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中國珠寶都姓周?正宗老字號只有這幾家!

本文系本站沸點工作室《硬核看板》欄目(公衆號:yinghekb)出品。

周大福周生生大生週六福周百福周金生周福生……爲啥中國珠寶品牌,都姓周?是周氏家族真的壟斷了市場嗎?珠寶品牌背後又有哪些傳奇故事?本期硬核看板視頻8分鐘,帶你火眼識金子!

爲什麼中國珠寶都姓周?正宗老字號竟然只有這幾家!(來源:original)

01 真正的周氏珠寶

其實,這些珠寶商們並沒有血緣關係,“全體姓周”的原因純粹是巧合+模仿。以上這些品牌裡,只有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這三家的創始人是真的姓周,前兩家誕生於香港,是周姓珠寶的開山鼻祖;周大生則誕生於大陸

周大福創立最早,1929年,順德人周至元在廣州開了家“周大福金鋪”,但由於戰亂,開店沒多久,周至元就帶着全家遷往澳門。1950年代,周大福靠着“四條九”足金在香港一舉成名,而關鍵人物卻是一個草根打工仔,這段傳奇故事我們一會兒再細說。目前,周大福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純珠寶商,內地門店數量2600家,每年銷售額佔市場第一位,可以說是周氏珠寶的老大哥。

周生生的創始人名叫周芳譜,但他和周至元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巧合的是,同樣因爲戰亂,周芳普和周至元在同年遷至澳門,這之後周芳譜把生意交給了他的三個兒子打理。相比周大福,周生生的發展步伐慢了一丟丟,但在上市這件事上卻領先了一步。1973年,周生生成爲香港第一家上市珠寶公司。目前內地門店數量有606家。

周大生則比兩位前輩晚出現了60餘年,是不是有不少人都誤以爲它是周大福或周生生的“子品牌”?畢竟,這個名字聽起來的確有點兒像前兩個大哥……emmm……愛的結晶。其實,周大生的創始人名叫周宗文,是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家。1988年,他沒有跟風“下海創業”,而是選擇到一個珠寶工廠擔任寶石廠廠長,在摸透了珠寶的運作後,在1992年推動周大生進軍大陸市場。目前,這位“小老弟”已經在全國擁有了4011家門店。

前面提到,周大福的成功離不開一個草根打工仔,就是鄭裕彤。

當時只有十幾歲的他來到周大福店打工,鄭裕彤家境不好,但工作很努力,還非常有商業頭腦,經常跑到競爭對手的店裡觀察他們的銷售方法,回來制定策略。這引起了周至元的注意,乾脆把香港的一家分店交給他經營,而鄭裕彤不負所托,把生意搞得紅紅火火。1943年,鄭裕彤榮升爲周大福金行掌管,同年,還娶了周至元的女兒周翠英

看看,這纔是“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

但鄭裕彤並沒有就此滿足。

在1950年代的香港金銀貿易市場,黃金成色多爲九九金(即黃金含量爲99%)。

但當時市面上黃金成色情況非常混亂,成分不足的現象時有發生。鄭裕彤瞄準這一機會,在1956年首創“四條九”足金(即黃金成色爲99.99%),每件產品上都印有千足金字印,高品質的黃金一經面世就大受歡迎,還成爲了香港黃金首飾行業的成色標準。

“周大福”一舉成名。鄭裕彤也因此贏得“珠寶大王”的稱號,由打工仔翻身成爲香港四大富豪之一。說完這三家的發展歷程,咱們再來看看它們在21世紀的今天是如何圈錢,啊不是,如何經營的。

我國珠寶行業產業鏈分爲上中下游三個部分,上游主要是指原材料的採購,珠寶商通過資源壟斷、批發差價獲得利潤;中游就是珠寶的研發、設計、生產;下游則包括批發、終端零售,而品牌往往是在上游和下游環節掙錢。

周大福的上游優勢最明顯,它和許多原材料供應商都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

同時,周大福近幾年也創新了生產模式,將中游生產和下游銷售融合,推出“顧客對工廠”(C2M)概念。2016年,它在內地市場首次推出“D-ONE”珠寶定製線上平臺,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DIY鑽石和款式。此外,它還開設了年輕品牌“MONOLOGUE”,飾品普遍價格較低,更符合年輕人的消費水平。時刻滿足顧客需求,錢也就好賺了。在德勤發佈的《2018全球奢侈品100強》榜單中,周大福是唯一入選前10名的中國港資品牌,力壓愛馬仕勞力士

周生生則採用自營店的模式,其門店數量並不高,但也正因爲如此,船小好調頭,它在市場策略上更加靈活。比如,聯合陰陽師海賊王、hello kitty等等火爆ip,擺脫了黃金“老氣過時”的刻板印象。

小弟“周大生”則採取了加盟爲主的公司策略,在全國4011家門店中,光是加盟店就有3733家,這種模式能夠使公司快速佔領市場。此外,周大生在營銷上可謂是大花手筆,它通過品牌代言人、廣告投放、影視劇植入等等手段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營銷。

02 周xx們

說完正牌周氏珠寶的發家史,咱們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爲啥會有那麼多周某某珠寶?

其實很好理解,“周家三兄弟”在珠寶界“叱吒風雲”,在很多同行眼中,“周”這個字簡直自帶光環啊!不管是爲了圖個吉利,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先姓上“周”再說!

比如——

周金生、周福生、周百福、周大周、周大發、周夫子……

而以上這些,沒有一個老闆是真正姓周的。除了周xx,“六福”也是被爭相模仿的對象。

1991年,六福珠寶在香港創立。隨着六福珠寶的商業版圖在亞太地區慢慢擴張,它也沒能逃得過被模仿的命運,比如——

2004年出現的週六福,一下子和“周大福”、”六福珠寶”都產生了點兒“關係”;還有什麼六桂福珠寶,百年六福,金六福……

而當我們放眼整個商品行業,就會發現,“模仿”,從未止步。比如什麼“粵利粵”、“中翠”、“康帥傅

雖然看起來很扯,甚至還有點兒搞笑,但其實,這些企業可以說已經在違法的邊緣瘋狂試探了。

我國《商標法》第57條規定:“未經商標註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

但由於“近似”的程度並不好定義,某些“山寨品牌”依然有機可乘。

比如最近,海底撈就把“河底撈”告上了法庭,然而,法院給出的判決是,雖然都有“底撈”這兩個字,但整體字形不同。而且,“河底撈”其實是一家湘菜館,與火鍋並沒有什麼聯繫;因此法院認爲這樣的商標不會給消費者造成誤解,“海底撈”的訴訟請求就這樣被駁回了。

很多時候,品牌的權益確實無法完全得到法律的保護。被逼無奈之下,品牌爲了保護自己的商標權,只能“先下手爲強”:搶注相似商標。

而這是一場考驗想象力、讓人笑到抽搐的商標保衛戰。

比如知名調味品品牌老乾媽,就把老乾媽的“親戚”全都註冊了個遍,包括但不限於“老幹爹”“老幹娘”“乾兒子”“乾女兒”,甚至(停頓一下)還有“幹老媽”。

上海冠生園公司爲了保護他們的知名產品“大白兔奶糖,也把“大黑兔”“大花兔”“大灰兔”“大紅兔”註冊了遍,甚至還註冊了“巨白兔”“巨大白兔”。

然而,百密一疏!他們好像只關心顏色,卻忘記了“大日兔”“大臼兔”和“大白免”。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老乾媽的啓發,馬雲就搶注了“阿里媽媽”“阿里哥哥”“阿里叔叔”“阿里奶奶”,甚至還有“阿里寶寶”“阿里審審”。把所有商標湊在一起,夠打兩桌麻將了。

小米公司則對顏色極其敏感,把橙綠黃桔藍黑紫米全都註冊了。

不過話說回來,好笑歸好笑,企業只有通過這種“下策”才能防止被山寨、被冒牌。可奈何漏洞永遠有,鑽空子的人總能想到你想不到的名字。

一個品牌的建立與成功,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背後可能凝結着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心血和努力,面對眼花繚亂的山寨,它們不該只剩一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嘆息。

好在,有關商標的相關法律法規正在慢慢完善,板娘也是真的希望,屏幕前的姐妹們買到的都是真金真貨真美味!

搜索關注硬核看板微信公衆號(ID:yinghekb),讓硬核的知識先發聲識。

爲啥好多中國珠寶品牌都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