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付錢遭詐騙 失智案件10年飆17倍

臺灣失智症協會今舉辦失智症法律講座。(倪浩倫攝)

臺灣失智症協會出版失智症法律須知的新書「因爲愛你,教會我勇敢」。(倪浩倫攝)

失智症患者因判斷力下降,易遭有心人士騙取財物,小則銀行存款、大則千萬房產。過去就有患者遭詐騙集團騙取移轉房產,損失數千萬元,統計也顯示,失智症相關的民事案件,10年飆升17倍。律師提醒,失智症在「輕度」時,便應進行包括不動產預告登記、輔助與監護宣告等行爲,保障自身權益。

我國失智人口已逾26萬人,未來平均一天會增加36人,除了因自身情緒、個性的改變,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壓力,也易成爲有心人士的目標。病友家屬劉慧芳說,先生在15年前個性大變、判斷力下降,還遭詐騙集團拐離家,進而騙取移轉動產和房產,共計損失數千萬元。

家有失智症長輩的律師牛湄湄說,爲了要保障患者權益,家屬應在患者症狀爲「輕度」時,便及早去辦理輔助宣告、監護宣告、不動產的預告登記等,當患者名下財產在異動時,因爲需通知請託人及其同意,等於多了一道防護關卡;她補充,家屬也可行文給患者常接觸的銀行,告知其病況,並要求「異常提領時請及時通知家屬」。

除了易遭到詐騙,失智患者也常讓自己身陷官司。就曾有病友拿別人的煙來抽,結果被告進警局,事後家人再也不敢讓他隨意出門,相當悲情。而根據統計,失智症有關失智症的民事案件,近10年來狂增17倍,從115件增至1990件,刑事案件則從94件增加到368件。

律師蔣美龍解釋,患者到店家「拿東西忘了給錢」,因涉及債務不履行,多爲民事案件;若是財產遭騙取,因對方可能涉及包括詐騙、僞造文書等違法行爲,則多屬於刑事案件。

牛湄湄說,現失智症家屬會替患者進行指紋註記,避免走失,未來患者若因上述狀況進到警局,警方在移送過程中,應同時註記患者的失智狀況,讓檢察官能及時瞭解該狀況,以「辨識能力降低」的理由來不起訴或緩起訴。

臺灣失智症協會出版新書「因爲愛你,教會我勇敢,失智症法律須知」,盼透過該書,讓失智症患者和家屬的權益不再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