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兩岸論述回到憲法還不夠

社評

國民黨主席江啓臣在他最新發表《破浪啓程》一書,表示國民黨的兩岸論述是「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並要以「九二共識」爲基礎提出「九二共識Plus」。以《中華民國憲法》爲基礎建立兩岸政治連結,是江主席對九二共識問題的最新表態,至於Plus爲何,仍然留白。

大陸對等關係的保障

回到《中華民國憲法》,代表遵憲守法本是政黨與政治人物應有之義,在臺灣卻成爲國民黨國家定位主軸,說起來也是憲法的悲哀。但對這個成立於大陸,制定並捍衛《中華民國憲法》已超過70年的百年大黨而言,這只是基本責任。國民黨即使在野,仍應對三個問題有清楚的認知:第一,《中華民國憲法》與中國的關係。第二,《中華民國憲法》與臺灣的關係。第三,「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與當前國際局勢的關係。

先談應然,既然國民黨回到《中華民國憲法》,不妨先從《中華民國憲法》的制定與創生思考以上三個問題。首先,《中華民國憲法》制定過程中,中共雖然抵制1946年底的制憲會議,卻參加了年初的「政治協商會議」,並對如何制定《中華民國憲法》提出主張,也獲得若干採納。中共於1949年控制全大陸,國民黨政府敗退臺灣,毛澤東決定更改國號,建立新的政權,固然擺脫了《中華民國憲法》,卻失去否定《中華民國憲法》在臺灣正當性地位。也就是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背叛中華民國,那麼,就無權否定《中華民國憲法》在臺灣的有效性,這也是國民黨「認定」中共接受一中各表的依據。

《中華民國憲法》是「一中憲法」,這部憲法是在國家統一狀態中所完成,自然有權力主張大陸屬於中華民國主權範圍,卻不可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涵蓋臺澎金馬,所以九二共識的精神除了一中更有各表。此外,在憲法增修條文中亦有「國家統一前」字眼,表示目前中華民國承認國家處於分裂狀態,中國大陸是屬於治權未及的領土,不存在「一中一臺」的兩國關係。九二共識的精神在求同存異,大陸至今仍承認九二共識,至少是維持某種對等關係。《中華民國憲法》就是這種對等關係的保障,國民黨應該說明清楚。

就制憲過程而論,臺灣分配有18名制憲國大代表名額,也到了南京參與制憲,其中有區域、婦女原住民、農漁業工會、商業、僑選代表等各界人士。主席團主席48人,臺灣代表黃國書名列其中。《中華民國憲法》的制定,有臺灣人民的參與,在臺灣的地位不容否定,更不能以1949年來割裂中華民國曆史。

同樣地,當初制憲時除臺灣代表外還有來自全中國各地(包括蒙古西藏、東北等)的制憲代表,也反映《中華民國憲法》是一部「一中憲法」的意義。只要沒有更改國號,沒有重新確立疆域,沒有除去「國家統一」或宣佈「第二共和」放棄大陸主權,《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中憲法,這也正是獨派希望透過修憲變成「正常國家」的原因。

爭取國內外民意的支持

作爲在野黨,國民黨或許不必扮演兩岸關係煞車角色,不必封殺民進黨提出關於國家定位的修憲案。但國民黨自己應該清醒,國民黨主導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是代表全中國的憲法,目前僅適用於臺灣地區,但有朝一日要回到大陸實行於全中國。

自從川普大打臺灣牌,不斷挑戰中國大陸的底線,將臺灣推上火線原本各方寄望老成持重的拜登能緩和兩岸緊張的局勢,但是拜登延續川普對中路線,而且更爲周延綿密佈局,不但沒有降低臺海風險,反而在模糊的承諾下,要求臺灣承擔更多的軍事分擔與風險。兩強對峙下,中美臺大三角已經失衡,臺灣的戰略主動性越來越低,美國也明顯偏向民進黨,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可能性也越來越高。國民黨基於憲法的九二共識,對於大陸和美國方面是否被接受目前還看不出來,但國民黨堅持《中華民國憲法》,方可彰顯兩岸政策民主、務實、和平與永續的一面,爭取國內外民意的支持。

國民黨兩岸論述重新回到憲法的高度是對的,但是其中還有許多理論突破、戰略運作與敘述釐清的地方。國民黨似已漸漸走出敗選的陰影,不再拿香跟拜,不論是誰當選黨主席,兩岸論述都是無法迴避的難題,只有不斷地集思廣益,不斷完善,纔有死起回生、重生涅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