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揚/若支持火速槍決 同時就承受誤殺的代價

▲3聲槍響鄭捷伏法,最後遺言「我想要喝水。」(圖/記者楊佩琪攝)

文/魏揚

一個冤枉的人在死囚被關了十四年,終於得到再審機會,放出來回家母親節,一片溫馨祥和;一個罪證確鑿的「殺人魔」死刑定讞十九天,被羅瑩雪九局下半趕進度給殺了,一樣是一片溫馨祥和。

同樣一套制度,可以讓社會痛快地把欲除之而後快的「惡人」給斬除,也可以讓一個人平白埋冤十數載,甚至是被誤殺。即使如此,還是很多人認爲這套制度是對的,因爲可以制裁前者,至於後者,他們同感抱歉與無奈(嗎?抑或只是訕笑「我看你也沒無辜到哪裡去」),但說:不要模糊焦點,這跟死刑存廢是兩件事

是兩件事嗎?今天被認爲是冤枉的人,也曾被認爲證據確鑿,死有餘辜。即使是在那個久遠的殺人誅心的年代,什麼證據啊什麼審判程序什麼的,其實也只是拿來替那個極爲強烈的「我(們)想要這個人死」的深層動機作爲正當化的理由而已。

你說,司法確實該改革,減少冤獄,但是證據確鑿的該殺就是該殺。然而這套制度的存在,就是如此無情盲目地輾過所有被司法(社會)認爲該殺的人身上,僅有少數人與團體勇氣在這個巨輪之下搶救冤者,或是撿拾它們的屍體殘渣,還給他們一個公道

事實上,當今天我們支持用這套制度殺了鄭捷時,我們也承受着這套制度會誤殺江國慶、蘇案三人、鄭性澤等人的代價。那些替鄭性澤出獄額手稱慶,但卻爲了鄭捷火速判死而拍手叫好的人,說真的,就只是僞善而已。

鄭性澤之所以需要承受十四年苦牢,江國慶之所以冤死,說穿了,不過是爲了滿足社會對一套可以藉正義之名、手不沾血地殺人的制度的慾望罷了。

死刑的存在,就是一個讓國家機器與社會規避自身責任的存在。所有在這套制度中被錯殺或虛度青春的人,這些成本,都被外部化了。然而,當一套制度的成本被國家外部化的時候,其實這些成本,最終還是由社會在承擔與吸收,不是嗎?

什麼時候我們纔可以正視:用殺戮來懲罰殺戮,從來無法解決問題,只會製造更多問題,甚至是讓某些握有權力的人逃避問題。制度的存在,如果是爲了修復、修補人的缺陷與脆弱,就應該以此爲本,引導在社會中受傷的、殘缺的人們可以復原。與其用「死刑解決一切」,爲什麼我們不願意投注更多的經費在各層級教育,在補強社會安全網,在對受害者家屬陪伴與支持,在犯罪者輔導與感化?

如果這時候大家會覺得爲什麼要爲了殺人魔、人渣花費這麼多資源我會說,要建立一個真正善與美的社會,不會有什麼成本可以迴避的。我們既不願投注資源協助弱勢者,而當有人掉出社會安全網,成爲罪犯時,我們也不願意花成本輔導,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從一開始就沒給人機會,要所有人自己承擔成本,如果是這樣,我們其實沒有比隨機殺人犯不冷酷無情多少。

這不代表我們不能恨,就一定要愛、包容與原諒,但至少我們可以不用讓恨支配製度,在高潮式的行刑槍響之後,一切又復歸看似平靜的躁動

如若是者,則一切一切都不過是永劫迴歸,彼此等待着下一次,用仇恨鮮血餵養彼此的時候而已。

作者:魏揚,原文刊於「魏揚臉書」,已獲授權刊載,以上言論不代表公司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