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衆信科“票鏈貸”智能風控方案 以票爲鏈賦能產業

如果說前兩年金融科技對於小微金融業務的提升主要體現在數字化風控智能客服替代率方面,那麼從疫情帶來的新一輪小微金融市場需求爆發開始,金融科技帶來的效率提升與服務優化體現開始深入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

適宜的普惠小微信貸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銀行機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只包括小微企業,不含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經營貸款等)餘額16.67萬億元,同比增長34.3%,增速比上年末高4個百分點,高於貸款總體增速20個百分點以上。自2018年提出普惠小微的概念以來,三年累計增長達138%。

4月底,銀保監會印發了《關於2021年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要繼續加大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信用貸款投放力度,重點增加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中長期信貸支持。強調優化對核心企業上下游小微企業的融資和結算服務,依託產業鏈供應鏈的交易數據、資金流和物流信息,有序發展面向上下游小微企業的信用融資和應收賬款預付款存貨倉單動產質押融資業務。

得益於各方的關注和支持,普惠小微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和成本在不斷降低。但是,今年3月銀保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聯合印發了《關於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預示着對於愈發明顯的經營性貸款進入房地產市場亂象的打擊,也意味着道德風險背後是誠信風險和經營風險,最終會表現爲信貸風險。

對於參與各方而言,什麼是適宜的普惠小微信貸,以促進金融系統更好支持實體經濟?——首先,對於監管部門而言,既要考慮企業的承受能力,又要考慮銀行的合理利益;其次,對於銀行機構而言,既要依託金融科技消弭小微貸款的“外在風險”,又要對普惠小微企業對銀行的綜合貢獻度有充分思考;此外,對於金融科技企業而言,既要充分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普惠小微羣體的長尾覆蓋面,又要通過對小微企業經營規律的把握和數據價值的合理分析進行精細化的服務探索。

以票爲鏈 賦能產業

在需求背景政策推動下,金融科技支持普惠小微信貸走到了新的出發點,既是金融業數字化的土壤,也是時代要求。此外,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規劃對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視,將加速實體經濟的數字化;供應鏈金融,作爲基於場景的流動資金融資,一方面可以解決預付、應收、存貨中的真實資金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無貿易背景的資金流向問題,是金融迴歸本源的表現,依然是政策重點支持的對象。

作爲信用科技公司,基於供應鏈業務場景,微衆信科在2020年10月便成功落地“票鏈貸”智能風控方案,基於全流程智能風控協助銀行實現線上化、智能化批量化、自動化的風險管理,真正意義上避免供應鏈金融成爲一些大企業的融資工具、盤剝中小企業的工具和自融的工具,實現“以票定貸,促融助融”、“以票爲鏈,賦能產業”,破局供應鏈金融痛點。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供應鏈,中小微企業也不例外,通過交易關係進行平層和縱向穿透,構建泛中心化的供應鏈金融,一定程度上能擺脫核心大企業的中心化依賴,“票鏈貸”智能風控方案的核心恰恰在於對普惠小微細分市場的服務探索。

定性+定量相結合的風控規則,爲銀行提供定製化服務。方案以定性+定量相結合,結合交易信息、工商、司法、徵信、反欺詐黑名單等多維指標,更能瞭解中小微企業實質情況;可爲銀行利率定價提供定製化服務,根據銀行實際情況,通過多維度指標,滿足小微信貸產品定價需求。

發票指標+智能算法評估企業信用,提升長尾覆蓋。方案基於核心發票信息及AI智能算法全面評估企業交易環節信用狀況,以發票指標爲依託,通過大數據算法,提高現有模型的精度;以已授信企業爲核心,縱向挖掘優質企業客戶,適配更多供應鏈金融產品。

精細化創新,提高整體小微金融產品質量。該方案通過對應開票編碼種類、金額、數量等構建企業採購、生產、銷售、運輸、成本費用畫像,顆粒度更細膩;依託發票指標動態更新,建立全流程信貸產品管理體系;通過票鏈貸風控體系進行回撈,可以提升整體普惠小微信貸產品通過率,同時可以應用於對優質客戶的授信提額。

誠然,要撬動一場小微金融服務的精細化變革,關鍵在於找到適宜的普惠小微信貸發展之路並各方相向而行、接駁適配;以及金融科技——能在產業鏈的哪些環節、以怎樣的方式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