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宙:5G與4G不會互搏,投資別追概念

“加快5G的發展的意義有很多,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有利於推進數字化經濟的發展、有利於疫情之後的經濟發展,以及能充分發揮我國企業的優勢。”

近日,全球移動通信協會高級顧問、 中國移動原董事長兼總裁王建宙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的5G投資已經全面啓動,對於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帶動效果開始顯現。

王建宙說,5G的發展分爲網絡、終端、應用三個部分,現在當務之急是網絡。沒有大的網絡覆蓋,其他無從談起。2020年,三大運營商計劃建55萬個5G基站,而這只是個開始,接下來連續幾年,運營商都會保持不斷建網的態勢。

除了運營商和設備商,王建宙還鼓勵企業家和投資人蔘與5G項目創新。他在4月18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高管教育中心的一場網絡直播講座中曾強調,在5G的總經濟價值中,業內認爲網絡將只佔到其中的5%,剩下的95%來自應用服務消費。

面對中國5G網絡建設進入快車道的重大機遇,企業該如何抓住創新機遇?運營商將面臨怎樣的挑戰?3G、4G的發展歷程又能給5G帶來哪些啓示?下面是澎湃新聞記者與王建宙對話實錄。

王建宙

5G建設:三方面看5G發展意義,運營商挑戰依然存在

1,2020年,移動通信進入新的十年,5G建設正在加速。爲什麼要在此時大力發展5G?意義在哪裡?

王建宙:此時加快5G發展的意義,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有利於推進數字化經濟的發展。移動通信網絡從1G到5G已經升級了很多次,我們一次比一次重視,我想這是因爲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在不斷地提升,而推動數字經濟,離不開網絡。今天,網絡已經成爲一種經濟實力的體現,是國家綜合實力的標誌。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數字經濟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大量的工作通過線上來完成。疫情之後,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將更加顯著,將會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的發展。

二是有利於疫情之後的經濟發展。很明顯,5G可以拉動投資,根據預計,到2025年,5G的總投資可以達到1.5萬億元。在拉動消費方面,到2025年,單是手機終端的消費就可以達到1.4萬億元。除了手機外,還有更大的應用消費有待於進一步開發。我認爲,應用消費的總量一定會超過手機消費的總量。因此,現在加快發展5G,對拉動投資、消費都能起到直接作用。

三是充分發揮我國企業的優勢。衆所周知,在發展5G方面,中國企業很有優勢的。一方面,企業積極參與5G標準的制定,另一方面我國企業在專利、技術貢獻、研發和產品製造方面有優勢。

2,你剛提到5G應用消費總量將大於終端消費,3G、4G時期是否也是這種情況?

王建宙:2G時期已經有應用消費,比如,彩鈴、短信、彩信等。到3G時期,出現智能手機,並有了許多App之後,應用消費市場變得越來越大。到4G時期,應用消費的總價值已經超過手機終端消費本身。到5G時代,我認爲應用消費總量還會更大。

3,受疫情影響,部分國家推遲了5G頻譜拍賣,使得整個5G建設的節奏放慢了。而中國此時大力發展5G,是否會面臨探路風險?具體哪些風險值得注意?

王建宙:確實是有部分國家推遲了5G頻譜的拍賣,這些國家包括法國、西班牙、奧地利、葡萄牙,放慢了5G建設的節奏,但5G仍然得到大部分國家的重視。即使是現在,運營商也在千方百計加快5G建設的進度,特別是亞洲國家。比如,韓國是最早實現5G商用的國家,到今年4月,韓國5G用戶的普及率已經達到10%,現在仍在繼續擴大5G用戶的數量。在日本,NTT DoCoMo、KDDI、SoftBank都推出了5G的商用服務。所以,總體而言,儘管受到疫情影響,5G整體發展仍在向前推進。

我國的5G去年開始商用,從目前的運營情況來看,5G的技術已經成熟,獨立組網的手機終端也已出現,完全具備了大規模建網的條件。另外,5G的發展分爲網絡、終端、應用三個部分,現在當務之急是網絡。沒有大的網絡覆蓋,其他無從談起。

挑戰肯定存在,一方面,5G建設成本比4G高,耗電量比4G大,這會造成運營商的運營成本比4G高。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電信運營商出現收入和利潤的下行。運營商在積極努力克服困難,各方面也應該支持。比如,改進技術以降低5G的能耗、提供優惠的電費措施等。

5G投資:電信投資帶動五方面產業,帶動效果已經顯現

4 ,2020年,三大運營商與鐵塔公司5G方面計劃投資約爲2000億元,這是否意味着5G投資的全面啓動?這一輪的電信投資將帶動哪些產業?

王建宙:確實是全面啓動了。2019年年末,三家運營商一共建立了13萬個基站。2020年,中國移動提出新建30萬個5G基站,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提出新建25萬個5G基站。這只是個開始,中國的4G基站有500多萬個,5G基站數量和4G基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接下來連續幾年,運營商都會保持不斷建網的態勢。

電信投資帶動的產業,主要在五方面。一是設備製造,包含網絡設備、終端設備、元器件設備、光纖光纜等;二是設計施工,直接參與網絡建設方面的企業;三是軟件開發和系統集成;四是應用服務的開發,這方面,現在看到的還不多,但已經啓動了;五是應用服務的提供,大量的互聯網公司會參與。

對於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受益方面,帶動效果已經開始了,今後幾年還會持續增強。比如,在設備製造方面的大規模採購、設計施工、系統集成現在也能受益。目前,大家往往把目光放在設備上,但我認爲,最應該看好的是應用服務。按照業內說法,在5G整個價值中,網絡只佔了5%,95%體現在應用上。

5,在接下來的幾年,運營商是否會面臨4G與5G互搏的問題?

王建宙:我認爲不會,移動通信的每一次升級,都是新一代網絡出現後,上一代的系統還會長時間存在。5G建設需要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內,4G將會繼續發揮作用。另外,手機是兼容的,在沒有5G網絡的地方會自動進入4G網絡。所以,5G與4G之間不會互搏。

4G經驗:給5G發展打下基礎,標準統一應該保持

6,你在任中國移動期間,經歷了中國3G時代大發展,而中國移動又在3G“士氣正盛”時,選擇“孤軍奮戰”4G。現在回首,你覺得有哪些重要決策影響了中國移動甚至是我國通信業的發展?

王建宙:不是“孤軍奮戰”4G,應該叫“激情創新”。在3G時期,中國移動承擔了TD-SCDMA建設和運營,這是中國主導的3G國際標準,而中國移動在大量投入建設和運營TD-SCDMA網絡的同時,又決定和製造商一起,積極推動參與4G TD-LTE的研發。當時,確實碰到很多困難,比如,3G纔剛剛建網,爲什麼馬上要推動4G?我們認爲技術總是在不斷髮展,所以決心很大。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中國移動就建立了全球第一個4G TD-LTE演示網。

今天,我們回顧起來,4G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4G TD-LTE有兩大特點:一是在國際上推廣,全球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了TD-LTE的技術,二是實現了TD-LTE和FDD-LTE的融合,也就是說,無論網絡還是手機,可以兩種方式融合在一起建網。這爲中國企業在5G時期更大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7,5G建設初期面臨的問題是否和3G、4G時期相似?又有哪些不同?

王建宙:每一次的技術升級都有相似之處, 2G到4G技術不斷成熟的同時,應用開發也需要過程。2000年,國際上推出3G,大家並不知道3G怎麼用,到2007年,中國第一批智能手機出現之後,纔有了大規模的3G應用。因此,從4G到5G應用開發也有個過程,但絕不會像3G時期那麼長。

從行業角度來說,5G的升級確實具有特別的意義。5G整個基站的下行峰值速率最高可以達到20G,一個普通用戶的體驗速率也能達到幾百兆。用戶拿着手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用百兆以上的速率實現相互間的通信,以及人與物之間的通信,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這個突破一定會產生一種飛躍,帶來很多從沒見過的業務和應用。

8,你認爲,3G、4G一路發展過來,有哪些經驗、教訓是發展5G應該注意的?

王建宙:在發展3G、4G時,運營商確實面臨很多的議論。中國移動在積極投入建設3G的同時,也有幾個判斷。

第一,運營商在2009年拿到3G牌照,當時智能手機發展很快,數據流量在爆炸性的增長。這種情況下,3G已經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

第二,技術要發展,2000年,國際電信聯盟正式公佈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到2009年時已經過了9年,我們判斷一定會出現新的技術。

第三,經驗告訴我們,越是先進的技術,越可以節約投資,越會出現更大的功能。所以,中國移動很堅定地跟廠家一起推動4G的發展。

我認爲,4G的發展最大的突破在兩點。一是國際化,全球採用;第二是TD-LTE和FDD-LTE的融合。但5G的情況又完全不一樣了,中國的企業在5G當中有了更大的發言權,無論是運營商還是製造商,都積極參與5G。另外,5G從網絡到終端,技術標準是完全統一的,這應該繼續保持。

決策壓力:做企業應該有前瞻力和執行力

9,回想在中國移動做一把手時,一些決策會不會很有壓力,甚至是面臨較大的阻力?

王建宙:壓力肯定是有的,我在中國移動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第一,中國移動在大力發展城市市場時,要不要去開發農村移動通信市場?第二,在3G剛剛開始建設時,要不要去研發4G?第三,在國內市場發展很好的時候,要不要去開發國際市場?

這些事情都涉及到一個詞,就是前瞻。後來,中國移動用經營業績來證明,着手開發農村市場,研發4G,收購巴基斯坦當地Paktel公司,還是有用的。

當然,這三件事也有阻力,包括來自一些國際投資銀行的阻力。比如,2005年,我們要去開發農村市場的時候,投行分析師們都普遍反對,說移動通信應該是城市爲主,而類似的阻力,類似的不同聲音,每一次決策都是會碰到的。

10,目前,三大運營商在做5G相關決策時,也會碰到不同的聲音。對此,你有什麼建議?

王建宙:可以說全球的運營商都在討論,大規模投入5G後,5G運營方面怎麼辦?如果分析運營商的現狀,幾十年來,運營商的收入和利潤都是增長,只是增長快或慢的區別,但去年,運營商的收入和利潤出現了負增長。從收入結構來看,儘管這些年運營商的單價價格在下降,但新增用戶帶來的量完全可以保持收入利潤持續的增長。可當新增用戶越來越少,增長動力不強時,運營商如何保持收入和利潤增長,這就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了。

我個人建議,運營商在發展5G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點,延伸業務發展領域。從國際上來看,有的運營商的進入雲服務領域,有的進入內容領域,還有的進入了製造領域。

5G應用:鼓勵企業家、投資者參與5G創新

11,4G時期大火的微信、移動支付,運營商都沒抓住機遇,5G時代的應用,運營商能否吸取教訓,先發制人?

王建宙:是的,4G時期大火的是微信、移動支付等等,對運營商來說,確實有點可惜。其實,運營商的4G應用起步也很早,比如推出飛信等,後來在社交網絡上,微信、微博佔了主導地位,移動支付方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佔了主導地位。

毫無疑問,到5G時代,運營商要在應用方面做更多的事情。5G是項新的技術,運營商和製造商最先了解這個技術,它們有理由走在前面。但是,5G應用市場的總體格局不會改變,除了運營商、製造商以外,還需要大量的企業、企業家、投資者的參與。比如,移動支付、社交網絡、短視頻、網約車、共享單車等成功的應用開發,都離不開企業、企業家、投資者的參與。

12,目前,企業家和投資者對5G創新項目的態度怎麼樣?你有什麼具體建議?

王建宙:從5G應用方面來說,應用的投資成本並不高。我一直在鼓勵企業家、投資者參與5G項目創新,大家的熱情也很高。

不過,我想強調的是,第一,不要盲目追求概念,有些人投資5G就是爲了追求5G概念,一定要是實實在在的;第二,不要光去貼標籤,我看到有些項目就是普通的項目,用4G、Wi-Fi也能實現,但它貼上了5G標籤。

對於想參與5G創新項目的企業家和投資者,我有三點建議:

一是要懂5G,你並不是普通5G用戶,如果你真的要開發5G應用,一定要對5G有深入的瞭解,投資者也要判斷,一些5G項目該不該投。

二是不要只盯着製造業,可以更多的關注5G應用服務,特別是應用服務的研發。這塊總體處於起步階段,價值量大,此時也是最有價值投資的階段。

三是要循序漸進,5G的全面爆發是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時候,這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有些事情現在就可以做,比如, 智能控制、智能物流、安防系統、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等,特別在視頻、VR/AR方面。

13,在應用方面,三大運營商已經聯手推出了5G消息,你怎麼看?

王建宙:5G消息是富媒體通信,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是用IP的方法來識別語音、文字、圖像、視頻等等,可以說是原來短信方式的一種升級,它本身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5G的創新還有很多,以後,還會有更多的創新應用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