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鵬/爲何臺灣堅持自行建造潛艦?

▲2001年美國曾同意出售臺灣8艘柴電潛艦,但最終沒有成案。(圖/記者呂佳賢攝)

王志鵬備役海軍上校、現爲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研究員

2001年4月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同意出售臺灣8艘柴電潛艦,不過在臺灣內部藍綠政黨的「凱子軍購」紛爭杯葛,和美國堅持臺灣必須先同意通過預算纔開始建購的,以及當時主導該案的李傑部長「反對商售、堅持軍售」等三個關鍵的因素下,整整歷經近17年而未果。

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下定決心在外購無望之下,即使耗費巨資政府高臺舉債,也要開啓自制潛艦這一步,爲何?我們先由「臺灣潛艦之戰略戰術運用來探討」。

海軍針對中國在潛艦數量上的優勢與臺灣海上交通線脆弱性,以及水文與科技條件,認爲即使大幅強化反潛作戰能力,也只能局部解決此一難題

因此考慮購置8艘新型潛艦,固然不能直接削弱中國的軍事威脅,卻能以「對付潛艦」的同樣難題加諸於中國海軍身上,增加中國使用武力或威脅時的成本風險與不確定性,提高嚇阻的效能,海軍前輩葛敦華將軍在〈潛艦是臺澎防衛作戰中的最佳利器〉一文中明確指出,未來臺灣潛艦兵力運用構想主要區分爲5項:

一、戰略嚇阻:嚇阻是在敵方未採取某種行動之前阻止其行動;或在其行動後改變其行爲,只要對方不行動或改變行動則嚇阻即算成功。

成功的嚇阻必須包括:「嚇阻者的實力、嚇阻者的決心、威脅的可信度、戰爭準備的宣示、訊息清楚而明確、所承諾的事物對被嚇阻者的重要性及軍力展示等」,臺灣海軍認爲潛艦就其特性與運用而言,是最具有戰略嚇阻的功能

二、戰略決策部署:未來臺澎防衛作戰戰略態勢,不利臺灣對戰場狀況的掌握,此將危及臺灣「掌握主動」與「機動用兵」原則,而潛艦卻可在無海、空優勢,甚至敵控制水域遂行監偵作戰,獲取敵兵力集結、部署、運動等重大情資,提供戰略決策與兵力部署之用,例如海上疏泊、截擊作戰發起時機等。在戰術上,獲取之情資亦有利增加戰場透明度,明確掌握戰機,適時攻擊、防禦或迴避,遂行積極的主動防禦

三、爭取戰略空間:潛艦兵力可以對敵之實施牽制措施,包括預防性部署、遠距封鎖攻擊大型作戰艦(潛艦)、破壞海上交通線、發起對陸攻擊等,若再考慮作戰海域特性,結合天候因素(颱風、東北季風等),可達到牽制敵作戰行動之目的,爭取戰略空間。

四、建立護航作戰巡邏線:潛艦兵力在護航作戰中的戰術運用,原則上不配屬於護航支隊,而在護航支隊的打擊範圍外,於敵高威脅軸向建立巡邏線,一方面可擔任監偵兵力;另方面可攔阻敵水面水下封鎖兵力,增加我護航作戰成功公算

五、反登陸截擊作戰:潛艦兵力在反登陸截擊作戰中的戰術運用,主要在填補作戰之用兵限制,包括截擊發起時機之掌握、敵兵力集結、部署與動態,並阻絕敵後續增援兵力。

解放軍在潛艦數量上佔有巨大優勢。(圖/中新社)

臺灣長期從事海軍事務研究的備役海軍中將蘭寧利將軍亦於相關潛艦研討會提出之研析資料曾經指出:「臺灣海軍的首要任務制海,不應以截擊等次要任務作爲主要任務,並應明確找出令人信服艦隊存在的理由」。

臺灣必須要健全重要作戰功能的存活能力與備援能力,使中國的先期癱瘓作戰效益降低。只要臺灣戰力未全毀,就有支撐到外援到來的基礎。此支撐包括很多寬廣專案與方式,不過這種持久能力,完全要靠海軍維持海上交通線的通暢。

因此讓臺灣能活下去纔是海軍最基本的目標,而維持海上交通線的通暢不但包括執行對水下、空中、水面威脅的防禦,甚至包括對執行隔離作戰之敵行正規接戰。當軍事戰略考慮必須積極投入「阻敵制海」的行動時,海軍的水面艦隊在無空中支持的侷限條件下,遠離岸基空中支持執行遠海的制海行動是非常困難的,只有運用「潛艦」一途。

▲潛艦在面對水面艦在未曝露或被偵獲前,通常擁有絕對優勢。(圖/翻攝軍聞社

而面對中國可能執行的封鎖,反封鎖作戰兵力系以整合發揮海、空、水面、水下兵力及海底、岸臺甚至太空部署之兵力。其中以潛艦之運用最爲有效,蘭寧利將軍曾在〈潛艦在制海作戰中之運用〉一文中再次強調,潛艦之運用可以區分3種:

一、我方近海伏擊:爲追求作戰效益,敵方潛艦甚少部署在大洋中,反而多部署在啓航點與抵達港間進行攔截與攻擊,因此接近我方港口附近、匯合點、焦點區等海域常是敵潛艦埋伏之重點。這些海域也將是我方預先埋伏潛艦的最佳區域,不過應注意必須採取寂靜在敵潛艦未到位前先行佔位。

二、敵過境路徑伏擊:在敵方潛艦過境的路徑預先埋伏備便攻擊,此種作戰方式效益次高,且但在遠端海洋巡邏兵力接續之下將最爲有效。

三、敵基地附近伏擊:將潛艦預先部署於敵基地附近伺機伏擊,此種作戰效益最高,但相對風險也大幅提高。

潛艦在面對水面艦在未曝露或被偵獲前,通常擁有絕對優勢;不過當遂行「以潛制潛」作戰任務時,尤其是柴電潛艦對柴電潛艦,所能憑藉的是「本身較敵隱密之噪音值」、「較敵爲高的水下耐航力」、「較敵爲靈敏偵搜能力」及「對作戰海域水文環境之熟悉度」,若不具備如此條件,潛艦將處於極度危險。

▲潛艦對於從事反阻隔作戰至關重要。(圖/翻攝wiki)

上述都是我海軍兩位長老級將領對潛艦的真知灼見,然隨着解放軍海、空軍的不斷成長,在時空變換之下,臺灣海峽已無法承擔原有的屏障,對於解放軍的戰術和戰技,甚至海軍軍事戰略就必須有所取捨,因爲數量不足,無法全面完整顧及。

當中國大陸決心對臺武力進犯時,阻隔包括臺灣的兵力由外海重返與外軍介入,是其必須採取之軍事行動。其必然集結優勢海空及水下兵力於所望海域,因此臺灣如冒然接近將被迫提前決戰,致使無法達成原有的戰略目標。

在此海空兵力無法進入敵軍的隔離區時,能夠從事反阻隔作戰的兵力也只有潛艦。這也就是臺灣海軍爲何堅持至今,要建立足夠數量的潛艦艦隊的主要原因!

熱門推薦》

►王志鵬/大陸對臺干擾思維將形成多元的組合拳

►王志鵬/臺灣首艘自制潛艦配備絕氣推進系統?會是鋰電池嗎?

►軍事家/延長後備教召時間 有利軍隊戰力提升?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