旺報社評》換個角度理解新世代的躺平主義

社評

大陸90後、00後前一段時間還天天喊着「內卷人生」,近來卻冒出了看似相反的「躺平主義」,其實無論是指向過度競爭的「內卷」,還是選擇逃避競爭的「躺平」,都顯示了大陸社會激烈的競爭,及年輕人極大的壓力。新世代對「躺平主義」產生強烈的共鳴,因而引起大陸主流輿論的警惕與批評。

年輕人對社會沉默的反抗

「躺平主義」指在社會壓力面前選擇逃避,回到慢節奏、低慾望的生活方式,源自於一篇網路文章《躺平即正義》,與之相近的是「佛系」。「內卷」是人類學用語原本用來指亞洲農業社會中長期精耕細作,雖投入大量勞動力卻無法創造經濟突破契機,在大陸網路語境下衍變成付出大量精力卻難見成效的涵義,與之相近的是「雞娃」(給孩子雞血,不斷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拚搏)。

「躺平」與「內卷」像是兩極狀態,背後的心理驅動力時代背景卻相同。年輕人感受到強烈的競爭壓力,如果不努力就會落後、被淘汰,但大家無論如何努力卻很難突破,便以逃避競爭做沉默的反抗。大陸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到今天,與日本南韓乃至臺灣的發展軌跡一樣,年輕人出現慢節奏的生活態度。日本曾流行過「三無主義」(無氣力、無關心、無責任);南韓出現過「三拋族」、「五拋族」,臺灣也曾有一股「慢生活」的生活風格與文化思潮影響深遠。

逃避競爭是多元生活方式的選擇之一,「躺平」並不可恥,一些人選擇「躺平」也不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大陸官方無須過度擔憂,批評「躺平主義」不如關注如何幫助年輕世代找到更多自我實現的價值途徑。大陸開放三胎生育政策,是希望年輕人「願意生」,那麼,就更需要聽聽年輕人的聲音,爲他們解決困境

其一,大陸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階層流動減緩,社會公平比生產效率重要性更爲凸顯。躺平主義的出現,是因爲付出與獲得不成正比。相較改革開放初期,無論在階層流動還是財富累積上,個人奮鬥所帶來的回報率都在下降,加上大城市高居不下的房價, 「再努力也買不起一套房」,躺平主義的出現也就不足爲怪了。

養育孩子的成本高昂,無論是居住、教育等經濟需求,還是照料孩子的時間精力,都是青年一代的巨大負擔,也是二胎生育政策未能有效提升生育率的原因,若不能減輕年輕人的負擔,開放生育三胎恐怕也是無濟於事。提高年輕人生育意願,與應對躺平主義的思路與方法其實是一致的:讓社會貧富差距縮小,不讓年輕人對未來感到擔憂。大陸顯然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鄉村振興戰略、反壟斷、堅持「房住不炒」等,即是着手解決這方面的差距,未來更需要關注年輕人的機會、收入分配機制公平性等。

調整社會發展方向的契機

其二,大陸已不再物質匱乏,應該鼓勵年輕人追求精神財富。大陸「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引發包括青年在內的集體追思,一定程度上反映年輕世代嚮往、尊崇袁隆平那樣的精神境界,對認定有價值的事傾注一生心血並樂此不疲。

這一代的大陸年輕人具有較強的獨立意識,不依從父母輩說教,也不墨守社會成規,而透過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考去尋找答案。躺平主義表面上是消極應對社會壓力,實際表達的是反抗的態度,是對社會環境的關切與迴應,呼籲社會關注年輕人的困境,並反思過去的發展模式。

「只要我躺得夠快,資本就剝削不到我」、「社會險惡,先躺爲敬」,「躺平即是正義」,字裡行間透露的並不是單純消極,而是一種另類思考。網路上流傳的那些躺平的KUSO行爲照片,也相當有創意。有趣的是,當社會紛紛討論年輕人是否該躺平的時候,阿里巴巴集團早就註冊了「躺平」商標,甚至還推出了「躺平」APP──「躺平」一詞的源頭很可能是馬雲;看來年輕人即使躺平了,還是在爲資本創造利益。

年輕人需要更多關心,躺平主義思潮的興起,是舒緩社會壓力的一個階段,也是大陸調整社會發展方向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