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朗東/插畫家:支持學生穿制服! 自媒體的影響力

學生該不該穿制服,引發衆多的討論。(圖/記者李玉梅攝)

文/溫朗東

我在臉書上,看到插畫家賴賴織織發表了「支持學生穿制服」的圖文。看待公共議題,有不同的立場,本是民主社會常態。令我有點驚訝的是,該粉絲頁竟然多次強調「本篇與政治絕無關係」等等……對公共政策評論,不就是政治運作的一環嗎?哪裡跟政治無關了?

在這個「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界線模糊的時代。電視媒體談公共政策,固然是屬於政治運作的環節個人工作室時事觀感,可能也具有廣泛的公共影響力。一個四十萬人按讚的粉絲頁,一起有兩萬多人按讚的貼文,如果有對社羣經營有了解的話,這表示實際觸及的羣衆,可能高達數十萬人,影響力超越大部份的傳統新聞。這篇插畫家的貼文,無疑是具有公共意圖與影響力的政策評論。

然而,政策評論的公共意圖,卻要以「跟政治無關」來自我辯解,其中必有誤會

誤會大概是長這樣的:政治,只可能是兩個大黨比爛,投票之後也不會有什麼改變,每個人能做的就是爲自己好好打拼。

這種誤會,本身也是一種政治立場。它雖然沒有言明政黨傾向,但有些鮮明的預設價值在裡頭:

一、對政治的關注,只會影響投票結果

二、投票沒辦法解決社會上大多數的問題

三、時間花在個人成就上,比較有價值。

這幾項設定,如果我們逐一檢驗,會發現與當代社會是脫節的。

首先,所有跟公權力、政策的形成、擬定、修正、廢止有關的話題通通都是政治。政黨,只是代議政治中的一個手段,代替我們去處理公共事務。我們對政治的關注,影響的不會只有兩年到四年一次的投票結果,也可能成爲執政黨政策方針

舉例來說,如果全臺灣的人都認爲學生應該強制穿制服,這樣強大的政治關注,有極大可能會產生龐大的議題團體、舉辦各式講座、四處傳遞的言論、遊行集會表示意見……進而影響政策的制定。也就是說,所有的公共議題討論,小到與朋友私下聊天的內容、大到影響數十萬人的媒體發送,都是政治運作的環節。影響力有大小之別,定義上都是政治。

▲插畫家認爲:穿上制服,每個人都是學生,沒有分別。(圖/記者李玉梅攝)

如果覺得關注政治,會影響的只有哪個政黨上臺,那就是腦中還殘留着舊時代的刻板印象:政黨是不會被人民影響的。基本上,這種不聽民意的政黨,已經失去了政黨彙整調和、凝聚民意的基本功能,可以讓它永久下架了。如果大黨都是如此,那隻表示應該要讓新的政黨崛起、取而代之。

只要你能夠影響他人對公共議題的看法,你就是有參與政治。影響的形式千變萬化,發表言論、組織聚會、加入政黨或是NGO、發動遊行、面對面的說服或是透過大衆媒介傳遞想法……都能產生大小不一的政治影響力。

因此,針對第二個預設「解決社會問題」而言,政治參與是能夠產生效果的。不過我們必須要知道,什麼是「問題」,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你所認知的社會問題沒被解決,很可能是大多數的人還不覺得/沒發現這是個問題。透過政治參與,我們可以慢慢的改變別人的想法(或者自己改變了。)凝聚衆人的力量,解決我們在乎的社會問題。

那麼,第三個預設也就搖搖欲墜:當我們知道自己對政治的關注,能夠透過長期的努力,解決社會問題的時候,關心政治、承認自己正在參與政治,就是理所當然的。

你當然可以把關心公衆議題的任務交給其他公民處理,但在你坐享其成、有去投票就覺得盡到公民義務時,還反過來鄙夷譏笑,似乎對那些幫大家做事、思考如何讓社會進步的人?

更矛盾的是,嘴上說「不談政治」,卻對具體的政策表現出明確的立場,這究竟是希望政策的討論可以排除政黨立場,還是害怕自己的立論經不起挑戰

會讓政治變得污濁的原因,恰恰是這種污名化政治的想法:髒水不關我事,總有愚笨的狂熱者去碰。於是會在髒水裡滋長的,永遠只會是圖謀私利的怪物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溫朗東,辯論人,曾從事房地產業、廣告業、政治業,以促進公共對話、社會政策的改革爲志,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