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如何正確判讀 外資研究報告

惟由於網路普及與社羣媒體發達,投資人隨時可以在媒體取得許多關於個股的相關新聞,其中又以外資證券商研究報告給予個股的投資建議最吸引投資人注意,例如:某媒體刊登某證券商發佈報告指出,預期某檔個股明年可望賺進超過2個資本額,似釋出強烈建議「買進」的訊號。

媒體如片面引述外資證券商研究報告,恐損及證券商及投資人權益,臺灣證券交易所於2014年修正「證券商推介客戶買賣有價證券管理辦法」,明確規範其內容不得涉及預測股價、未來營收與每股盈餘,以及媒體轉載內容須取得證券商的同意等措施。投資人可從以下兩個單位的資訊,進而辨別網路媒體新聞的可信度:一、臺灣證券交易所:公開股市觀測站:「券商對媒體轉載之澄清或說明」,二、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官網:「券商對媒體轉載之說明」

投資人宜破除對外資的迷思

外資動向固對股市有舉足影響,惟投資人解讀與辨別外資證券商的投資建議時,宜謹慎注意以下面向:

1、查詢外資實際買賣情況:投資人可以透過盤後三大法人買賣超,查詢出具買進建議的外資券商,是否有在市場實際持續買進股票。

2、配合其他外資報告進行判讀:投資人可以藉由整合各家外資機構的投資建議進行判斷,若某一家公司未來營收將大幅成長,宜注意市場上其他外資機構是否有同樣看法。

3、目標價僅是預測值:外資證券商的研究報告建議都會設定「目標價」,而目標價通常都是由產業分析師依據當年度的營收、EPS、毛利率走勢及產業前景等進行分析預測,目標價最後可能達不到,當然也有可能突破,投資人仍應參考其他資訊。

4、注意外資在個股現貨及期貨的佈局:外資法人操作可能在股市以現貨搭配期貨來操作。例如,當研判某個股即將下跌時,一方面調高目標價,一方面逢高布個股期貨空單,等空單佈局完畢,就擴大賣超該檔個股,不可不慎。

審慎判斷再投資

實務上,外資證券商研究報告對個別公司的建議,主要可分爲兩類:第一類,提供:買進、中立、賣出三種建議;第二類則提供:強力買進、買進、符合大盤(持有)、降低持股、賣出五種建議,最後再搭配個別公司的目標價提出分析。

建議投資人勿完全將研究報告當成投資操作參考依據,投資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買賣股票有其風險,投資人仍需查證基本面,並謹慎評估財力及風險承擔能力,做任何投資決策都需要審慎思考而行。

此外,投資人應注意所謂號稱境外研究機構所出具報告之可信度,例如今年初有媒體競相報導某香港研究機構發佈報告指出,預期臺灣某主要個股2023年可望賺進超過3個資本額,並給予甚高之目標價,造成投資人一波追價。境外機構如未在臺灣登記,主管機關即有執法上之困擾,投資人應注意己身權益不可盲目跟進。至於合法之證券商,亦可在證券商公會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