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榮康:用木偶傳承古今文明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陳鼎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1月12日 08 版)

魏榮康(右二)與劇團演員。陳鼎/攝

正在上演的戲叫《永樂皇帝觀燈》,臺上的“演員”身着華服,一招一式大方利落唱腔唸白悠揚細膩。看得入迷了,便會漸漸忽略了這些“演員”的四肢上縛着的提線,有時甚至還會忘了,它們只是木偶人。

提線木偶戲也叫傀儡戲,是表演者幕後通過提線操控木偶進行表演的一種戲劇藝術形式。由於老少咸宜、雅俗共賞,提線木偶戲深受觀衆喜愛,上演的劇目也十分豐富,較爲流行的包括《雙槐樹》《珍珠塔》等。“木偶戲的歷史已經有2000多年了,各地都有。我們閩西這邊的提線木偶戲以漢劇唱腔爲主,同時雙手配合控制提線木偶表演各種各樣的故事。我這裡現在有60多個木偶,都是定製的,每個木偶在戲中代表着不同的身份,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武將文官奸臣、皇帝等。”魏榮康如數家珍般地介紹着。

魏榮康出生在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竹鄉黃竹煙村的一個提線木偶戲世家,從小對提線木偶戲有着濃厚的興趣。1976年,18歲的魏榮康開始跟父親學習提線木偶戲表演,併成爲家族裡第五代傳人。“學習的內容主要包括提線和唱腔,它需要表演者雙手靈活地操作木偶,而每隻手的動作又是不一樣的,同時還要唱,嘴和動作要搭配。要使動作和唱詞都像是木偶發出的。特別是武打戲,需要用很長的一段時間去練習”。

魏榮康說,想要演好提線木偶戲,表演者必須把自己想象成木偶。“木偶在前面,人在後面,要讓木偶去代表人,表達和人一樣的喜怒哀樂。這就要求表演者認真把握劇情,仔細揣摩戲中人物的情緒和心理,然後通過木偶表現出來。否則木偶的動作就會很奇怪,無法傳神”。

學藝期間,魏榮康經常跟隨父親到廣東大埔、福建漳州等地下鄉演出。“真的就是到處跑、到處演,村裡都是臨時搭的戲臺,一個地方一般演一回就要兩三天,白天演完,晚上接着演,晚上有時演的長的劇要三四個小時。那個時候電影和電視還不普及,所以來看木偶戲的人非常多,大家也都很喜歡,有坐着看的,也有站着看的,人山人海,很熱鬧。”魏榮康回憶說。

20世紀80年代,二十幾歲的魏榮康開始獨自帶團到各地演出,擔起了經營家族木偶劇團的重任。2016年,魏榮康帶領劇團成立了龍巖市永定區木偶文化傳承中心。除了木偶文化傳承中心負責人這一身份,如今的魏榮康還有另一個重要的身份,那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提線木偶戲的代表性傳承人。“目前,我的家族裡只有我還在表演提線木偶戲,社會上也很少有人願意去學、去表演提線木偶戲了,這個行業也已經很不景氣了。但我還是想要把它繼續傳下去,這是我的願望,也是我父親的遺願。”

魏榮康說,提線木偶戲講述的都是經典的歷史傳奇和民間故事,這些故事在展現中華悠久歷史的同時,宣揚了忠、孝、禮、義等優秀傳統文化,十分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對一個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長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提線木偶戲的表演形式很活潑、生動,很容易受到青少年的歡迎,孩子們通過故事可以瞭解我們的祖宗留下來的幾千年的歷史,懂得做人的道理。欣賞表演本身也能提高青少年的審美能力,寓教於樂,很有意義”。

魏榮康從未停止過思考該如何讓提線木偶戲更加適應當今不斷髮展的時代,讓這門傳統藝術形式走得更遠。爲了讓各地前來的觀衆都能聽懂戲中的唱詞和唸白,劇團在舞臺旁邊安裝了LED屏幕,將臺詞實時打在屏幕上。魏榮康還將臺詞中的一些地方方言在不影響原有含義和語言美感的前提下改編爲普通話,進一步讓觀衆聽懂唱詞。

在堅持演出傳統劇目的同時,魏榮康還與團隊一同創編出了一些新的劇目。魏榮康說,他在創作時會盡可能地使內容更適合現在的社會,並適當地加入一些當下比較流行的元素。“比如,《八仙土樓》這齣戲是我們2018年編排出來的,因爲很多遊人都來這邊看客家土樓,所以我們就想不如把八仙這個傳統神話故事和土樓以及客家文化結合起來,這樣大家看完既瞭解了土樓,又能感受到提線木偶戲的魅力”。

最令魏榮康欣慰的是,如今的提線木偶戲依然可以吸引大量的觀衆,這也讓他看到了希望。魏榮康說,在與景區合作後,每年都有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遊人和研學團來到他們中心觀看提線木偶戲並親自體驗、學習木偶表演。“有時候帶隊的老師說時間到了,學生們還不肯走,都想要來體驗一下。還有很多外國人也(對提線木偶戲)很感興趣,都來主動了解,上手感受”。

爲了讓提線木偶戲被更多人知道,魏榮康在每次表演時還會鼓勵觀衆多拍照片,多錄視頻,上傳到網絡上。“現在社交媒體很發達,發(到網上)的人多了,知道提線木偶戲的人就會越來越多,也就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它”。

魏榮康談到自己的徒弟,總是難掩驕傲之情。陳瑞金拜魏榮康爲師,學習、表演提線木偶戲已有15年了。她自幼對提線木偶戲癡迷,“我很喜歡提線木偶戲,也喜歡聽漢劇,我在家還會用手機聽,晚上睡不着的時候拿出來聽一聽就會感覺很舒服。我父親不肯讓我學,可是我又非常喜愛這個(提線木偶戲),所以我在2006年就拜了師,跟師父學。我的師父在臺上一絲不苟,對於表演和教學很嚴格,但在臺下對我們都很好、很體貼生活上很照顧大家。”

在學藝過程中,陳瑞金也慢慢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我現在主要負責掌控後臺以及演奏鑼、鈸等打擊樂器,同時也在學揚琴。對我來說,表演木偶戲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和我們劇團其他人都像家人一樣,大家都很團結,一起出去演出,很熱鬧,很好玩”。

陳瑞金說,現在劇團固定在景區表演,收入穩定,同時也依然會下鄉演出,獲得額外的收入。既做着自己感興趣的事,又能夠以此爲生,她感到很幸福,也非常有成就感。“我的兒子也喜歡看,每次看完我的表演都會說:‘媽媽真厲害。’我希望提線木偶戲能夠一直傳下去,我自己的想法就是演到老。我的夢想就是等多少年以後,師父老了、演不動了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可以辦一個劇團繼續演下去”。

2021年01月12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