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商品、CRB指數半年上漲18% 黑色系漲價遭多部門聯手阻擊

(原標題:文華商品、CRB指數半年上漲18%,黑色漲價遭多部門聯手阻擊)

三年前國內大宗商品的上漲來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今年這次則更傾向於需求端。

12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佈會指出,近期現貨市場煤炭價格有所上漲……後續將通過增加供給,調節需求,引導市場煤炭價格穩定在一個較爲合理水平上。

這非個例,包括煤焦產業鏈有色金屬期貨在內的大宗商品,及諸多細分化工品鋰電和造紙等上游原材料價格下半年均出現了明顯上漲。

以追蹤一攬子商品的兩個主要指數爲例。CRB指數,6月30日收盤爲137.97點,至12月15日時已漲至163.02點,半年累計漲幅達18.16%,同期追蹤47個國內品種的文華商品指數則從140.54點最高升至165.74點,累計上漲17.93%。

部分商品的上漲,更是被認爲是“偏離供需基本面”。中鋼協近期多次公開表態,並在半個月的時間裡先後與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鐵礦巨頭通過視頻會議,溝通近期礦價大漲及定價機制等問題。

另一邊,煤焦鋼產業鏈品種集中的大商所鄭商所,也先後打出了調整保證金交易手續費調控組合拳

態度雖然已經表明,但是大宗商品價格運行自有規律,本輪價格的上漲難道會就此告終?

需求引發系統性上漲?

煤焦鋼產業鏈中,除了鐵礦石受淡水河谷等巨頭影響外,多數品種是國內自主定價。也正因於此,每當其價格出現大幅上漲時便會受到外界詰問。

2016年,更曾出現螺紋鋼期貨超越滬深兩市單日成交額的比較,雖然這本身只是一個噱頭,忽視掉了一些基本的產品特徵。今年,也不例外,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再次引發了多方質疑。

“近期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偏離供需基本面,存在貿易商招標異常助推指數上漲、期貨市場臨近交割月多頭逼倉等人爲製造市場緊張行爲,呼籲相關監管部門儘快介入。”中鋼協副會長駱鐵軍指出。

對於礦價的上行,近期他已經多次發聲。但是,“千元鐵礦”下,鋼廠一增再增的產量、進口礦港口庫存的下降,以及終端需求的好轉卻是客觀事實

冷軋板,下游主要爲汽車和家電,而這兩個行業下半年景氣度恢復均十分明顯。

“(鋼企)高產出帶來的鋼材產量,大部分被市場消耗,下游需求確實十分穩定,甚至存超前預期消費的可能。”生意社鋼鐵行業分析師何杭生指出。

在他看來,促使冷軋價格連升8個月的原因,也包括了下半年汽車產銷數據連續增長所形成的“爆發式”需求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在自主定價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同時,國際定價的有色金屬價格也維持升勢,上游原材料領域下半年幾乎漲聲不斷。

銅期貨,6月底結算價爲6039美元/噸,12月11日創7973.5美元/噸新高,區間最大漲幅達32%。同期,文華有色金屬板塊指數上漲18%,建材板塊指數漲28%,化工板塊指數漲21%。

一同上漲的大宗商品,並不僅僅侷限於具備期貨的基礎原材料,碳酸鋰、稀土、有機硅、鈦白粉、造紙等。

本報月初報道指出,電池級碳酸鋰華東地區均價已升至48300元/噸。11月初,該產品價格尚不過44000元/噸左右。

拋開自身產能週期等深層次原因不論,其價格觸底反彈同樣受到了新能源汽車產銷大增的需求帶動。

在談及煤價上漲時,國家發改委也指出,“今年冬季,受電力、鋼鐵、建材等行業用煤需求旺盛、氣溫偏低採暖用煤有所增長影響,煤炭需求較前幾年增加較爲明顯。”

2018年末,推漲商品反彈的主邏輯去產能明顯弱化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曾與中大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景川交流,價格驅動力能否從供給端切換至需求端?

如今來看,被疫情壓制的終端需求已經集中釋放,並引發了上游原材料價格的異動。

景川近期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下半年國內需求延後集中釋放,造成部分商品供需錯配,引發價格上漲。若新冠疫苗能夠順利落地,海外市場在2021年上半年也可能會出現類似情”。

伴隨着各國經濟從疫情中恢復,勢必加大對上游原材料的需求,而這都將爲大宗商品市場提供支撐。也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包括券商在內的研究機構才如此看好2021年週期行業的好轉。

黑色系產品遭重點阻擊

雖然大宗商品下半年出現了集體漲價的一幕,但是目前就此表態的相關部門和機構亦多將目光集中在了煤焦鋼產業鏈品種上。

12月16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佈會表示,“綜合各方面情況來看,目前煤炭市場供需總體是平衡的,今冬明春的煤炭供應是有保障的……現貨市場煤炭價格有所上漲,由於電廠主要使用的是年度中長期合同採購的煤炭,因此目前煤價總體是穩定的。”

此外,目前80%以上的煤炭供應執行的都是煤炭中長期合同,交易價格在每噸540—550元之間,剩下小部分市場煤的價格上漲,不會影響民生用煤保障。後續我們將通過增加供給,調節需求,引導市場煤炭價格穩定在一個較爲合理的水平上。

在此之前,國內焦炭期貨已經連漲兩月,大商所焦炭主力合約從9月末的1968元/噸一度升至2644元/噸。

疊加鐵礦石價格的上行,原本日子就不好過的國內鋼鐵企業利潤空間遭到大幅擠壓。而在此之前,中鋼協業已奔走呼籲數日。

除了與淡水河谷等鐵礦石巨頭溝通外,中鋼協還組織寶武沙鋼、鞍鋼、首鋼河鋼華菱鋼鐵和建龍等國資、民企鋼鐵龍頭召開鐵礦石市場座談會

與會企業認爲,當前鐵礦石價格上漲已偏離供需基本面,大幅超出鋼廠預期,資本炒作跡象明顯。

這裡需要引入一個“成交持倉比”的概念,包括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在內均以此衡量單個期貨品種的投機程度。

而從該角度來看,鐵礦石期貨投機度雖有一定上升,但是變化卻不算過於明顯。

11月上旬,鐵礦石期貨本輪起漲前,其成交持倉比維持在1.1倍至1.7倍之間。此後,礦價走高,持倉小幅增加、成交穩步擡升,可在12月8日放量當日亦未突破2.2倍。

一般而言,2倍以下的成交持倉比對於國內活躍期貨品種而言,並不算高。換言之,前期鐵礦石期貨投機度仍然處於較爲合理水平。

直至12月11日,前述鋼鐵企業座談會傳出“呼籲調查鐵礦石炒作”消息,市場多空博弈加劇後,該指標才大幅升至3.3倍。

正是這樣的背景下,煤焦鋼產業鏈品種上市較爲集中的大商所、鄭商所近期展開調控。

12月9日,鄭商所發佈針對於動力煤期貨的風險提示函;12月10日、14日,兩度上調動力煤期貨保證金標準和漲跌板幅度;12月11日,調整手續費標準。

大商所則通過發佈風險提示函、調整交易保證金標準,及調整單日開倉限額等方式,爲鐵礦石市場降溫。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均爲常規調控手段,旨在增加投資者交易成本,是一種偏向市場化的調控方式,2016年的黑色系大漲行情中便曾出現過多次。

實際操作上,會起到一種階段性“擠泡沫”的效果。

近期鐵礦石期貨所累計的資金也出現小幅撤離跡象,12月14日至今連續三個交易日,鐵礦石期貨總持倉降至80萬手以下,而在前期拉漲階段則一度超過95萬手。

不過,長期來看,大宗商品價格漲跌仍會迴歸自身供需關係。尤其是當上漲或下跌趨勢確立後,難以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