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貸迎來最強監管 30億撬動3000億玩法不再

(原標題:網絡小貸迎來最強監管,30億撬動3000億玩法不再)

記者 | 胡穎君

網絡小貸迎來最強監管。

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下發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新規”)已開始對外公開徵求意見。

新規共計七章四十三條,其中 “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出資比例不得低於30%” 備受關注。

某券商非銀分析師認爲,按照現有表內貸款最高5倍槓桿疊加聯合貸款出資比例不低於30%,殺傷力堪比氫彈級別。

“此次對聯合貸款出資比例的限制,主要影響以聯合貸款爲主要模式流量巨頭,出資比例的提高會限制其聯合貸款業務規模,促使其將更多業務轉型爲純粹的助貸模式。”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薛洪言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一、聯合貸款槓桿受限

新規落地後,螞蟻集團核心產品”借唄”、“花唄”通過聯合貸款 “隱形加槓桿”的玩法將受到嚴格限制,30億撬動3000億元的奇蹟或難以再現。

螞蟻集團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平臺促成的1.8萬億元信貸餘額中,由金融機構合作伙伴進行實際放款或已實現資產證券化的比例合計約爲98%,其餘2%則通過旗下小貸公司螞蟻商誠與螞蟻小微發放。

根據金融監管研究院院長孫海波的測算,如果將螞蟻出資比例提高到30%,意味着同樣驅動1.8萬億聯合貸款,需要至少5400億元表內貸款,外加1700億元ABS。這就意味着總計需要通過螞蟻小貸放款7100億。而根據表內貸款最多5倍槓桿的原則,螞蟻小貸資本金需要擴充到1400億元的規模(當前螞蟻的資本金是360億元)。

無限制的高槓杆背後實則風險暗流洶涌。麻袋財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聯合貸款沒有最低貸款比例限制,理論上網絡小貸可以將槓桿放大到無數倍,這將導致網絡小貸監管政策無效,極易導致小貸行業風險失控。最低出資比例的要求主要目的是通過降低網絡小貸公司的槓桿來降低信貸風險

薛洪言表示,聯合貸款模式之所以興起,核心原因在於流量與資金分佈的不匹配,銀行資金多於流量,互聯網公司流量多於資金,聯合貸款作爲一種橋樑,有助於優化行業資源配置

“任何貸款的風險點最終都集中在不良貸款上,聯合貸款也不例外,從這個角度看,聯合貸款各方風控能力並不均衡,但風險承擔以出資比例爲依據,而出資比例高的機構風控能力未必最強,從而必然會出現風險承擔與風控能力的不均衡,留下一些風險隱患。限制出資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些潛在問題。”薛洪言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二、小貸牌照或成“雞肋”,消金牌照能否突圍

與薛洪言的觀點不謀而合,孫海波也認爲,如果監管要求聯合貸款網絡小貸至少出資30%比例,那麼有可能大家徹底拋棄這個模式,變成徹底的助貸分潤模式。

事實上,聯合貸款與助貸有一定相似之處,都是以銀行爲主的金融機構負責部分全部出資,由金融科技公司或互聯網公司負責部分或全部的獲客、授信、風控、催收等工作。不過,“聯合放貸”的資金一部分來自於外部,一部分來源於持有金融牌照的技術輸出方,而助貸的資金則全部來自於外部,且本身多不持有牌照。

孫海波表示,在此模式下,銀行根據助貸機構提供的信息作爲輔助,按照自己的風控邏輯和模型進行審批,風險一般都是由放款銀行來承擔。據悉,螞蟻通常會分潤客戶全部息費的30%左右作爲技術服務費,個別的甚至五五開。

新規對螞蟻而言至多是傷筋動骨,仍有一定的應對策略,而更多中小型網絡小貸公司將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

意見稿要求,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10億;跨省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的註冊資本不低於50億元,且均需爲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

天眼查app提供的信息顯示,目前僅有5家小貸公司符合50億註冊資本的條件,分別爲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度小滿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中新(黑龍江)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和南寧市金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而能同時滿足“50億元“註冊資本和30%聯合貸款出資比例的小貸公司更是屈指可數。

不少業內人士認爲,高門檻掣肘下,未來小貸牌照或成“雞肋”,互聯網巨頭將通過消費金融牌照或銀行牌照入局。在此之前,螞蟻已經拿下消費金融牌照。

“對於中小企業持有的網絡小貸牌照價值由於實力原因,無法成爲全國性的網絡小貸,被迫變成地方性的小貸公司,其牌照價值也將大幅度縮水。再考慮民間借貸新規大幅度降低貸款利率,部分網絡小貸牌照甚至一文不值。目前大部分網絡小貸公司應對的措施較少,未來只能將目光聚焦於註冊地業務,或者轉讓該牌照,退出小貸市場。”王詩強表示。

王詩強認爲,新規雖然提高了網絡小貸公司的出資比例,有利於降低銀行的風險,但是也降低了小貸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以及可以放貸的規模,結合該政策對跨省經營的限制,未來,互聯網巨頭很可能完全放棄該牌照,轉而利用消費金融公司或者商業銀行牌照開展消費金融或者小微貸款業務。

“此次網絡小貸新規,疊加最高法下調民間借貸利率上限的壓力傳導效應,小貸行業的影響力、展業空間會出現明顯的萎縮,給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持牌機構留出更多的市場空間,客觀上會促使更多機構加快佈局消費金融牌照和銀行牌照。”薛洪言表示。

不過,對於借道消費金融牌照的開展聯合貸以規避新規約束能否可行,業內亦有不少質疑聲。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消費金融銀行聯合貸目前沒有規定比例,單從防止監管套利角度,應該會有後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