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戰場新景觀:坦克放“風箏” 艦艇長“辮子”

今年3月,法國一家公司推出的“獵戶座”HL無人機,再度將人們的視線聚焦在繫留式無人機上。據稱,“獵戶座”HL無人機可搭載4千克載荷在90米高度執行偵察、情報和監視等任務滯空時間達50小時

這不是法國的公司第一次展示繫留式無人機裝備。在2019年阿布扎比防務展上,參展的勒克萊爾坦克就在炮塔上方配備了一個繫留式無人機。該型坦克,也被一些兵器愛好者形象地稱爲“會風箏的坦克”。

法國勒克萊爾坦克搭載的繫留式無人機

本質上看,繫留式無人機是一種特殊的多旋翼無人機。藉助多旋翼,該無人機可以適時調整飛行姿態,不僅抗風性強,而且託舉力大。通過與地面連接的線纜,繫留式無人機可持續獲得電力作爲飛行動力,實現長時間滯空懸停。繫留線纜中通常整合有光纖,以便把繫留式無人機搭載的相關功能載荷獲取的信息,迅速傳遞給武器裝備指控裝置,爲後續任務提供情報支撐。

繫留式無人機的一大突出特點續航力強。法國勒克萊爾坦克所搭載的繫留式無人機,據稱其繫留懸停高度爲50米,通過坦克輔助動力系統爲其源源不斷地供電,能對目標實施24小時的遠程警戒監視。在山地戰和城市作戰中,坦克上的繫留式無人機作用更加明顯。相比之下,英國爲其坦克部隊配備的“黑黃蜂”小型無人機,續航時間只有25分鐘,偵察能力顯然無法與繫留式無人機相比。

除了坦克,不少海上艦艇也開始配備繫留式無人機。一戰、二戰時期,艦艇一般通過高聳的觀察塔樓桅杆來發現遠處敵情。進入21世紀,隨着各種傳感器輕量化及無人機技術的成熟,艦載繫留式無人機出現,艦艇上如同豎起一根長長的“辮子”,爲感知周圍環境提供了新選擇。利用艦艇上的電力,繫留式無人機可搭載偵察載荷持續實施警戒觀察,從而使遊弋海上的艦艇更加“耳聰目明”。

當前,不少國家都在加快大型裝備與繫留式無人機的“配對”,一些國家的未來艦艇也爲發展繫留式無人機留出了空間。比如2017年,美國DARPA曾在西北風海岸巡邏艦上驗證了TALONS繫留式無人機,其可以放飛到百米高空實施偵察。英國的未來驅逐艦T2050據稱也將在艦橋上搭載飛碟形多涵道升力風扇繫留式無人機,以便在耗電較少的前提下完成遠程警戒任務。

儘管繫留式無人機已在坦克與艦艇上得到驗證或應用,但總的來說,現階段繫留式無人機研發改進還存在不少技術難點。首先是對飛行控制性能要求高,在各種風場條件下,繫留式無人機需克服繫纜隨風擺動對飛控產生的影響;其次是供電方面的高成本,繫留式無人機的高壓供電系統要求對高壓電機進行優化設計,導致成本急劇增加;此外,爲滿足給繫留式無人機輸送電能傳輸光電信號等需求,繫纜通常結構較爲複雜,本身的重量也成爲無人機升空的一大“負擔”。

正所謂瑕不掩瑜,隨着無人機、通信等技術的不斷髮展,繫留式無人機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勢必會越來越多。目前,繫留式無人機主要用來偵察和監控,未來其能否同時搭載攻擊系統,在一定距離上對所發現的目標快速做出更多反應尚需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