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翁曉玲》綠色恐怖的法律人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庚子歲末,在總統府前進行了一場30年來最大規模的工運秋鬥」活動,大約有5萬民衆集結凱道抗議政府開放萊豬進口和關掉新聞臺錯誤決策。民衆的憤怒抗議,背後其實是隱藏着深層的焦慮與恐懼,大家害怕萊豬進口將對國民食安健康和豬農產業造成嚴重傷害;害怕中天新聞臺關臺此例一開,將形成寒蟬效應,此後沒有媒體敢批評監督政府,臺灣新聞自由民主將大幅倒退。

自2016年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民衆對蔡政府的不滿與抗議行動屢見不鮮,此場秋鬥,不過只是其中的一場,每場抗議都反映了人民對政府作爲的不解、憤怒與恐懼的情緒,質疑爲什麼身處於號稱自由、民主與法治國度裡,人民的權利權益總是第一個被犧牲?

蔡政府顢頇的執政作爲,在處理許多議題上,像是軍公教年改、《黨產條例》、公投修成兩年一次、陸配小明返臺團聚等,屢屢打擊人民對自由、民主和法治原則的普遍信念,例如法律不溯既往原則、禁止個案立法原則、平等原則等等。人民的法律情感,在一次又一次粗暴的行政決定、不當立法和充滿政治性釋憲的過程中受到傷害。同時因爲法律不安定性和行政不可預測性,已造成人民對政府體制的不信任與恐懼。

諷刺的是,當今政府掌權者多數是法律人,但民意調查卻顯示,民衆對政府官員、民意代表法官信任度不到4成,近期臺灣民意基金會對獨立機關NCC的信任民調更是隻剩2成,顯現出民衆對政府操弄法律的不滿與反感。

德國法學教授慕勒(Ingo Müller)在1987年出版了一本名爲《恐怖的法律人》(Furchtbare Juristen)的書,書中描述在納粹恐怖統治時期,許多優秀的法律人,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公務員、法學教授等,不但沒有以其所學反抗專制統治,反而以其專業知識爲納粹時代各項法律去做辯護、解釋,或者是於具體個案中消極地適用法律,因而做出了許多不正義的決定。今日民進黨政府打着「轉型正義」、「國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等名義,不惜犧牲人民的自由權財產權健康權和其所信賴的民主法治體制,強迫人民接受一個無法理解與認同的價值觀;一些有權抵抗和改變此種惡行的法律人不僅不挺身遏止,竟還趨炎附勢、服從政治,自願成爲工具人,漢娜·鄂蘭所稱「平庸的邪惡」,莫過於此。

2015年蔡英文總統還是總統候選人時,曾在桃園市一場食品安全論壇上說過一段話:「吃飯皇帝大」,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不能解決食安問題的政府,就是不及格政府,做不好就換人來做。此話言猶在耳,如今卻換了位子、換了腦袋。可憐的老百姓,終究辯不過那羣伶牙俐齒、知法玩法的掌權法律人,只能繼續忍受,活在恐懼之中。(作者爲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