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劇照。
歷史是一條不斷前進的河,我們赤腳踏着河水,一世代追問過一個世代:「我們是誰?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狂奔在迷霧中,苦尋最後一塊拼圖。
一年一度的「蔡瑞月國際舞蹈節」,是爲了紀念臺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一生奉獻給臺灣舞蹈直至最後一刻,藉由她所創立的人權基地「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延續蔡老師的抵抗精神,期許成爲持續連結國際舞蹈交流及國內NGO團體主張社會公義的活絡平臺。
今年「蔡瑞月國際舞蹈節」呼應228事件70週年及解嚴30週年,以臺灣重要史學者張炎憲教授所主張的「咱臺灣人的歷史,要由咱臺灣人來寫」爲主題,特別推出大師經典鉅著《那個時代》,結合美國知名人權編舞家埃立歐‧波瑪爾的編舞與本土音樂家劉學軒的樂曲,以鄭南榕自焚事件爲文本所創作的臺灣第一個史詩舞作。
《那個時代》帶給美國人權編舞大師的震撼
埃立歐‧波瑪爾於2004年接受委託親自來臺創作,與詩人李敏勇、作家林世煜、人權前輩黃文雄、文化工作者曹欽榮等人數度紮紮實實、歷經長時間爬梳出臺灣的國際處境與40多年的傷痕歷史。在創作與排練的過程中,埃立歐看了許多鄭南榕的影音資料,數度落淚不能自已,特別是當他看到鄭南榕自焚後焦黑的軀體,那堅持抵抗、雙手高舉的姿態,讓埃立歐遲遲不能決定這個舞蹈片段──處理這個巨大的抵抗與無聲的吶喊。
埃立歐接受採訪曾表示:「我深受Malcom X的影響,他影響到我的靈魂、我的想法,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爲什麼是我。我認爲我可以用我的藝術來做些什麼。」「鄭先生(鄭南榕)與Malcom X同樣是偉大的人,想帶給人民一些訊息,那讓我非常感興趣,他是一個有能量、有能力的人,可以創造更大的力量,他是那種不用出現在這裡,就可以提醒人民要記得一些事情的人。」埃立歐也提到,一個時代悲劇的發生,歸因於人們對降臨在旁人身上的悲慘事件毫無知覺、視而不見,就像是納粹統治下的德國牧師潘霍華曾控訴當時全無採取行動的教會,錯在拒絕採取負責任行動,又錯在不能勇於防止,和不願爲明知是正確的事受苦。
走過70年,面對228這個巨大的傷痕歷史,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以舞蹈節的形式,邀請市民大衆一起回顧、反思種種歷史事件,在這奔流不輟的歷史長河,仍要鼓起勇氣反問自己:「我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如今捨身取義的偉人已經不在現場,人權編舞家也早早步下了人生的舞臺,我們仍要以他們的足跡爲指引,找出答案。
臺日澳美大師雲集‧力與美、藝術和思想的薈萃
蔡瑞月國際舞蹈節今年邁入第12屆,臺灣與日本、美國、澳洲進行穩固的文化交流,超越一般藝術展演的規模及能量,以人權與愛傳遞文化薪火。本次除了史詩作品《那個時代》,也邀請到美國現代舞蹈家馬歇‧盧曼指導的《政客、一封信》、日本創作現代舞開拓者石井漠的經典舞作《Mask》與《機械是活着的》、蔡瑞月老師重建舞作《風箏》、澳洲現代舞之母伊莉莎白‧陶曼的《SPIRAL PASSAGE》、臺灣新銳編舞家溫祖威的力作《白》,以及壓軸鉅作折田克子大師的《杜之譜》等頂尖舞蹈家們的舞作。
此外,今年國際舞蹈節的開幕記者會下午,舉辦人權論壇,討論今年社會關注的人權及公共議題,特由戴寶村教授擔任召集人,以張炎憲教授其對於228事件與白色恐怖等歷史事件的觀察爲主軸,擬邀集張隆志、陳俊宏、詹素娟、賀安娟等學者主講、論述,盼以回顧先人前仆後繼、衝撞犧牲的精神,重新打造具有歷史感的公民社會。
第十二屆蔡瑞月國際舞蹈節
時間│11/2(四)10:00(開幕記者會)、11/2(四)12:00~15:00(人權論壇)
費用│免費
時間│11/3(五)~11/5(日)19:45;11/4(六)~11/5(日)15:00
地點│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46巷,臺新銀行旁)
電話│02-2523-7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