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房屋重建卡關 專家:高門檻、民衆心態是關鍵

專家認爲,危老建築重建「卡關」的主要原因,除了同意門檻過高之外,民衆心態不改變也是因素之一。(圖/記者葉佳華攝)記者葉佳華/臺北報導

立法院日前三讀修正通過《危老條例部分條文,爲協助危老建物所有權資金融通,可不受銀行法放款融資比率「不得超過30%」限制。但不少專家認爲,危老建築重建「卡關」的主要原因,除了同意門檻過高之外,民衆心態不改變也是一大因素。

臺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理事長鬍偉良表示,雖然法令已通過,但目前金管會仍尚未將相關規定公告各行庫,因此實務上並未有實質效應產生,「現在(銀行)業者僅是望梅止渴,大家都覺得這塊餅很大,但沒有金管會的允許,實際執行上還是有困難。」

不過,就放寬融資比率限制一事來說,胡偉良認爲確實是「一大好事」,由於目前居住在危老建築裡的住戶較偏爲財務不佳、弱勢族羣,鬆綁融資上限能讓申請危老建築的民衆可藉由銀行融資上的協助,解決住宅結構安全問題

另外,對於從事改建的建商來說,在當前房價下修的情況下,投入重建所享有的利潤也越來越薄,若放寬融資比率限制,也能避免建設公司發生資金鍊斷裂的問題。

政治大學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則認爲,目前有許多的危老建築,之所以無法重建,關鍵仍在於需全體土地或建物所有人同意,導致危老都更的推動窒礙難行建議政府應該降低危老都更同意門檻,纔能有效加速危老重建。

胡偉良也直言,「住戶要全部同意,困難度是很高的」,原因是過去政府在推動都更時喊出「一坪換一坪」的口號,造成不少民衆產生誤解,認爲危老重建同樣也能達到「一坪換一坪」甚至是更多,但實務上達不到預期,就使得民衆重建意願大大降低

「所以當你要求大家100%同意的時候,總是會有1、2個豬隊友跑出來堅持要達到一坪換一坪。」胡偉良說。因此不少業者認爲,特別是針對有危險建築疑慮的房屋,若有不同意戶出現的時候,政府就應該採取必要的強制措施,但胡偉良直說,「強制難免會產生不和諧,我不認爲這是最好的方法,僅是不得已的手段。」

胡偉良強調,最重要的是,政府應該提撥部分預算向民衆宣導,說明清楚哪些情況才能達到一坪換一坪,「民衆心態上若不改變,纔是危老房屋改建推動的最大困難。」▼頂樓違建市容亂象。(圖/記者姜國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