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互聯網公司都想讓你辦網貸?

文|豹變 賈維斯

「核心提示」

如今不止是刷短視頻,點外賣、開單車網約車、購物,所有的APP都在催你借錢。擁有數據流量場景互聯網平臺們,本來各有地盤,但大家又不約而同的走上了金融之路。

一個身穿迷彩服、農民工模樣的人帶着母親乘坐飛機,母親想要嘔吐,希望開窗透氣,遭到周圍人嘲諷。求助空姐之後,空姐提出可以升艙,農民工身後一位老闆裝扮的人表示替他出錢,結果拿走了他的手機,爲他申請了15萬京東金條借款額度

最近幾天,你一定看過這個被罵上熱搜的京東金融借貸廣告視頻。這個系列廣告還有其他版本,講述了各種人意外擁有了15萬額度的故事

外賣小哥路邊搭救昏迷老人,老人甦醒後暴露董事長身份,爲答謝外賣小哥搶走手機爲他開通15萬網貸

老頭在路邊守着沒關窗的奔馳車避免財物丟失,董事長趕來後表示感謝,爲他開通了15萬元網貸;

事件發酵引起衆怒之後,京東金融官方作出了幾條迴應,短視頻存在嚴重的價值觀問題,將承擔全部責任,第一時間下架涉事視頻;對相關責任人及其管理者處以開除、降級和扣績效的處罰。

事實上,這類的廣告並非京東金融首創。同類型的廣告不斷被生產出來投放在短視頻平臺,獲得千萬計的播放量,鼓勵用戶貸款

不僅如此,如今只要打開APP,點個外賣、騎個單車、刷個劇,那些互聯網公司都會提醒你,有10萬、20萬額度快拿去花吧。爲什麼所有的APP都在催你辦網貸?

科技巨頭們看中了下沉用戶

2016年、2017年左右,P2P平臺們熱衷在熱門網劇插播網貸廣告,他們瞄準了網劇背後的年輕觀衆們,那些“霸屏”的廣告大同小異,都告訴你:着急用錢來我們平臺借,低息靠譜。

當年“霸屏”網劇的P2P平臺,很多已經“平地一聲雷”,成昨日黃花。

如今短視頻佔據了大家更多注意力,“土味”借貸小視頻也開始批量涌現。

早在7月,360數科旗下的360借條廣告也被罵上了熱搜,劇情大概是:

一位矮小的侏儒男人住在破敗的農村土房子裡,擰着豬肉帶一位身穿制服的空姐回家,承諾要讓空姐過上好日子。突然被空姐問到:你在360借條上有多少額度?

在得知男人不知道360借條後,空姐勃然大怒,質問男人“你連360借條是什麼都不知道,你拿什麼給我以後?”

最終,男人聽話的拿出手機開通360借條,獲得15萬額度。空姐馬上變臉,笑眯眯的跟男人說:“以後我可要隨時檢查你的額度哦!”

這個視頻裡的侏儒男人,同樣也出現在了本次京東金融的廣告視頻中,背後的兩家巨頭選用了同一個供應商,天津快推科技有限公司,一羣360前員工創辦的廣告公司,曾獲得360投資。一位該公司的工作人員曾對媒體透露,公司是多家互聯網公司的合作供應商。

類似的還有新浪旗下微博借錢推出的廣告。

一對疑似婚外情的中年男女在酒店開房,男人付款時發現微信錢包餘額不足,突然靈機一動,開通了微博備用金,立馬獲得5萬元額度。

另一位廣告行業人士告訴豹變,這種類似的信息流視頻在2020年非常吃香,每天能產出十幾條,單條拍攝成本僅數百元,之後按照投放和轉化效果收費,廣告主都很滿意。

對比幾家公司的借貸廣告,不難發現這類廣告的主旨圍繞三個主題:快速到款、大平臺背書更可靠、不是高利貸

急用錢,最快15秒,最慢5分鐘,無需任何擔保抵押爲你審覈下款;平臺可靠,通過平臺與公司的社會信用背書,證明選擇在此貸款可靠;不是高利貸,強調貸款有免息期,日利息低,借萬元每天利息僅1.9元,一瓶水的錢,不是違反國家法律的高利貸。

爲什麼在你看來極其惡俗低劣的廣告,還是會被互聯網公司選用並大量投放呢?

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以你的認知水平,可能不是他們的目標用戶,貸款廣告瞄準了那些收入水平較低,對網貸缺乏認知的下沉市場羣體。

畢竟,中國是一個10億人口沒有坐過飛機,本科率只有4.1%的國家。足夠龐大的下沉市場,讓這些土味廣告如魚得水。

這樣的廣告也是有效的。據星球商業評論報道,與京東金融工作人員聯繫後瞭解到,類似的廣告相比傳統廣告獲客成本增長了3倍,但從平臺獲得的用戶較爲優質

這裡的優質客戶,不是一、二線城市那些有房有車有學歷的用戶,而是三四五線城市和更下沉的城鎮農村,每個月只能還最低還款額,甚至偶爾逾期需要繳納違約金的用戶。

對於平臺而言,這些用戶缺乏判斷力,不會質疑劇情的狗血,都有一定的經濟壓力,看完視頻後有動力開通額度。

視頻是專門爲他們量身定製的,其他人哪怕感到不適,最終也只是一個精準篩選的過程,圈出真正的目標用戶。

放貸,每個互聯網公司的必經之路

過去的十年,移動互聯網大爆發,手機裡的APP百家爭鳴。大多數情況下,互聯網公司們都是各守陣地,不過大家也有共同的業務愛好:放貸。

據豹變統計,目前阿里、京東、騰訊、字節跳動、小米、百度等十多家一線頭部互聯網公司開通了消費貸和現金貸業務,各家平臺的經營策略大同小異,都是快速審覈之後,無需任何憑證即可放款。

驅動各家互聯網公司投入到放貸的首要原因,是高額的利潤。互聯網公司放貸是有天然優勢的。左手有流量,右手有數據沉澱。用流量獲客,用數據做精準獲客。

一位銀行業從業人士告訴豹變,互聯網金融業務低成本、高收入,是一門高利潤率的生意。相比之下,踏踏實實做業務經營可能不如放貸業務賺錢。

根據京東數科(包括京東金融等業務線)公佈的數據,平臺主要業務爲京東白條的消費貸款和京東金條的現金貸款,上半年營收達到103億元。2017年至2020年6月,毛利率分別爲54.69%、64.38%、65.77%和67.08%。2020年上半年,京東白條活躍用戶數爲5544.61萬人。

類似的案例還有新浪,2019年數據顯示,新浪第一大營收來源爲包含微博在內的廣告收入,第二大營收來源爲金融,主要是利用微博入口打造的微博借錢,這塊業務曾因爲“誘導粉絲借貸爲明星打榜”而備受質疑。

互聯網公司做這類業務,實際上不需要動用大量資本金支出,只要取得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牌照,有些通過ABS出表獲取放貸資金,目前主流的是和銀行合作,通過聯合貸款和助貸的模式,篩選、導流幫助銀行機構達成交易,每筆貸款訂單完成後即可完成本單抽成的服務費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就是通過小貸公司的牌照,變相做了信用卡業務。

豹變測試,以京東金融爲例,在平臺貸款4000元,一年還清,還款利息爲752.03元,摺合年化利率18.8%。相比之下,傳統銀行消費貸款平均一年期利率在8%-10%之間。

這18.8%的利息,公司能拿到多少服務費呢?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豹變,互聯網平臺和常規銀行合作,抽成比例在30%-40%之間。

如果選擇與中小型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合作,這類機構缺乏客戶資源和數據模型,且對業績有更急切的追求,互聯網公司擁有更高的議價權,獲得的抽成比例甚至可以高過40%。

互聯網平臺要麼有流量,要麼有消費場景,銀行也很喜歡與這些平臺合作,等於把前端攬客的責任讓渡了出去。

銀行對用戶信息的篩查通常只有徵信數據庫信息,而互聯網公司可以通過手中掌握的海量用戶消費數據,爲他們篩選更精準的目標消費者。

什麼人需要爲200塊貸款?

讓互聯網公司爭相投奔這個市場的,還有供給端的空缺和旺盛的用戶需求。

網貸飛速發展的過去十年,先是P2P機構取代了各種地方小貸公司,承接了社會部分貸款功能。圍繞P2P帶來的暴力催收、裸貸、跑路壞賬等問題,也成爲破壞金融市場和社會穩定的核心問題,P2P因此遭到整頓。

中國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出席2021財經年會時透露,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

而在P2P清理整頓的近兩年,互聯網平臺們將消費貸款業務做的飛起。

另一邊是龐大的市場。中國的信用卡滲透率並不高,貸款的需求始終存在,2015年以前三四線城市的非體制內勞動者很難得到一張銀行信用卡。

曾爲多家互聯網公司擔任產品顧問的產品專家樑寧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的一位朋友曾經開辦一家網絡小貸平臺,每天超過300萬人在平臺上申請貸款,通過大數據篩查之後,最終100多萬人能夠獲得貸款。絕大多數人的貸款金額爲200元-1000元,週期大概是兩個星期到兩個月。

她一度對此感到疑惑,什麼人200元還需要貸款,難道不能找到朋友借嗎?

最終通過數據分析得到的答案是,很多人離發工資還差兩個星期,實在沒有錢撐不下去了,需要借200塊錢撐兩個星期。這些人周圍圈層的人也在借網貸,大家都需要錢,沒有人能夠相互攙扶一把。

人們都生活在某個圈層裡,而且圈層之間彼此並不瞭解,也很難破壁。當北上廣深的人們爲最新款的iPhone,當季的大牌美妝、奢侈品買單時,在更廣大的中國其他地區,可能兩百元就會帶來很大壓力。

對於這個巨大的市場空白,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夠熟視無睹,於是科技公司的借貸廣告愈發活躍,積極搶佔還未被開拓的市場。

那些網貸廣告對你看起來無效甚至弱智,但它們確實有用。在2020年這個異常艱難的年份,內卷更加激烈,無數年輕人要爭奪一份2000元底薪、12小時黑白班的工作,這樣的人就是網貸廣告的目標羣體之一。

他們中的很多人在看到這類廣告之後可能不會劃掉,而是根據提示點開了屏幕下方鏈接,辦理了年輕人的第一筆網貸。

科技不止要擴張,也要剋制

如果貸款的需求持續存在,那麼一批頭部互聯網公司的加入改善這個市場的環境了嗎?

理論上而言是可能的,互聯網公司可以通過數據模型,優化對消費類個人信用貸款限額,防範個人貸款槓桿率快速上升,讓真正有資金需要的人得到幫助,也讓用戶免於各種貸款陷阱。

但至少從網貸廣告上來看,類似的舉措目前並沒有出現。

有媒體12月初對中國金融消費貸款的調查顯示,多家正在謀求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金融產品招股書中均表示,與銀行或第三方機構平臺合作放款,不提供自有資金且不承擔信貸風險,違約由銀行或第三方機構自行處置。

各種風險問題隨之而來。在黑貓投訴上,涉及京東金融、微博借錢、360借錢等平臺的投訴,包括了虛標利率,實際年化利率無限接近36%的高利貸限額,借款後無法提前還款,多次聯繫客服平臺拒絕提供借款合同等問題。

與此同時,互聯網公司不僅爲用戶貸款,更鼓勵用戶主動借貸花錢,比如在攜程、美團、京東、淘寶等APP上,都推薦用戶開通借貸消費。

融360發佈的信貸消費調查報告顯示,90後佔據了中國網絡貸款用戶羣的半壁江山,佔比高達49.31%,此類人羣中,近58%的人羣使用了網絡現金貸,直接用於生活消費。

多年前,劉強東曾在達沃斯論壇上談起做金融業務的初心

幫助傳統和新興的金融機構優化風控系統、降低壞賬率。京東金融本身就是要幫助窮人,而不是爲了賺錢。

而如今,互聯網平臺們不僅沒有改變現狀,而是利用處於信息和資本絕對優勢地位,對弱勢羣體給予刺激,最終可能讓他們陷入難以掙脫的泥潭。

經濟學家陳志武曾評價過,金融產品是一項偉大發明,借貸爲自由社會中的自由人提供了工具,把不同時期不同年齡段的收入進行重新配置,讓人提前安排未來方方面面各種不同的風險,不至於低三下四的去乞求別人。

但他的預設,是自由社會中理性的人。

現實中的人心並沒有那麼理性,人的慾望就像雪球,一旦開始滾起來就再也停不下來了,只會越滾越大,最終撞上現實,留下一地破碎。

而那些針對目標用戶投放的“土味”借貸小視頻,一邊暗含了各種歧視,另一方面又想激起下沉市場消費借貸的慾望,用借貸換取片刻的舒適,讓人忽視之後的災難和可能萬劫不復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