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有安卓,Google依然遭遇移動轉型的煩惱

文/羅超

曾經所有人都認爲Google最不需要擔心移動轉型問題。是啊,Android是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Google Glass是最早的大衆可穿戴設備,Google無人駕駛汽車如此有前瞻性……可是該來的還是要來,Google最近一系列動作正折射出它正在迎來移動轉型問題,就像所有PC時代的科技巨頭遭遇過的一樣。在一些G粉眼裡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但它今年確實正在上演,不管你是否願意。

你沒看錯,Google現在開始移動轉型

Google這兩天對算法進行重大調整,那些對移動端不友好的網站將被降權,此舉意圖再明顯不過:要引導更多網站適配移動進而促進Google移動搜索業務。與此同時,Google還上線了一個新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內容去搜索App並進行直接下載。在今年初,Google推出了在搜索結果頁面直接購票的功能。Google正在加快移動轉型的步伐。

Google依仗Android因而大力硬件,Chromebook、Chromecast、Nexus、收購MOTO又出售、Google Glass、無人汽車……卻忽視了內容層的移動轉型。能夠說明這一點的有兩個生動例子:Android推出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集成Chrome而是自己做了一款瀏覽器,直到Android之父離開才整合Chrome;Google在移動端十分依仗的Google Play與搜索業務一直絕緣,打通應用內搜索是最近的事,比它的中國同行百度晚了一年以上。

當初放棄中國市場實在太可惜

谷歌爲什麼現在纔開始轉型移動,分析有幾點核心原因。

1、動機上, Google雖然有Android,但是控制權分給了手機廠商,遇到碎片化問題,在分發、搜索、瀏覽器等關鍵業務上的移動化並沒有充分用好Android。

2、戰略上,Google在服務化上還沒形成公司級戰略,強調信息和智能。相比之下,百度已完成轉型。根據最新財報數據,百度移動端流量已超PC,移動營收佔比達到42%。

3、策略上,Google投入了太多在短期無法產出的未來型業務上比如無人汽車、Google氣球等等。

4、市場上,這個非常關鍵,Google的主力市場美國有兩個被動之處。

美國移動化不如中國,中國移動流量已超過PC,很多人從來沒有擁有過PC,手機成爲其第一臺上網設備,美國卻反過來,家家有PC對手機依賴性不高,谷歌Consumer Barometer顯示美國PC流量依然高於移動;第二個被動是移動支付習慣,美國信用卡業務高度發達,UBER、出租車支付都可以用信用卡,調查顯示美國消費者更喜歡“口袋裡的錢”,而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青睞新的移動支付方式,信用卡不發達、中國特色紅包大戰和打車大戰,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中國更好的移動支付環境。

移動不及中國發達、中美支付習慣迥異,這給Google移動轉型形成了阻礙。

不知道Google是否後悔當初退出中國。中國正在成爲最重要的移動互聯網市場,Apple、Intel們均已認清這個趨勢加大在中國的投入,就連Facebook扎克伯格也積極與中國政府互動不放棄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移動支付、電子商務、O2O、移動搜索,中國已經走在前面。

移動互聯網時代,C2C(Copy 2 China)正在失效

互聯網時代大多數主流產品,你都可以在太平洋彼岸的硅谷找到影子,硅谷海歸成爲中國互聯網時代創業的主流羣體之一。有人總結了一個模式即C2C,Copy 2 China,美團網老大王興更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Facebook興做校內網,Twitter火做飯否,Groupon來了於是中國有了美團。不知道是不是因爲C2C,在PC時代,中國互聯網幾乎都很難走出國門,產品創新力度不夠,當然還有文化特性差異。

移動互聯網上起來的移動應用,卻有許多“中國創造”的案例。其中不少還取得了非常好的國際化成績,比如小米這一試圖在低端市場和Android生態裡複製蘋果的硬件公司也摸索出一條極富特色的路子,成爲現象級公司。而那些試圖C2C美國火爆應用的,卻大都以失敗告終:SnapChat、Instagram、Tinder、AirBnb……包括硬件的Copy如Nest、GoPro、Fitbit、Oculus和Dropcam都尚無成功案例。

現在Google反過來學習百度在移動轉型的做法,再一次證明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不再處於下風,而是有機會成爲引領者。儘管在前沿技術高端人才、市場自由度以及操作系統這樣的底層設施上,還有一些差距,但整體大市場要好很多。還可以看到國內巨頭們正在積極地全球化,走出去跟硅谷巨頭搶市場、搶人才、搶着投資項目。這是一個新的時代,中國互聯網公司正在改變“跟隨者”的形象,一味認爲中國公司只會山寨、Copy、跟隨的有色眼鏡該被摘下了。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