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幹任/臺股上萬點經濟還不景氣?低薪是資本家的陰謀

臺股近日呈現萬點不墜,還創下最長保持紀錄,但財富溢出效果並沒有反應在大部分的民衆身上。(圖/記者一中攝)

最近有則新聞,讓人頗爲唏噓,那就是臺股站穩萬點,六大線型指標都已站上萬點,是臺股30年來第三次站上萬點。

還記得臺股在民國79年第一次上萬點時,當年的臺灣被稱爲錢淹腳目」,到處都有人在玩股票民生百業十分興旺缺工情況嚴重,連搬瓦斯的工人薪資都上看4、5萬元,是臺灣景氣最好的時候。第二次上萬點是2000年初,當時雖站上去沒多久就開始下滑,但景氣仍榮景了一段時間。之後,臺灣的景氣彷彿跟着股票一起往下滑,歷經SARS、金融海嘯等危機,持續向探底。

而今,臺股第三次站上萬點,甚至牢牢站穩,市場暫時看不出下滑的趨勢。但,股市榮景卻沒有反映在民生百業。基層勞工仍繼續爲低薪與過勞血汗而苦,大老闆和財經專家繼續喊經濟「不景氣」,政府也想方設法替資本家們修改勞基法,讓勞工的工作方式更彈性,讓資本家可以更方便的使用勞動力。

同樣股市上萬點,爲何當年錢淹「腳目」,而今卻成「全民大悶鍋」?是因爲上櫃上市的企業數量不同,指數換算有差異,還是有其他不爲人知的理由?抑或者,股價早已失去了反映市場經濟榮枯的能力?還是資本市場所創造的利潤,早就無法靠「涓滴效應」往下傳遞,讓基層雨露均霑?

過去「新自由主義派」的經濟學者說,只要能讓一部份的人先富裕起來,他們賺了錢之後就會在市場上消費,就能過「涓滴效應」讓整個社會富裕起來。第一次股市上萬點時或許真是如此,但如今不管股票如何飆漲,就是有人無法分到一杯羹。好比日前大立光徵作業員所開出的薪資條件,在網路上鄉民網友「砲翻」,因爲股價五、六千塊的股王,作業員的薪資只比其他同業稍微好一點。

此外,也有論者發現,十多年來臺灣的GDP整體有上升之趨,但GDP中拿來支付勞工的薪資比重卻逐年下滑。也就是說,勞工分不到企業所創造的利潤,企業以某些名義將獲利隱藏起來。

資方長年以經濟「不景氣」洗腦勞工,讓他們接受大環境影響薪資的無奈,但這卻有可能是資本家們修改了經濟果實的分配規則。(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於是,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成了衆所周知之事。

富裕階層長年灌輸「不景氣」的概念,告訴勞工們就是因爲「不景氣」所以無法領太薪水若想多賺就要加班。許多人也接受了這套說法。可問題是,如果真那麼「不景氣」,應該連班都沒得加纔對。美國的大蕭條年代,是許多人連工作都找不到,溫飽成困難。但今日的臺灣竟然還有班可以加?

試想,如果加班就能創造額外利潤,那麼問題應該不是不景氣,而是企業的經營方式靠薄利多銷,所以需要低工資的勞工大量加班,好壓低成本創造利潤。就像臺灣的便利超商近年產值呈現驚人成長,總公司的收益也不差(股價居高不下),但廣大的基層排班人員,永遠只能領最低時薪,可工作量卻不斷往上堆疊。若從總公司來看,店面數不斷增加、權利金不斷上升,想必營收是增加的;但從個別店面來看,營收未必有穩健成長,因爲市場上同質性的產品太多,過度競爭下稀釋了利潤,導致能分給基層員工的薪資長期偏低。

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企業主謊報成本結構,反正其他企業主都不想給高薪,想多留些利潤在自己手上,剛好市場又有現成的「不景氣」議題做爲壓低薪資的理由,何不拿來用?

綜觀來看,上述無論哪種原因,勞工都是被犧牲的體系。

也許並非經濟「不景氣」,而是資本家們修改了經濟果實分配的遊戲規則,讓大部分的利潤落入少部分的富豪手裡,導致廣大的勞動人口只能分得其中一小部份。於是,勞工階層只能活在收入勉強或不足以支付開銷的窘境之中,也因爲市場「不景氣」,所以不敢要求高薪、組織工會抗議,只能乖乖聽話,接受劣質的勞動環境。然而,殘酷的現實可能是無論政府如何振興經濟,經濟果實都只會被資本家集團整盤端走。

我想,不肯跟臺灣同苦的絕非基層勞工,雖然也不是所有的資本家都不樂意與員工分享利潤,但的確有不肖資本家利用社會氛圍大搞壓榨員工的鳥事。最可悲的是,還有政府的積極配合。

臺股第三次站上萬點,民間景氣依舊疲軟不振,這裡頭一定有什麼分配利潤的機制出現了偏差而無力修正,纔會如此不正常。君不見,頂級市場卻從未有過「不景氣」,反而還不斷成長。「不景氣」,似乎只會緊緊黏着市井階級,但從不會衝擊富裕人士,這樣的失衡,不覺得奇怪嗎?

好文推薦

王幹任/你口中的賤民,可是臺灣的支撐力

王幹任/質疑年輕人不肯犧牲的,你又做了什麼?

王幹任/國文課本的問題不在放幾篇文言文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王幹任,職業作家,專事時事評論寫作,主持部落格「敦南新生活」同時,也是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專業講師。以上爲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