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謝長廷訪中之後的民進黨

洪智坤

民進黨中常委謝長廷今天將結束訪中行程返臺,在返臺記者會尚未召開之前,各界已經對謝長廷此行的得失譭譽議論紛紛。「祭祖落淚」、「沒有強調自由民主人權」以及「憲法各表」是普遍遭到非議之處。回到臺灣以後的謝長廷,恐怕要先對這些爭議有所迴應。

▼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赴廈門東山島祭祖。(圖/長工辦公室提供)

觀察中國政府對於謝長廷此行的處理,在於「低調應對、規格禮遇」。官方媒體報導篇幅極少,甚至CCTV中央電視臺的全國新聞聯播完全不處理,原因在於中共對於試探水溫的「民進黨踩線團」謹慎應對,另一方面也是十八大召開在即,避免橫生枝節。

然而,由國務委員戴秉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以及國臺辦主任王毅出面接待謝長廷,規格屬於禮遇而適切。從臺胞證「代辦代持」、會見層級,到會談後「各自表述」三方面觀察,此行幕後折衝協調算是細膩到位,如果說謝長廷此行是拋球,中國是很認真的「接球」。

不過,謝長廷以「國際調酒大賽」之名訪中,在論述上卻陷入「調酒糾纏」,則是其應正視之處。

謝長廷必須將「2000年的一國兩市」、「2006年的憲法一中」、「2011年的憲法共識及憲法各表」等一脈論述的背景時空說得更清楚,同時,其論述與2008年馬英九的「九二共識」之殊異也應區隔,否則不同的基酒果汁汽水混雜成的「調酒糾纏」,將反遭致攻擊。

就民進黨的「祖宗家法」--《1999年臺灣前途決議文》所述:「臺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爲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臺灣全體住民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 其實早就承認現行中華民國憲法,經過多次增修的中華民國憲法已經臺灣化、本土化,且在此憲法底下民進黨執政過八年,所以,「憲法」在民進黨內早有共識,不應刻意模糊攻訐

過去在中國政策領先新潮流系,此次對於謝長廷訪中,只剩下林濁水與之論辯,「濁老孤空長鳴」更顯新系中生代的不求進步,或有以「十一寇」私仇批判謝長廷者,只是將兩岸政策討論淪爲個人恩怨而已。新系的理論流失、隊伍散落令人嗟嘆不已,希望老謝訪中能夠刺激新潮流重整論述部隊。

其實,民進黨和國民黨在中國政策方面兩大區隔:其一是民進黨強調「自由民主人權」是臺灣與中國互動的基本原則;其二是民進黨從國際秩序定位中國。

民進黨的理路很清楚,卻缺乏具體的行動。對於謝長廷訪中,蘇貞昌主席不應只是防衛性的強調這是私人行程。如果他可以肯定謝院長赴中訪問的智慧勇氣,同時重視蔡英文的印度之旅,視訪中訪印,都是開拓民進黨的視野、豐富民進黨的國際經驗。如果蘇主席可以這樣講,該有多好?

蘇貞昌主席應該是一位統合指揮者,在謝長廷訪中的同時,難道民進黨不需要進行「駐美代表處」與「美國遊說團」的籌備行動嗎?行有餘力則再開拓「駐日代表處」,民進黨除了「知中派」之外,還有「知日派」、「知美派」等人才資源,從國際秩序定位中國政策,尋找臺灣的戰略地位,不正是民進黨與國民黨最大的區隔嗎?

下鄉跑基層固然很重要,但是滿手是牌、資源最多的蘇貞昌,若能體會其黨主席身份的高度與格局,纔是真超越。當前臺灣的危機,在於國民黨束手無策無能,民進黨更應該提出「臺灣出路方案」,讓人民重拾信心。

謝長廷訪中之後,期待帶來民進黨更深化的討論,希望這個討論的平臺能夠建構,並且進行。否則,淪於「有想法、沒說法」或「有說法、沒想法」,縱使行政院再有十個胡幼偉之亂,民進黨仍無法爭取民心

●作者洪智坤,民進黨中執委。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