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莎快評》仇恨值決定選舉結果

現在要衡量民衆對特定政治人物或政黨的支持和喜好,與其用正面表述的「支持率」作爲指標,「仇恨值」、討厭程度或許更能反映民衆的真實心態。(圖/合成照,本報系資料照)

近幾年,由於民衆對於藍綠競爭之下的政黨惡鬥已經累積了一定程度的厭惡,所以現在要衡量民衆對特定政治人物或政黨的支持和喜好,與其用正面表述的「支持率」作爲指標,「仇恨值」、討厭程度或許更能反映民衆的真實心態。

這個道理很簡單,就像很多人開玩笑的時候會說,選舉就是在兩三顆爛蘋果裡面,挑比較好的那一顆。支持率高的候選人未必能拿到選民的選票,但只要選民討厭另一個候選人的程度,比討厭你這個候選人還要多,你就有機會拿到選民因此投給你的選票。

日前就有媒體公佈臺北市長候選人民調顯示,支持蔣萬安當市長的比例是32.7%、陳時中是26.3%、黃珊珊是23.7%。可是在同一份民調裡面,反對蔣萬安當市長的比例是25.2%,而反對陳時中的比例卻高達53.9%。換句話說同一羣人裡面,討厭陳時中的選民比喜歡陳時中的選民多了將近一倍。

這就讓我想起前幾日偶然在便利商店聽到的一段對話,交談的兩人先是從陳時中擔任指揮官後期的防疫表現,一路講到了蔡政府與執政黨的施政,最後則是討論到鏡電視爭議和蔡英文一直爲反對黨詬病的獨裁舉措,併爲此感到忿忿不平,雙雙表示要在年底投給不是民進黨的候選人。

雖然這只是一段在街頭巷尾偶然出現的談話,交談的雙方也未必是手握重權、有什麼影響力的意見領袖,但他們說出來的這些想法,或許正是許多選民放在心裡卻未必會輕易宣之於口的實際觀感。民進黨執政多年,最後卻讓全臺灣的最大黨是「討厭民進黨」,這股反對、厭惡的力量一直延續到年底甚至之後的所有選戰,絕對都是比「支持」更不可小覷的力量。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