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臺灣心世界情

灣聲今年又有特別的編排,上半場以臺灣文協創始人林獻堂的環球遊記爲本,李哲藝創作的組曲,請遊源鏗撰寫文本,由「出發」的「客次望雲好心焦」起首,分別以地理位置作吟唱詞句,共分十節,直到「洗塵」。遊源鏗,用文字舖陳,或敘說風土或發抒感概,並由遊口白或吟唱,與樂曲交相輝映。

源鏗是臺灣傳統戲曲專家、戲劇編劇、策展人。戲曲唱腔風格細膩蒼涼而高亢,融合臺灣北管與歌仔戲的唱腔,獨創一格。搭配黃殷鐘的吹管,特別入味!

李哲藝則融合中西樂曲,全曲以日治時代象徵覆巢之下無完卵隱含民族主義的禁歌「一隻鳥叫啾啾」爲底層旋律象徵林獻堂的政治理想深層意識,但他又藉由不同地點文化表徵的當地樂段來組合全程,讓我們彷彿隨着林獻堂的腳步,踏遍歐亞世界的土地。由開羅使用埃及傳統音樂形式創作夾雜吉普賽音樂的節奏、巴黎則使用華爾滋舞曲、倫敦你可以聽到熟悉的民謠「綠袖子」,然後開始有一隻鳥叫啾啾的樂音由底層浮起成爲不斷出現的旋律段。

羅馬則引入古羅馬聖歌的風格而擴充轉化、德意志以海涅羅雷萊之歌引路,巴哈、貝多芬、布拉姆斯相繼出場,曲式多變豐富,技巧纏綿悱惻,相當高含金量的一章。美國部分,樂音上升帶來新世界的期盼,一路快板,營造切切渴望的疾行,這種詮釋應該很符合林獻堂當時受到美利堅脫離帝制創造民主的激勵。九段來到橫濱,一首大家熟悉哀怨浪漫的荒城之月,與一隻鳥叫啾啾的孤獨哀嘆相對抗,象徵殖民臺灣與母國日本的矛盾,最後回到臺灣的「洗塵」以南管百家春爲主軸,意指林獻堂回臺後再出發的起點!

李哲藝用音樂轉換書寫,塑造場景,帶入林獻堂內心的起伏,處理得可圈可點!

我覺得在短短40分鐘要描繪出主角的外在環境與內心戲的對映,既要口白鋪陳又要樂曲的流轉,哲藝的功力越來越值得誇讚!不容易啊!

下半場,灣聲樂團首先跟鋼琴家嚴俊傑的鋼琴聯合演出「青春行草」,分別爲四首臺灣民謠的主旋律變奏發揮並結合幾乎是巔峰狀態的鋼琴彈奏,讓四個樂章痛快淋漓。一氣呵成。嚴俊傑的鍵盤魔術令人整個被吸住,了不起!

第二首「大願千秋」,以地藏王的一生「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氣概,邀請唐美雲唱曲,與澎湃的管絃樂音交融,時而破空而出時而融於旋律,將歌仔戲的唱腔飆到極致。歌詞陳道貴、洪清雪,編腔劉文亮,要面對如此大編制的樂團,殊屬不易!

第三首「阿美族歌謠組曲」,與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搭配,用阿美族合唱舞蹈的方式倒過來讓管絃樂成爲人聲合唱的擴大與展延,尤其在情緒註解方面特別加分,也印證了灣聲可顯可藏,可主可從的演奏彈性。

新年音樂會的演奏形式一再蛻變,讓每年都有新亮點,灣聲樂團要做的企圖,就是不打安全牌,一定讓演出挑戰邊界,也證明臺灣元素的古典音樂化並無違和,灣聲樂團的成員似乎都是挑戰型的音樂人,勇於面對非常態的演出,而哲藝的編曲,不但要求整合中西樂器,各擅勝場,還要進行總體藝術的嘗試,在文化脈絡中用音樂說故事談歷史,不但積極向世界發聲,推介臺灣之美,而且尚要顧及時代的遷移,既傳統又要當代,灣聲樂團的努力有目共睹。

值此新年音樂會特別祝賀灣聲樂團!讓新年音樂會能成爲世界認識臺灣的「靈魂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