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園區都餐廳商店 文化部:已要求餐飲比例降至15%

華山文創園區。(資料照/記者鎧丞攝)

記者翁嫆琄/臺北報導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研究,五大文創園區包含華山、花蓮臺南等,空間配置及運用情形都有檢討空間,例如華山雖然號稱文創園區,但藝術家實際進駐的使用空間僅有0.64%,其餘大多都是餐廳商店。對此,文化部14日晚間表示,文化部已要求各園區將餐飲空間,比例降至總樓地板面積15%以下。

立院預算中心最新出爐的「我國近年中央政府重大文化施政計劃預算編列及推動成效之探討」指出,截至2017年4月底,藝術家實際進駐文創園區的使用空間佔比,分別爲華山園區0.64%、花蓮園區4.65%、臺中園區13.04%、臺南園區14.90%;配置於餐飲、商店及商辦用途的面積比率依序分別爲20.7%、52.5%、56.8%及7.3%。

對此,文化部表示,部長鄭麗君在擔任立委時,即認爲文創園區作法需要檢討。因此於擔任部長不久後,即啓動文化部所屬五大文創園區之檢討平臺。首先,針對藝文團隊進駐文創園區的比例過低乙事,文化部將與經營團隊協調,加強中小型甚至個人的創意藝術工作者,提供較優惠之進駐條件,以進駐文創園區。其次,文化部所屬五大文創園區除臺中之外,皆全區採取促參方式營運。爲避免各界長期詬病過度商業化,迴歸文化創意本質,文化部已要求各園區將餐飲空間,比例降至總樓地板面積15%以內,目前華山、花蓮、臺中及臺南等4個文創園區空間配置於餐飲之面積比率分別爲8.1%、14.1%、1.7%及1.4%,符合檢討目標。此外,文化部除要求各園區經營單位確保園區能迴歸文化創意本質外,亦成立「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交流平臺會議」,邀請各園區經營者共同討論資源整合合作事宜,同時藉由該平臺會議,檢討政府與文創園區經營者間的政策角色協力分工。目前由文化部直營的臺中文創園區已在規畫轉型,而其餘園區由於合作契約已進行多年,所以需要中長期定位願景後,據以推動未來轉型調整。最後,文化部刻正推動之空總文化實驗室,將以創新文化實驗爲主軸,聚焦文化內容的研究開發,建構超越園區實體空間的國際連結網絡。因此,空總文化實驗室將不同於現行以空間活化爲主、消費性的文創園區,而是聚焦在人與創意的支持。文化部亦期待未來文創園區轉型能階段性融入文化實驗室的精神。文化部強調,文化創意相關政策,其核心目標實爲完整文化生態系(ecosystem)之建構。文化部就各界對文創園區發展意見,抱持開放態度,也期待社會能共同參與文創園區的轉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