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保護古街道倫敦人民跟地方政府鬥智鬥勇,錢不夠就把街道租出去拍電影!

在倫敦的繁華地段,有一條名叫Roupell Street的街道。

歲月流逝,但這條街道卻自1820年代落成以來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因此也成爲了很多遊客們的打卡地。

還吸引了很多知名人士前來參觀:

包括雜誌編輯伊莎貝拉·布洛 (Isabella Blow)、藝術家馬克·沃林格 (Mark Wallinger) 和前海軍總部司令、海軍上將阿瑟·德斯蒙德·卡西迪 (Arthur Desmond Cassidi) 爵士。

同時,這裡還是倫敦節慶管弦樂團(London Festival Orchestra)的排練場地,雪莉·貝西 (Shirley Bassey) 和喬治·邁克爾 (George Michael) 等明星音樂家都曾在這裡演奏過。

因爲保留完好,這裡還吸引了很多劇組來拍攝影視作品。比如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超時空奇俠(Doctor Who)、和金牌黑幫(Legend)……

住在這裡的很多居民,都在這條街上住了幾十年了,對這條街道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他們原本以爲會在這裡漸漸老去,享受愉快的退休生活。但這些美好,卻要被資本雄厚的開發商和當地政府打破了……

事情還要從上世紀80年代末說起……

當時,當地政府要修建隧道,但居民們認爲,隧道可能會對這個街區造成破壞。因此要求地方政府在隧道修建之前,必須對每套房產都進行勘查。

因爲“法律鬥爭”總是需要錢的,當時幾乎每家人都出資250英鎊,資助法律和架構工程師檢查方面的花銷。直到最終確信他們的房屋得到保護了爲止。

同時,還要求政府,對施工五年後房產出現的任何問題負責。

這次抗爭的成功,也給了當地居民更多勇氣,部分居民也變得更加團結。

今年72歲的Stephen Bull和66歲的妻子Jane,自1988年搬到這條街居住之後,就再也沒有離開。

當時,他們買下這套房子的價格是£198,500,而如今,價格高達140萬英鎊。

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

時代的發展之下,高樓大廈越來越多,很多人喜歡高層建築的視野好沒錯,但我們認爲高層建築是最新最大的威脅。我還是喜歡住在這條老街到上平靜的日子。

如果沒有我們的保護,這條街道上早就被塗上不同的顏色,被破壞殆盡了。甚至有可能都被直接拆了。

同樣住在這裡的,還有今年76歲的優秀教師、校長(Liz Owens) 。她因在擔任校長期間,改造成功當地一所陷入困境的小學,而被授予2014 年英國驕傲獎。

1990年,她和丈夫以148,000 英鎊的價格買下了這裡的一套房子,當時他們都是經濟拮据的教師,而且這個地方也很簡陋。

用她的話說:

這些古建築是歷史遺產,因此保護這裡非常重要。如果被開發商們拿去,肯定要擴建地下室,打造電影院等,滿足富人們的喜好。

48歲的奧爾加·馬祖爾 (Olga Mazure),也認爲:

步行在這條街道上,彷彿走在了19世紀。我喜歡這裡的陽光,喜歡這裡的靜謐。因此,當附近的學校想要擴建到我們家門前的時候 ,我們奮起反抗,贏得了這場鬥爭。畢竟,這會侵犯我們的隱私和空間。

讓附近居民最近感到頭疼的問題是:

當地政府提出了一個新的綠色計劃Roupell Street Healthy Street Improvements,計劃是將這條街道上居民的停車位拆除,改建爲迷你公園,並禁止機動車通行,保留雙向自行車道。這個計劃一提出,就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反對。其中,43人認爲這會增加反社會行爲,39人對限制自己開機動車不滿,38人表示憤怒,認爲這會阻礙送貨等服務。

同時,還有68名居民認爲對計劃滿意,其中6人甚至還認爲綠地不夠。

今年63歲的凱文·麥克納利 (Kevin McNally) 是居民委員會的成員,他已經在這條街上住了兩年了。

他表示:

這是一個不錯的小區,每個人都相互認識,社區精神很好。

雖然一些鄰居討厭做出改變,但自己很喜歡這種新舊的碰撞。追隨時代變化,做出改變,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事情。

今年31歲的傑克·瓊斯 (Jake Jones) 在這條街上的 King Arms 酒吧工作,他也很喜歡這條街道的復古。

因爲衆多居民反對,這個綠地計劃目前還沒有通過。

現在,居民們有了更多的底氣,因爲他們可以將街道出租給攝製組拍攝,有時候一次的費用就高達4萬英鎊。這些錢可以支撐他們去打官司、去抗爭。如果還有結餘,他們會全部捐贈給慈善機構,幫助更多生活貧困的家庭。

對此,網友們議論紛紛:

我有個朋友住在Roupell街,我很嫉妒,那裡的位置很好,房子也很漂亮。爲什麼倫敦一定要被拆毀,失去它的歷史遺產?可恥……是的,這條街必須必須必須保存。一旦被拆除,那就完了……

做得好,當地居民努力保持他們想要的歷史悠久的英國街道。

在當今世界,金錢總是凌駕於常識和正確之上。對不起。很慚愧。

當時代的浪潮與歷史的文明碰撞,究竟該如何抉擇?

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