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寶銀聯披露進展 支付業互聯互通提速
9月30日,微信支付發佈聲明稱,基於用戶交易安全與互信可靠的合作,微信支付正與銀聯雲閃付在支付、服務兩個層面推進更深入的互聯互通。同日晚間,銀聯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雲閃付與微信合作,正處於業務測試階段。支付寶10月2日表示,已向銀聯雲閃付開放線上場景,首批覆蓋85%淘寶商家;在線下,也與銀聯雲閃付在多個城市實現收款碼掃碼互認,並計劃明年3月覆蓋全國所有城市。
市場分析人士認爲,三大機構的行動,表明支付行業互聯互通開始提速。爲打通條碼(二維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近年來,人民銀行一直在推進相關工作。而真正全部實現,關鍵還要看支付寶與微信之間的互掃互認。
記者注意到,兩大支付機構背後的互聯網平臺阿里巴巴和騰訊已在部分場景開放支付接口。
三大巨頭披露進展
此次支付行業的互聯互通進展,主要在微信支付、支付寶與銀聯雲閃付之間推進。
據悉,在支付互通層面,微信支付已與銀聯雲閃付App正式實現線下條碼的互認互掃,用戶可於各省會城市通過雲閃付App掃描微信收款碼完成支付;在服務互通層面,雲閃付App全面支持Q幣、QQ音樂和騰訊視頻的充值服務。同時,微信小程序逐步支持雲閃付支付,首批上線包括微信讀書、騰訊視頻、京東、瑞幸等小程序的部分場景,已於9月22日啓動灰度測試。
用雲閃付App掃描個人微信收款碼支付,在今年8月中旬就已實現。彼時,手機淘寶App也在測試使用雲閃付付款。支付寶10月2日的官方微信聲明透露的信息可以印證——今年8月,支付寶已完成接入銀聯雲閃付的技術研發,並逐步開放線上支付場景。第一步開放的交易場景是淘寶平臺,安裝雲閃付App的用戶在淘寶購物提交訂單後,即可在支付寶收銀臺直接選擇“雲閃付”支付。
線下方面,支付寶稱,與銀聯在2020年年底完成試點驗證後逐步推廣。目前包括在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西安等多個城市已實現收款碼掃碼互認。
雲閃付App是由商業銀行、產業各方與中國銀聯共建共享的移動支付產品。截至目前,雲閃付App用戶數量超過3億,可在46個國家和地區超3000萬家商戶掃碼支付。從用戶量與使用場景來看,目前還無法與兩大巨頭相比。
便利商戶和用戶
二維碼支付是移動支付時代消費者最常用的支付方式。眼下的二維碼支付服務市場“各自爲政”,導致商戶需要堆放多個二維碼碼牌,增加了交易成本;對用戶而言,需要打開多個App切換掃碼,很不便利。
對於整個支付行業而言,支付寶和微信佔據絕大部分線上市場份額,雙寡頭格局已持續多年,導致其他中小支付機構存在發展困境,對行業公平發展是一個挑戰。
人民銀行早已明確推動支付行業互聯互通,並在2019年9月發佈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中提出,推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研究制定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標準,統一條碼支付編碼規則、構建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技術體系,打通條碼支付服務壁壘,實現不同App和商戶條碼標識互認互掃。
據業內人士觀察,今年年底,條碼支付互聯互通有望全部實現。
打破壁壘是必然趨勢
市場分析人士認爲,支付行業互聯互通全部實現,關鍵還要看支付寶、微信支付的互掃互認。
支付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說,微信和支付寶要實現互聯互通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互聯互通後,顯然會影響到各自的流量;互聯互通後形成的數據歸屬和分潤問題也待釐清,前者決定了產業鏈地位,後者在支付利潤越來越微薄的時代決定了平臺的收入上限。
作爲一項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支付既可以建立用戶基礎賬戶,又能掌握數據,對於大平臺而言,還能實現業務閉環。因此,支付產品目前基本是各大互聯網平臺的標配。隨着支付互聯互通時代的到來,機構之間打破壁壘、相互開放支付接口是必然趨勢。
據悉,阿里巴巴和騰訊已在部分場景上開放支付接口。記者發現,阿里巴巴旗下的外賣平臺“餓了麼”,現已可以使用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