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週一立院報告寶林案 陳菁徽酸:卸責、隱匿文筆特好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釀2死6重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北市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持續延燒,衛福部4月1日將到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對此進行專案報告。針對衛福部提出的書面報告,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揶揄,衛福部文筆特別好,有責任的藉詞卸責、有貓膩的就刪修隱匿。

衛福部書面報告指出,相關檢體正在檢驗中,已召開專家會議,經綜合討論,比對臨牀症狀與毒素特性,認爲是毒素造成,米酵菌酸可能性大。

陳菁徽質疑,隨寶林的事件越來越嚴重,更多各地的食安問題也一直浮現,下週一上午立法院專案報告,但衛生福利部的書面報告一直到週五下班前都還是不給,「好像怕你看、怕你問」,讓委員們拿到說詞後就沒有任洽詢問題的機會。

陳菁徽指出,衛福部的書報裡說,已經導入數據分析輔助風險偵測,針對高違規及高關注產品資訊,以及高風險廠商清單進行預判,這個「逾期食品風險偵測暨管理 」說要開發大數據,從110年開始編預算,5年花了1億多,立法院預算中心都提醒,應該要考慮跟食安網預算整並。

但陳菁徽批評,食安預警系統一點都沒發揮發揮偵測及預警機制的功效,這幾年來食安問題層出不窮,當食安問題爆發,看新聞的民衆才驚訝是剛剛吃下去的食物。系統不知道到底「預判」了什麼,也難怪書報只用38個字悄悄帶過,就怕大家注意到原來還有這個系統。

陳菁徽揶揄,蔡總統2016年就職演說大誇其辭,說「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困擾着所有家庭。」要讓大家看見這個國家的改變,八年過去了,她做到了,大家變得比以前更擔憂;各界對衛福部食安作爲各有評論,她不否認政府食安安全網有做事,但確實做得不多且不足,還有很多改善空間。

衛福部報告指出,3月27日首次召開跨部會專家會議,邀集毒物專家、食藥署、法醫研究所、環境部化學屬代表等單位討論,交換臨牀、毒理知識、實務疫調等訊息,認爲肇事原因米酵菌酸可能性大,並於3月29日召開「食安風險疑慮化學物質」專家會議。

衛福部報告指出,3月28日晚間召開寶林食品中毒案記者會說明,並建立寶林茶室食品中毒個案追蹤專區,即時對外說明新進度。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質疑,衛福部不僅行政怠惰,食藥署把關食安更是慢半拍,國家應讓人民食無不安,但全國人民近幾周卻是寢食難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