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清白”是博物館的道德底線

文物“清白”是博物館道德底線

日前,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制定了《國有博物館藏品徵集規程》(以下簡稱《規程》),建立健全藏品徵集管理制度明確指出:博物館不得徵集來源不合法或來源不明的藏品,事關我國文物保護大局

作爲世界文化遺產大國,我國的文物保護任務十分繁重。儘管文物和公安等部門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據數據顯示:在2017年以來的三次專項打擊中,就偵破文物犯罪案件3481起,追繳文物4萬餘件,約相當於一座中等規模的地方博物館藏總數。近年來,文物盜竊、盜掘等文物犯罪的職業化集團化智能化特徵更爲明顯,隱蔽性也更強。比如,浙江錢鏐墓遭到盜掘,且該陵墓並非位於偏遠鄉野,即使被盜文物被追回,墓葬的整體結構、器物的原始狀態都已經發生變化,千年帝陵自此不復完整。

基於上述情況規定博物館對來源不合法或來源不明的藏品“說不”,對於分解、切斷文物犯罪和銷贓鏈條,顯得尤爲重要。徵集調查環節科學做法,將對擬徵集物的真實性、來源合法性進行有效評估,避免盜掘品流入。

館藏文物的“清白”是博物館的道德底線。爲藏品徵集畫清紅線,有利於我國博物館事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將助力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在國際範圍內樹立典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規程》中強調,應規範通過購買方式徵集藏品的工作流程,完善專家集體鑑定程序,對真僞鑑定實行“一票否決”,這就進一步嚴格了藏品的“准入機制”。

近年來,一些博物館藏品的真實性受到質疑,有部分涉及學術爭論,也有部分是偏離常識的“低級錯誤”。對於前者,博物館需要進一步增強業務能力培訓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文物綜合研究能力。對於後者,應看到其背後涉及的複雜的利益問題,相關博物館和其負責人應當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法律意識,加強對公衆歷史教育和文化傳承負責任的態度,堅守從業者的基本道德準則

而且,關乎文物安全和文物真實的原則性、基礎性規定,其適用主體不應只限於國有博物館,針對其他類型的博物館,也應當儘快出臺相關規定,完善監督機制

《規程》中還提到:博物館應擬定藏品徵集總體規劃、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規範有序開展徵集工作。近年來,在各地博物館建設浪潮下,一些博物館一味追求“大而全”,部分小博物館也要做通史陳列,使“千館一面”的現象十分突出。在《規程》指引下,結合博物館自身特色,有規劃地做好專題收藏、特色展覽,創新展示形式,以“小切口”講好“大歷史”,將有效增強博物館陳列的感染力吸引力

範星盛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