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藏龍》上映24年,若無她的“不演之恩”,章子怡難成傳奇

文 | 不似少溓遊

編輯 | 不似少溓遊

2001年,第一次有中國武俠片的名字出現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獲獎欄。

這部備受矚目,堪稱破天荒的大作就是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

在影片中飾演“玉嬌龍”的章子怡當時才二十出頭,原本還是個初入娛樂圈的青澀新人。

但藉助這部作品的轟動影響力,她立時就無比順利的打入好萊塢。

並強勢開啓了自己“國際影后”的傳奇生涯。

這邊章子怡風光無限,反觀留在國內的舒淇卻顯得有些落寞和懊悔。

因爲“玉嬌龍”這個角色一開始本應該屬於她。

若非她執意拒演,“國際影后”的桂冠會落於誰手就難說的很了。

那麼,這背後到底有着怎樣一段少爲人知的“換角往事”呢?

舒淇的“不演之恩”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正是武俠片落寞式微的年頭。

向來“不走尋常路”的大導演李安卻下定決心迎難而上。

計劃拍出一部將傳統武俠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的大片。

這也就是後來在歐美斬獲破億票房的《臥虎藏龍》。

不過,在電影籌拍伊始,卻極少有人看好這部似乎有些“不合時宜”的作品。

再加上這部電影的計劃拍攝週期長達一年半左右。

更讓許多檔期繁忙的大牌明星望而卻步,不敢輕易冒險。

這就讓李安導演爲角色挑選演員時愈發爲難。

當時李安本想請紅極一時的功夫巨星李連杰,來出演影片男一號“李慕白”。

然而卻立刻遭到了對方婉拒,無奈之下,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到了周潤發。

之所以說退而求其次,倒不是說周潤發的演技或者形象不如李連杰。

而是因爲他完全沒有功夫底子,但“李慕白”在片子裡幾乎從頭到尾都是打戲。

不過事已至此,也由不得李安挑挑揀揀。

周潤發這樣的影帝級人物能夠願意加盟,對他而言已經是個驚喜了。

雖然已經確定了男一號的人選,但李安懸着的心還是放不下來。

因爲整部電影最關鍵的“陣眼”角色並非李慕白,而是玉嬌龍。

《臥虎藏龍》所講述的其實就是玉嬌龍這個特立獨行的官家大小姐。

爲追尋自由隻身闖入江湖,最終在理想和幻夢破滅後選擇跳崖自毀的故事。

在劇本的設定中。

玉嬌龍不但外形上要美要嬌,內核中更要有一股矯若遊龍的不羈、神秘、野心與決絕。

能夠兼具這些複雜氣質的女演員,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十分罕見。

而李安的眼光的確獨到,他最初看好的女星,便是當時正處於人氣巔峰的舒淇。

舒淇雖然不算傳統意義上的大美女,但她身上自帶一股迷人的野性與張揚。

這在某種程度上恰好和玉嬌龍十分契合。

如果舒淇接下這個角色,對於李安和她而言堪稱雙贏。

因爲雖然那時候舒淇的確很火,但在大衆心中卻還沒有完全脫離“風月片豔星”的形象。

如果能靠《臥虎藏龍》轉型大熒幕,不失爲是一條“洗白”的捷徑。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舒淇卻果斷拒絕了李安的邀約。

當時媒體大都報道稱,是舒淇的經紀人文雋替她做出了這個短視的決定。

這也導致文雋在很長一段時間揹負舒淇粉絲的罵聲。

也許是不堪重負,文雋後來在社交平臺發出一則長文,訴說心中的委屈。

在文中,他雖然沒有直言舒淇到底爲何與《臥虎藏龍》擦肩而過。

但卻提到“其中的隱情,只有你(舒淇)我明白”。

照這麼看,這次換角背後顯然大有文章。

只不過無論舒淇本人,還是李安都一直絕口不提,觀衆們也只能把謎團藏在了心底。

直到多年之後,另一位大導演王晶在採訪中聊到舒淇,才揭開了這段圈內秘事。

據王晶說,出身貧窮的舒淇太需要賺錢了,一年要拍6-8部戲,賺來的片酬還要給媽媽買房。

而《臥虎藏龍》一拍就要一年多,這是賺錢心切的舒淇消耗不起的。

王晶雖然沒有參與拍攝《臥虎藏龍》。

但他與舒淇合作多次,互相知根知底,這個爆料可信度還是很高。

而且舒淇年少時家境的確貧寒,16歲便輟學工作養家。

後來她之所以成爲難以啓齒的“脫星”,也是爲了家人做出的自我犧牲。

雖然這次拒演的原因讓人感到同情和理解,但舒淇錯過“玉嬌龍”的確是件憾事。

隨後21歲的章子怡“撿漏”拿下這個角色,在電影上映當年就從影壇新人躋身一線華人巨星。

反觀舒淇,又蹉跎了整整五年,直到三十歲她纔拿下金馬影后,打了一場“翻身仗”。

從這個角度來看,章子怡的確是應當感謝舒淇的“不演之恩”。

章子怡憑實力“撿漏”

話說回來,即便舒淇拒演了“玉嬌龍”,但李安的目光也並未立刻就轉移到章子怡身上。

只是由於張藝謀的力薦,所以李安只好暫時將章子怡收入劇組。

但他並沒有放棄過尋找更合適的扮演者。

剛進組的時候,章子怡甚至經常能親眼在片場看到李安爲“玉嬌龍”面試新演員。

對於她而言,這樣近乎於“不被放在眼裡”的對待既是一種恥辱,同時也是動力。

章子怡下定決心,一定要保住“玉嬌龍”。

於是她用一種近乎於“自虐”的方式,開始瘋狂學習和適應拍武打片的節奏。

在片中有一段李慕白和玉嬌龍站在竹林頂上打鬥的戲份,兩人的輕功可謂是飄逸到了極點。

爲了拍好這段戲,從來沒吊過威亞的章子怡提前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來進行武打訓練。

至於舞劍、騎馬、古人的儀態舉止,她更是日日練習不輟,到了幾乎“瘋魔”的地步。

也正是這種不顧一切的狀態,讓章子怡真正走入了“玉嬌龍”的內心世界。

這個跳出高門深院,一頭扎進江湖的少女,身上不也有着這樣的熱血與堅韌嗎?

看着章子怡的蛻變,李安這才知道自己已經在無意中得到了最好的“璞玉”。

他完全放下心來將角色交給了章子怡,而章子怡也最終交出了一張完美的答卷。

《臥虎藏龍》上映之時,光在北美便拿下破億美元票房,至今仍是華語電影海外票房冠軍。

而章子怡則憑藉這部作品引發轟動,強勢邁入國際影壇。

有人說,她是幸運的,如果沒有舒淇的拒演,也許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但是我們也得承認,即便是命運的饋贈,也得靠着無可爭議的實力才能牢牢抓住。

從這個角度來看,章子怡和“玉嬌龍”應該是互相成就。

“撿漏”失敗的演員大有人在

相比於章子怡憑藉着實力和努力實現漂亮的成功“撿漏”,還有一些演員則是水準很難服衆。

他們雖然在“選角之爭”中贏得了勝利,但最終呈現出的角色卻無法讓觀衆滿意。

這種情況在早年的tvb影視劇拍攝中尤其常見。

比如1996年香港無線翻拍經典金庸劇《笑傲江湖》。

當時原定出演女一號“任盈盈”的是不少觀衆的童年女神張延。

作爲少有的在tvb發展過的內地女演員,張延此前也在金庸劇中演過一些小角色。

比如95版《神鵰》裡的何沅君。

如果由她來出演任盈盈,無論顏值還是演技都挑不出毛病。

而這個角色也很有可能會讓她的事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惜的是在緊要關頭,張延的簽證出了問題,最終未能順利進組。

“任盈盈”一角最後只好被樑藝齡“撿漏”。

可是樑藝齡的外形氣質卻顯然跟角色相去甚遠。

以致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飽受詬病,甚至還被網友略帶刻薄的調侃爲“最醜任盈盈”。

另外,還有2010年內地翻拍的《秦香蓮》,也在開機後陷入了“女一號”的換人風波。

當時,原定出演“秦香蓮”一角的是剛剛拿下“艾美獎影后”的古裝美女何琳。

然而剛一開機,何琳就被當時還是新人的袁姍姍取代了。

無論是外形、人氣還是演技上,風頭正勁的何琳和袁姍姍誰更適合這個角色,有目共睹。

當時外界對於這次換角也是一片質疑,甚至還有媒體故意“揭傷疤”。

跑到袁姍姍面前採訪,問她“爲什麼能出演女主角”,搞得袁姍姍啞口無言。

最後這部劇也是反響平平,而袁姍姍的“秦香蓮”同樣沒掀起一點水花。

說到這裡,再讓我們把目光回到章子怡的身上。

與那些抓不住機會的演員相比,她的確是一塊早晚會發光的金子。

“玉嬌龍”與章子怡的相逢,無論對於演員和角色而言,都是一種幸運。

結語

在娛樂圈裡各種陰差陽錯的“換角”與“撿漏”本是常事。

但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靠實力“撿漏”的章子怡就是最好的例子。

至於舒淇,錯過“玉嬌龍”固然是遺憾。

好在她到底沒有一步踏錯、步步踏錯,終究還是走穩了自己的演藝之路。

只是如果她當時能夠做出另外的選擇,或許這份輝煌還能來的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