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全/新冠經濟衝擊遠超SARS 政府紓困還有哪些方法?

義大利感染人數不斷增加,政府3月8日宣佈多個大城市封城,嚴重影響義大利脆弱的經濟。(圖/路透)

●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中國大陸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以下簡稱新冠肺炎持續蔓延,目前全球確診案例近十萬件,死亡人數超過2,900人(統計截至3月2日),並迅速傳染到全球各國。從確診案例的速度、擴散國家的數目,據專家判斷,其影響力甚至超過SARS。

由於當今中國大陸經濟的量體,已遠遠超過2003年SARS時候的規模,包括目前GDP約是2003年的四倍,服務業佔GDP比重也由2003年約40%,上升至目前的60%左右。再加上2003年中間經濟處於上升階段,而如今卻處於經濟的下行階段。因此,它對全世界經濟的外溢衝擊也比過去來的嚴重。

鑑於新冠肺炎的嚴重性,本文綜合各機構分析,依序探討它對全球、中國大陸及臺灣經濟的影響。

一、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就全球經濟的影響而言,根據摩根‧史坦利公司的分析,如果新冠肺炎在3月內疫情和緩,則對全球GDP的衝擊約0.15%~0.3%,如果持續影響3~4個月,將影響0.2~0.4%;牛津經濟研究院也認爲,它對全球GDP的衝擊約爲0.25%,遠超過SARS的0.15%。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亦將全球2020年經濟成長預期從2.5%調降至2.3%。其他金融機構也紛紛將中國大陸第一季經濟成長率調降至5%左右,預期中國大陸2020年的經濟成長率將陷入6%的保衛戰。

二、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影響

在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影響上,由於中國大陸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80幾座城市陷入封城的狀態,對內需消費工廠復工衝擊言不可喻。高盛證券估其影響全球GDP下修至5.5%左右(亦即下滑0.5%),如果疫情持續到第二季,則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有可能下修至5%以下(約下滑1%)。

新型肺炎疫情衝擊中國大陸內需及出口,受衝擊產業包括交通運輸、住宿餐飲零售旅遊、金融及房地產等,並造成全球供應鏈面臨中斷。國際機構對於中國大陸GDP預測均全面下修,中國瑞銀將第一季全球成長率由3.2%下調至0.7%,是金融海嘯及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低的預估數字,並預期2020年中國大陸與印度以外的亞洲地區GDP將下滑0.5%。

觀光業受到新冠疫情嚴重影響。(圖/記者李毓康攝)

三、對臺灣經濟及產業的影響

接着,我們分別探討新冠肺炎對臺灣經濟及產業的可能衝擊,分析如下:

(一)對臺灣經濟的影響

新冠肺炎對臺灣的影響,可以區分爲兩個層面,其一,中國大陸的GDP下滑,對臺灣的出口有不利影響;其二,對疫情的擔心,影響臺灣的內需(觀光、飯店、零售、物流)、金融波動及工廠動工的延後等。有關供應鏈的調整及轉單效應,數據不易掌握,在此未加以討論。

就第一部分而言,主計總處曾公佈一個數據,中國大陸GDP每下滑1%,臺灣GDP也會下修0.29%,假設新冠肺炎疫情在第一季受到控制,其GDP下修0.5%,則對臺灣GDP的影響約爲0.145%;若延至第二季才結束,則臺灣GDP可能下修0.29%。在內需上,如果以SARS對臺灣經濟衝擊約500億元新臺幣推論,如新冠肺炎在第一季緩和,衝擊約是SARS的一半,即250億元,扣掉一半的成本(125億元),約0.07%GDP。若其拖至第二季,影響和SARS相當,500億元,扣掉一半的成本,約爲0.14%GDP。

因此,總結而言,依我們的推估,對臺灣經濟的影響,如在第一季緩和,約0.215%(=0.145%+0.07%)GDP,若拖至第二季,則約0.43%(=0.29%+0.14%)GDP。主計總處也因而下修了今年臺灣的GDP成長率,由2.72%調降至2.37%。

不過,臺灣今日並非主要疫區,加上過去的管理經驗、SOP及相關的設備、隔離病房等,其衝擊可望降低一些。當然,最後的衝擊仍視新冠肺炎的持續性、擴散性而定。

(二)對臺灣產業的影響

根據國發會於2月13日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中表示,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受COVID-19肺炎疫情影響,預期觀光、石化、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及汽車零組件五大產業衝擊最大,並推估若疫情持續3個月,將影響臺灣經濟成長率0.35-0.5%。

在觀光產業方面,受疫情影響,因消費者怕染病不敢出外消費,受到影響的實體零售、餐飲等線下產業等,依照中小企業白皮書之統計,與觀光相關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以及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者共計約有856,636家,約佔整體中小企業六成;根據2003年SARS的經驗,營業額減少約500億元,此次疫情,臺灣服務業發展協會表示,業者預期減少約半年的營業額,若疫情持續,影響可能持續擴大。

(三)對臺灣商業服務業的影響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斷的擴大,衝擊了消費者出門的意願,也重創了餐飲、零售、觀光等商業服務業的業績。根據業者反應。1、2月以來,影響了2~3成,甚至5成以上的業績。e-go遊覽車公司指出,最近每日虧損50萬元。同時,不少五星級飯店紛紛降價爭取住房率,再次凸顯了商業服務業的困境。

根據〈中小企業白皮書〉的分析,商業服務業以中小企業居多,高達85萬家。如以每家平均4位員工估算,約有300多萬人,佔總勞動人口的3成左右,其影響不可謂不大。這些廠商、店家的業績低迷,也代表着企業對經濟成長的無感。至於新冠肺炎對金融面的影響,在匯率方面,隨着新冠肺炎的蔓延,避險的基金幾乎全數往美元靠攏,美元指數也接近100,主要國家貨幣如歐元、日幣、人民幣均對美元貶值,臺幣與美元的匯率也貶破 $1:30。不過,隨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歐美,也引起美國的恐慌,美元指數下滑至97,臺幣也守穩至30元的價位。

▲疫情不斷擴散,世界各國經濟也陷入危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在股市方面,由於美國非疫區,加上遠離中國大陸,股市影響相對有限,道瓊指數在29,000~29,500上下盤旋。Nasdaq指數仍一路攀升。不過,2月下旬後美股暴跌,道瓊指數下修了近3,000點,加上美國聯準會緊急降息2碼,也引起市場恐慌,是否意味着疫情進一步擴大,將重創全球及美國經濟?

反之,臺股指數卻在1月20日左右大跌,而近期也在11,500附近徘迴,意味着臺灣經濟和中國大陸經濟連動性高,不管在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對臺灣出口的影響,供應鏈斷裂對臺灣中小企業、光學元件、汽車零組件、醫藥產品的衝擊,以及消費信心下滑重創臺灣的航空、觀光、旅遊、餐飲、零售等內需產業之上。

利率方面,全球利率處於低檔,資金氾濫的情況,美國去年(2019年)三次降息,並宣示今年不再降息。不過,隨着新冠疫情的擴大,聯準會也出人意料之外降息2碼。其他國家除印度、土耳其之外,因利率已經相對寬鬆,除非疫情進一步蔓延,否則降息空間有限,臺灣目前利率已十幾季維持不變格局,代表資金依然寬鬆,但疫情是否會爲企業注入流動性,仍值得進一步觀察。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是,美國10年期和3個月期的公債殖利率倒掛,代表資本市場對新冠疫情的風險意識升高。不過,須視疫情的發展情況而定,如果疫情無法緩和,長短期公債殖利率倒掛的幅度、期間將拉長,因公債殖利率倒掛是景氣領先指標,不排除全球景氣在十年多頭行情後出現反轉的趨勢。

▲因應疫情,朝野合作推出紓困方案,希望幫助民間企業渡過難關。(圖/記者湯興漢攝)

政府紓困方案具體內容

在政府的紓困措施上,根據行政院2月17日推出600億元之紓困方案,將以融資、就業、稅務等三大面向來協助業者,且適用於各行業。具體內容如下:

一、補貼銀行減免中小企業舊有貸款利息,補助利率按照中華郵政1年期機動利率(1.06%)進行。二、未進行減薪及裁員之企業,適用中小企業營運資金貸款利息補貼,貸款額度爲500萬元,享有利息補貼6個月,利率按中華郵政2年期機動利率再加1%,爲2.095%。三、屬於中小企業振興轉型需求之融資,給予8-9成信用保證,並按中華郵政2年期機動利率(1.095%)補貼1年利息。四、減班休息必須領基本工資,並非無薪。五、鼓勵每週減少工時達16小時以上之勞工,可在減班休息時段參加訓練課程;且政府補助全程訓練費用,依照基本工資時薪(每小時158元)給予訓練津貼,且補助時數不得超過每個月減少之工時,每個月時數爲16小時以上、120小時以下。六、補助企業員工訓練額度最高350萬元。七、經濟部針對服務業、交通部針對觀光業等人員加碼進行培訓。八、營利事業所得稅:因疫情導致營業收入減少,虧損者當年度免課所得稅;符合規定者,可在未來10年內減少相關年度應納稅額。九、營業稅:因疫情影響而減少收入或無法營業者,由稅捐稽徵機關調降查定銷售額及營業稅額。十、稅捐主管機關適時主動公告延長繳納期限。十一、有關民衆防疫假或照護假,企業給薪部份可納入200%之營利事業所得稅減除額度。

此外,針對振興消費抵用券部份,經濟部已初步提出20億元額度,將在疫情獲控制後提出;且預計將擴大納入藝文活動,增加消費抵用券經費。

▲澳洲音樂家染疫來臺演出,國家音樂廳近期表演立刻喊停進行消毒。(圖/記者屠惠剛攝)

此次紓困振興條例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防役、救災、振興三管齊下,兼顧短期和中長期的策略。二、涵蓋層面廣,而且受衝擊行業和補助對象的方向相契合。補助紓困對象包括:因中國大陸經濟下滑,對中國大陸出口下滑產業的紓困;因中國大陸復工緩慢,產生斷鏈產業的紓困、融資;以及因疫情擴大重創消費信心的航空、旅行社、運輸、餐飲、零售等行業。三、企業的補助和員工的協助,均予以顧及。

綜觀之,條例由紓困、融資,協助企業渡過難關,再透過擴大內需,最後加速廠商升、轉型,可說面面俱到,短中長期兼顧的紓困振興方案。

除了前述政府的紓困、融資、振興與作法之外,其他可以考慮的配套,包括:

一、協助業者分散代工、備援基地,降低訂單移轉的衝擊。二、掌握受衝擊企業的紓困,以免波及銀行保險機構,以及可能衍生的失業問題。三、暫時輔導透過網路消費,減少實體通路接觸傳染的風險。四、鼓勵國人梯次休假,並分散國內旅遊時間,來替代國外旅遊的風險,以及填補國內觀光人數不足的危機。五、因疫情遭隔離的員工,透過無薪假及相關措施的協助,保障其就業的權利。六、在紓困、融資及振興經濟上,如能導入一些升級轉型的思考會更好。例如結合人工智慧協助商家精準行銷、進行更有效的折扣來創造商機等。當然,振興經濟的補助預算能擴大,抵用券的限制減少,會發揮更大的振興經濟效果。七、加強制造業的紓困,包括提高貸款額度、延展還款期限、房屋稅、地價稅減免等,以協助廠商渡過難關。同時,由於復工速度較緩慢,可能導致企業違約,政府也可考慮協助中小企業相關的法律諮詢,以降低風險(產業雜誌,2020)。八、勞動法規適度鬆綁。在疫情稍爲緩和後,企業必須加班趕工,因此,政府在彈性工時、派遣比重、加班,乃至外勞應用上,可考慮在一定期間內適度放寬,以發揮更大效率。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後,智慧製造愈形重要,但傳統產業、中小企業導入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投入成本高,但效益仍不確定,如能在工業區、加工出口區、自貿港區等地設立「數位經濟展示中心」,使企業瞭解導入AI、IoT前後效益變化,而勇於投入數位科技、智慧製造,加速升級。

熱門推薦》

►李沃牆/義大利封城防疫 「歐洲病夫」經濟病情再惡化 ►林忠正/全球產業從單一世界工廠走向多核心產業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