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年花60萬買的海景房,如今暴跌80%,度假投資夢徹底碎了!

“買房第一慘是買到爛尾樓,第二慘就是買到海景房。”

海景房如同幻化出來的泡沫,總有被戳破的那一天。

早些年間,海景房確實是火得一塌糊塗。可近年來,海景房塌方屢見不鮮,無形中扯下了海景房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如今的海景房早已沒有了往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有的或許只是無數個潑天的騙局。

別看近年來海景房炒的火熱,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是沒有人知道海景房這個概念的。

1999年,北大教授李俊傑來到了山東日照考察。這裡蔚藍的天空與海,與北京完全不同的氣候,都帶給他別樣的感受。

特別是這裡新開發的小區,真是面朝大海,有山有海,關鍵是房子均價才1200元每平米。

要知道在同期的北京,通州的公寓起步價都已經1800,商品房或者別墅就更貴了。

李教授和開發商商量了一下,立刻“團購”了50套房子,購買者全部是北大的同事。

自此之後,這個小區也被戲稱爲“教授花園”,而第一批的購買者,有用來投資的,也有用來養老的。

網圖

教授們的傾力購買,推動了小區的知名度,小區的開發商也嚐到了甜頭,在一期普通的樓房基礎上,又加蓋了二期三期的別墅+公寓。

當然,房價也有所上漲,從原本的一千多漲到了四千多,但北大教授們有便宜一千多元的折扣價。

後來,隨着房價的不斷上漲,海景房項目也一路攀高,這後面的推手肯定不是教授們,而是和開發商息息相關的某些利益共同體。

即便如此,在早期的推廣中,教授購買海景房確實是開發商和炒房客最大的噱頭,最後甚至慢慢形成一套完整的營銷套路。

可令人疑惑的是,一般這樣的海景房是不針對當地人的,至於爲何,我們一會兒再說。

網圖

開發商優先把目標人羣放在北方城市,他們首先會和中介合作,大量宣傳會以短信、街頭傳單、電梯廣告等形式發送到人們手上。

例如只需要花費幾百元,就可以出來遊玩一趟,全程入住5星級酒店,食宿全包,順便到“國家4A級”度假區看房。

幾百元入住五星級酒店,這看似虧本的生意下,其實是中介對購房者的精準定位。

試想一下,買房是需要錢的,年輕人要麼沒錢,要麼不好忽悠,而一些城市的退休老人,有錢有閒,就成了他們的目標人羣。

就這樣,一輛又一輛的大巴車駛入了售樓處,並且一般都會選擇深夜到達目的地,而賣房的套路也正式開始。

網圖

這些老人爲了乘車,都是早早的起牀,坐着大巴奔波了十幾個小時,即便原本不暈車,也被晃得頭昏腦漲。

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卻得不到片刻休息,就被激情高漲的售樓小姐售樓小哥們集中在一起介紹樓盤。

之所以集中在一起,一方面是爲了節約成本好管理,另一方面中介也會安排一些托兒混跡其中,起一些哄擡氣氛的作用。

最終,這些老人在一頓“絕版海景房”“爲健康買單”“買到就是賺到”的虛假宣傳中,迷迷糊糊就交了定金付了款。

或許很多人不理解,既然海景房這麼好,爲何本地人不買,卻要推薦給外地人呢?

就以乳山銀灘爲例,北緯37°,聯合國公認的最適宜居住的地方,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既能享受美景,又能玩水衝浪。

再加上稀有的銀色沙灘,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等等,乳山銀灘一下成爲國內知名的4A級旅遊景點,每年都會吸引無數遊客。

乳山銀灘的火爆也引起了房地產公司的注意,沒過多久,這個僅3公里寬,21.7公里長的海岸線上,豎立了一個又一個海景房小區。

火爆時,這些小區的均價超過了每平方米一萬元,這個小小縣城的房價直逼一些二線城市,即便如此,乳山銀灘的海景房還是一房難求。

網圖

可這種“火熱”的景象,並沒有持續多久。

首先,乳山銀灘的配套設施並不完善,夏天時這裡銀灘碧海,是水上天堂;然而到了秋天,這裡靠海,又不供暖,海邊潮溼的天氣便會勸退很多人。

於是,很多小區變成了“候鳥小區”,夏天來度假時人潮鼎沸,而其他季節,買房者都會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附近的街道也變得空蕩蕩的。

因爲小區居民的“候鳥”屬性,附近的配套設施也無法完善,例如超市、菜場、藥店等等。

如若想要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就需要坐車去十幾公里外的市區。

但這裡打車並不方便,有時候等了一個小時也沒有一輛車子經過,因此這裡的人們都會每週進行一次集體採購,一次性購買一週內所有需要的物品。

生活的不便利使得人們越來越不想居住在這裡,有些小區旺季也僅有5戶人家居住,淡季可能基本就一兩戶有燈光亮着。

網圖

居住的人少了,連電力、通信這樣的系統維修也變得困難起來,一旦小區出現類似問題,只能去市區尋找維修工。

如此惡性循環,有人把空置的房屋出租,然後“逃離”這座城市,久而久之,居住在乳山銀灘的人越來越少了。

於是,一到夜晚時分,整個乳山銀灘的小區都黑漆漆的,有人說好像“鶴崗”,一樣是沒有人的空城。

其次,乳山銀灘和很多海景房一樣,缺少合理的規劃。

開始開發商爲了掙錢,拼命拿地,他們根本不會計算供需關係,只會想着如此堆砌美麗的宣傳語,給購房者下套。

於是,一棟又一棟的房子拔地而起。

而乳山銀灘只是一個縣級市,對房地產的供求並沒有那麼高,即使有遊客拼命購買,但房子還是出現了供大於求。

再加上幾年口罩對房價的衝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拋售自己的手裡的海景房。

網圖

爲了快速出手,二手房也打起了價格戰,價格十分低廉,基本在一兩千左右浮動,購買者僅需幾萬元就可以購買一套。

最後,拋開所有的供需、投資以及等等附加因素,海景房真的如宣傳語所說的那樣適合居住嗎?

答案是:並不是。

這其實是打了一個信息差,很多沒有在海邊生活過的人可能以爲,住進海景房,就能足不出戶看見美麗的大海,在陽臺上一邊品着紅酒,一邊吹着海風欣賞晚霞,十分愜意。

然而,事實上吹來的除了海風,還有海上的溼氣。

房子靠海太近,隨着海風一起涌入房間的水汽,會讓人覺得整天被蒸汽房中。不僅洗過的衣服被子難以曬乾,連開封的薯片也會很快變軟。

再加上海風中的鹽度很高,電器受潮壞損,傢俱失去光澤,連房子表面也會被侵蝕的破敗不堪。

網圖

此外,隨着全球氣候的變化,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季節性的暴雨和颱風,還有海水中一些污染物的排放,都影響着海景房的居住體驗。

更別說內陸人從來沒有體驗過的回南天,當真是“人在家中坐,水從家中來。”

因此,大多數海景房根本就不是很適合居住,它們往往遠離市區十幾公里,周圍也不會有相對應的醫院、學校商場等配套設施。

即使一開始有一些店鋪,也會因爲客源不足而倒閉。

生活不便利、設施不完善、遊客流失,最終暴雷的海景房越來越多。

其實,海景房的現象也是中國房地產的一個縮影,98房改之後,隨着市場經濟的調控和住房改革制度的不斷深化,房地產成了一個新的投資熱點。

特別是早期一批炒房團,他們確實吃到了政策的紅利,而他們的成功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

嗅到需求的房地產商們,立刻圈地蓋房子,唯恐慢人一步,就像上文所說的,完全沒有合理規劃海景房的配套設施。

再加上中介的包裝炒作,一套套所謂的稀有海景房往往能坐地起價,價格一路飆升。

但時代的紅利總有終結的一天,而很多購房者其實都知道海景房並不是一個十分適宜居住的地方,他們只是在賭:房子是不是最終砸在自己的手中。

網圖

海景房的缺陷那麼大、那麼明顯,這也是爲什麼一旦房地產行業出現波動,海景房的價格往往是跌幅最猛的。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與海景房二手房價格破底不同,乳山銀灘的新房卻還維持在每平米七八千元。

而一輛又一輛的大巴車還在源源不斷地搭載着“百元售樓觀光團”的老人們,不斷走進售樓處,被動接受着別人灌輸的海景房的好處。

或許用不了多久,二手房的出售頁面上,又會多出許多套海景房。

寫了這麼多,並不是想說海景房一無是處。

事實上,世界上有許多成功的海景房案例。

例如澳大利亞的黃金海岸是世界知名的衝浪勝地,美國的戛納有世界聞名的電影產業,大堡礁是潛水基地;還有泰國的一衆海島,擁有穩定的客源。

網圖

由此可知,好的海景房需要一定的支柱產業或者穩定的客源,當然,旅遊也是其支柱產業。

同時,海景房的配套基建、交通也必須便利,像剛剛暴雷的乳山、威海、惠州等地的海景房,無一例外都在遠離市區偏遠之地。

它們僅是炒作海景房這個概念,利用所謂的美景和套路,吸引一些盲從者和投機者,根本名不副實,很難持續發展。

而如今海景房的狂熱期已經褪去,當那些加註在海景房上的附加值被一一揭開,剩下的不過是市場對其的最終評價而已。

當然,寫這篇文章並非是想站在上帝的視角去對購房者“指手畫腳”。

畢竟在時代面前,我們都未開通“天眼”,只是希望買房者少一些套路,購房者多一些思考。

面朝大海固然令人神往,但餵馬、劈柴,腳踏實地纔是幸福的起點。

作者:安然

編輯: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