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減稅降費 精準照顧中小微企業

旺報社評

大陸總理李克強在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白指出今年大陸經濟工作重心在於「穩」,通篇報告穩字出現76次。無論在經濟、金融或就業,穩都是最高指導原則,與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出的基調脈絡一致。兩會推出高於市場預期的5.5%經濟成長目標,面對日益嚴峻的經濟情勢,北京需嚴陣以待,不能鬆懈。

刺激消費與投資

因此,積極的財政、寬鬆的貨幣,將是北京兩大政策工具。撇除年前已大動作調降各種利率的貨幣政策不談,就財政政策而言,今年大陸整體財政支出預計成長8.4%,比經濟成長目標多出近3%。其中,爲支持地方發展、帶動民間投資,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高達近10兆人民幣,除較去年增加約1.5兆人民幣外,18%的年增率,是自2012年以來最大增幅。今年預擬安排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達3.65兆人民幣,與2020年曆史新高的3.75兆人民幣相去不遠。在強烈經濟逆風吹拂下,財政政策的力道逐漸加強。

值得注意的是,積極財政政策隨着供給側改革的全面實施,開始出現一些變化。最明顯的改變是突出「減稅降費」,參雜溶入更多市場元素。也就是說,透過大幅減輕企業及個人負擔,提供市場誘因,來刺激消費與投資。李克強宣示今年減稅降費規模將在去年1兆人民幣的基礎上再成長1.5倍,而且只增不減。今年也將採行新的組合式稅費,大舉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範圍,讓減稅降費的作用與功效可以徹底發揮。

過去,大陸在財政資源分配上,習慣由政府來全面主導,不管是公共預算支出或是發債規模,都由政府來指定與發配。自2015年全面啓動供給側改革以來,各級政府開始重視如何降低企業成本、誘發企業投資,減稅降費也慢慢走入財政政策核心。根據大陸財政部統計,自2016年累計至今,整體減稅降費規模已超過8.6兆人民幣。這個調整方向是對的,1980年代美國雷根政府輕稅簡政,就是透過大幅減稅刺激工作及儲蓄誘因、簡化稅政降低徵納困擾,這已經充分證明可以激發企業及個人的活力,並帶動經濟成長。

就如同李克強多次在公開場合所強調,減稅降費是放水養魚、涵養稅源的過程。企業稅率愈輕,就愈有意願投入生產,而生產愈多,獲利就有機會水漲船高。企業賺愈多就愈能貢獻稅收,國家財政收入自然跟着豐厚。這也是拉弗曲線概念,稅率提高,不代表總稅收跟着增加;反而既不高也不低的均衡稅率,才能創造稅收極大化。

大企業少減點稅

透過減稅降費提高企業生產意願,具市場經濟意涵,就帶動消費及投資效果而言,比由政府直接分配資源來得有效,也比較不會產生排擠效應,更符合現在大陸的發展方針。當然,從目前大陸財政收支的分配結構來看,減稅降費的重要性雖日益提升,但較諸政府直接分配的規模仍有不小的差距。這意味下一次減稅降費的力道可以再大一點,如此不只對拉擡經濟有所幫助,更可以協助企業度過難關,穩住就業並保住民生,避免社會動盪。

另一方面,除了力道加大加重外,減稅降費的對象可以再精準一點。誠如李克強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到的,近年來受疫情衝擊最大、最需要政府協助的對象是中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這兩類市場主體幾乎是整個大陸社會的縮影。中小微企業家數佔整體企業比重高達95%以上,在貢獻稅收與提供就業方面,這兩類市場主體更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儘管中小微企業與個體工商戶如此重要,但在經營層面上不如大型企業般擁有更多資源可以因應經濟下行的風險。在面對強烈經濟逆風的當下,這兩類市場主體更需要政策的協助與支持。政府若能在執行方面更加鎖定這兩類市場主體,提供不同優惠,比如採用分級分層減稅降費概念,大企業少減一點,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多減一點,勢必能起到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