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園激活鄉鎮夜間經濟

鈴聲一響,彷彿回到當年上課的教室和貼滿明星海報的宿舍,“音像廳”裡磁帶、光碟喚起青蔥回憶,老物件讓時光流淌回30年前……開業僅4個月,廣西貴港市港北區根竹創園的“老村食堂”懷舊主題中餐廳便憑藉懷舊主題用餐體驗吸引了大批遊客

近日,記者來到根竹鎮鄉村振興示範帶上的文創園。根竹鎮黨委書記吳梓民說,文創園是示範帶上的重要節點,採取“村集體+企業”開發運營模式,由根竹鎮8個行政村投入集體經濟發展資金與企業抱團共建,建成集農耕文化體驗、圖書館餐飲、住宿、手工藝品製作、夜間燈光集市一體文旅綜合體

“前些年發展特色產業,各村上了一些短平快的項目,但資金少、項目抗風險能力弱,缺少可持續性。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各村決定把這些資金整合在一起,利用離市區近的特點發展週末遊和周邊遊,促進村產業持續發展壯大,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根竹鎮鎮長覃玉雁說。

資金整合了,怎麼幹是個問題。根竹鎮各村過去習慣種植甘蔗水果,大家都對文旅產業很陌生。“如果還是搞成傳統的農家樂,千村一面,就不會有競爭力,於是我們引進了高嶺創意餐飲有限公司,希望給鄉村旅遊插上文創的翅膀。”港北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秦一翔說。

然而事情並非一帆風順。“我們團隊在去年5月份到7月份調研了這幾個村,發現既缺天然鄉村旅遊景觀也缺硬件設施條件,很難吸引遊客。”高嶺創意餐飲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文卓說。最終,運營策劃團隊設計配套一個火龍果種植基地,種下成片火龍果、點亮催果燈光,搞音樂節、夜間集市等夜間經濟,打造網紅打卡點。

“老村食堂”懷舊主題中餐廳也是當地發展文旅業的一個切入點。今年2月3日開業的“老村食堂”是由廢棄村改造而成的,兩層樓只有六七個包廂。“老村食堂”開業第二個月就開始實現盈利,現在基本每天都客滿,週末還要提前預訂。

“文創園建起來以後,村裡的變化很大,我也從外面的電子廠回食堂這裡務工了,現在從家到上班地方就5分鐘,收入也比以前多了。”正在製作檸檬冰茶飲品覃少平說。

在文創園附近的小賣部裡,陳杜嬌正整理着新上的貨。“在村裡開了十多年小賣部了,文創園搞起來後,店裡的營業額增加了5倍。”陳杜嬌說,她的三嬸以前賣草莓要挑到外面很遠的大馬路邊,如今在文創園集市銷售,最多一天可賣1000多元。

一個個令人振奮的故事在村民中口口相傳,大大增強了大家發展文旅業的信心。

“我們在做項目規劃時,定位是‘微度假’,半個小時就能從市區到達這裡,把低頻的旅遊消費變成高頻的休閒消費。村民參與後,農產品也變成高頻銷售。”黃文卓說。

螢火蟲圖書館、農耕文化博物館、農耕文化體驗園、陶藝館、木雕工藝品作坊……一個個項目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在這條根竹鎮鄉村振興示範帶上,離文創園3公里左右的電商小院於今年3月份開業。

“電商小院立足於幫助村民解決銷售難題,我們還準備將這裡打造成農村電商直播培訓、人才孵化基地,現在晚上不少村民表演才藝,爲後續開展直播引流。”電商小院負責人朱濱說。

造物市集、田野音樂會星空觀影會、露營生活、親子研學等系列活動,更是激活了整條根竹鎮鄉村振興示範帶的活力。“示範帶將被打造成爲集鄉村設計建設體系、鄉村建設人才培養、返鄉創業基地、鄉村文化展示傳承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振興平臺。”吳梓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