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臺灣對中美博弈應有的認知

旺報社評

中美關係詭譎多變,拜登與習近平通電話後似乎出現新的跡象。首先,兩國元首相繼在聯合國第76屆大會發表演說,處處機峰且針鋒相對。習近平稱「一個和平發展的世界應該承載不同形態的文明,必須兼容走向現代化的多樣道路」,「我們要摒棄小圈子和零和博弈」,但他也表示,中國「不會稱王稱霸」,言下之意無意挑戰美國霸權,不希望墜入修昔底德陷阱。拜登也說,美國「並不尋求一場新冷戰,或是一個分裂成僵化集團的世界」,宣示美國不會升高衝突,不尋求新冷戰。

糾錯清單 美完成一項

兩國元首雖然都表示不願衝突,反對新冷戰,但美國15日宣佈結合英國與澳洲成立AUKUS同盟,將出售核子動力潛艦給澳洲,引起國際對於核武擴散的擔心;接着拜登24日舉行以中國爲戰略目標的「四方安全對話」領袖峰會,臺海安全仍然是重要議題,但顧慮印度立場而未納入聯合公報。

不過,兩國在氣候變遷與新冠疫情方面展現出積極的態度,拜登承諾,2024年前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的資金將倍增,每年達到114億美元;習近平日前宣佈中國將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這正是美國氣候特使凱瑞訪華時所提出的要求之一,凱瑞對此表示歡迎,近期內並將再次訪中。

在新冠疫情方面,兩國也出現合作的跡象。習近平表示,中國將努力全年對外提供20億劑疫苗,在捐贈COVAX平臺1億美元的基礎上,提供發展中國家1億劑疫苗。美國將開放所有完整接種疫苗者入境,其中包括大陸兩種國產疫苗,也是中美關係正面的發展。而孟晚舟返回大陸,美國「長臂管轄」事件暫告落幕,等於完成大陸「糾錯清單」中的一項;大陸隨即釋放兩名拘禁中的加拿大公民,表示雙方願意降低緊張態勢。

不過,這並不表示中美關係雨過天晴,民主與人權仍是雙方難以調和的關鍵議題。拜登表示:「威權主義試圖宣告民主時代的終結,但他們錯了」,美國將致力於證明「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仍然是造福於我們所有人民的最佳途徑」。他還點名新疆的人權問題,稱「無論是發生在新疆、衣索比亞北部,還是世界任何地方,當種族、族裔和宗教少數羣體受到攻擊和壓迫時,人們都必須大聲疾呼並予以譴責。」

習近平則強調,「民主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而是各國人民的權利」,暗諷美國「外部軍事幹涉和所謂的民主改造貽害無窮」。他強調中國的民主側重生存與發展的人權觀,中國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護和促進人權」,中國已做到「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

應多關注發展中國家

民主的界定長期爭論不休,在世界的實踐也出現很多問題,西方社會近年民粹主義擡頭,社會對立,治理能力衰退,因而出現反省與檢討的聲音。新興民主國家,包括臺灣在內,則出現「不自由的民主」退化現象。顏色革命與阿拉伯之春波瀾壯闊卻沒有建立穩固民主的案例,如果再加上美國在阿富汗失敗的經驗,在在顯示,後冷戰時代的美國,想要以民主爲號召進行國際動員,恐怕迴響有限、欲振乏力。

習近平在聯大演說中強調完善全球治理,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期許聯合國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和法治化,頗能引起發展中國家的共鳴。

中美競爭中有合作,代表雙方關係或不至於墜入修昔底德陷阱。除大陸周邊一些國家忌憚中國崛起之外,世界各國多不希望出現新冷戰,也避免選邊站,中美博弈會持續,但會往控制的方向發展;意識形態對立依舊,但全球治理議題會更受到重視;攸關全人類命運的氣候變遷與疫情將是兩強合作的起點。臺灣應多關注發展中國家,更要在環保與防疫上努力領先,才能得道多助,真正地擴展國際空間,壯大自我。

民進黨政府一直把參與聯合國的重點放在主權承認,而不願以務實態度擴展實質參與,社會對發展中國家不夠關心,對全球性議題的關心與討論也不夠充分,因而未能在世界發揮應有的影響力,所能得到的關注與支持也受到侷限,無論對臺灣或對世界,其實都是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