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已成爲校園裡最美的風景

文明力量

廣大青少年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偉大夢想的承擔者、圓夢人。建設文明校園,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激發青少年的使命感、責任感,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進而推動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國各地學校大力創建文明校園,學校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加強,文明在校園蔚然成風。

價值引領 立德樹人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這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必須回答的根本問題。全國各地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積極構建一體化育人新模式,努力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清華大學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率先實現本科生4門思政課登陸慕課平臺。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結合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節慶日,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民族傳統文明禮儀專題教育活動,堅持開展“一二・九”系列文化活動、英烈祭奠活動、“紫荊文化月”活動,深化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清華大學每年有上萬名學子參加社會實踐,一大批畢業生立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2017年以來,武漢大學成立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士生宣講團,深入到學院、街道、社區、科研一線進行理論宣講,並充分利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開展線上宣講,已累計面向超過25所高校的5300餘名高校學生進行宣講。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宣講團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打造戰疫微宣講、聯合志願宣講、“鯤鵬雲”宣講“三位一體”宣講體系,推出“衆志成城,守護珞珈”讀書篇、抗疫讀書記、製作“疫情防控微宣講”等系列主題網文傳播防疫知識,講好抗疫故事,弘揚戰疫精神,發出新時代青年好聲音。

潤澤心靈 以文化人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根基,學校擔負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任,更需要積極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牢固樹立師生的文化自信,以優秀文化的力量成風化人。

蘊含人文精神的校園環境莘莘學子的“無言之師”。上海交通大學注重傳統藝術經典藝術教育,每年引進京劇、崑曲、歌劇、音樂劇等經典劇目,創立“菁萃・大家講堂”,邀請人文藝術名家走進交大開課,引領大學生感受美、理解美、傳播美;深入挖掘自身校史資源,推出人物傳記、校史編述、回憶錄等,發揮育人作用;作爲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的會長單位,整合全國高校的博物館資源,創辦“堂――世界博物館館長文博講壇”,邀請文博專家講授傳統文化課程,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

華南理工大學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爲凝神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加以推進,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固化於志”。學校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嶺南文化傳承研究計劃”,建設建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新嶺南文化中心、廣東粵劇藝術傳承基地,開展傳統文化理論研究。華南理工大學有着衆多的歷史建築,學校出臺文物建築和歷史建築保護管理辦法,修繕了37處近代建築羣落和人文歷史史蹟,打造文化核心區,精心佈置雕像、長廊、亭臺、水榭等具有特定文化意義的人文景觀。修繕後的校園環境散發出有內涵、有筋骨、有力量的文化魅力,無聲勝有聲地感染着師生。

涵養文明 塑造風尚

文明校園的創建不是一時的,而是常態的。通過多種形式的養成教育,培育優良的校風學風,將校園變成涵養文明的沃土,讓文明意識和文明習慣融入日常,形成風尚。

宿舍是學生日常生活所在,發揮着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南開大學依託“人文雅舍”,開展宿舍文化育人,不斷拓寬德育工作的途徑與空間。學校發動學生圍繞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出文化展板,打造“宿舍文化長廊”,並形成了許多“墨香寢室”“詩畫宿舍”“茶文化宿舍”。爲強化特色宿舍品牌,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南開大學連續10多年開展宿舍文化節,從學習共同體建設、社羣打造、感恩教育、創意激發等層面鼓勵學生圍繞宿舍生活開展活動。如今南開大學的各個學院都打造了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宿舍,也涌現出一大批爲人稱道的“好室友”,建成和諧向上、文明友愛、互助共享的宿舍成長平臺。

實踐鍛鍊是學生增長見識、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西北工業大學以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爲抓手,推動學生能力的養成。學校與30多家國防企事業單位建立見習實習交流平臺,每年組織千餘名學生去國防企事業單位參觀調研,持續開展“三航”科普志願服務活動;構建了包含課程體系、實踐實訓和服務孵化於一體的“雙創”生態系統,打造以“高水平、硬科技、軍民融合”爲鮮明特色的“雙創”模式,建設國家級衆創空間――飛天創客空間,推出太陽能WiFi無人機、水下機器人等一批成果,其中“翱翔系列微小衛星”項目獲得2016年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冠軍,已面向社會開放定製服務。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文明校園創建激發了師生普遍的文明自覺,文明已成爲校園裡最美的風景

本報記者 安勝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