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臺灣人》我是曾老師的鐵粉

老師贈送給作者杯子「還原燒」。(作者提供)

春節期間,特別將東吳大學曾泰元老師的新着《走進詞語的桃花源》仔細認真拜讀,真是收益滿滿。

此書,正如曾老師在自序中所講:「這是一本英語視角的語言科普文集,收錄了我近年來散見於北、上、廣幾家傳媒的專欄文章,講詞典,說詞彙,道翻譯,可以說是一部跨越學術和通俗的作品。」

通常來講,但凡是學術性書籍,都會給人以枯燥乏味的印象。但在曾老師筆下,即便是一些學術性較高的文章,也能夠深入淺出,學術中不乏趣味;趣味中又富有內涵。或許,這也是曾老師的文章,會成爲很多知名出版社、報社「寵兒」的原因所在吧!

引以爲豪地講,我是曾老師的鐵粉。用「讀天下書,行萬里路」來形容曾老師的微博,一點不爲過。曾老師經常在微博上與粉絲們分享一些自己在各大報刊刊出的文章,還有在臺灣的一些生活趣事。特別是曾老師的大陸游記系列,我喜歡至極。曾老師用心經營着自己的微博,圈粉萬計。

與曾老師的相識,源於微博互動。愣頭愣腦如我,曾向曾老師詢問報社投稿的電子信箱號碼,在微博上冒昧地給曾老師留言。沒想到,曾老師竟然真的有回覆,不僅告知了投稿信箱,並給予鼓勵,真是令我喜出望外。

2017年,曾老師在上海復旦大學訪學期間,我「莫名其妙」地到了上海,因緣巧合與曾老師有過一面之緣。

何爲莫名其妙,看官容我詳細道來:那年,老媽與幾位姨媽,興致勃勃地報名參加了爲期六日的華東五市(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無錫)旅行團。

大概是過於興奮,大姨在出發的前一晚,竟然失眠了。早上起來,血壓有些升高,無法乘飛機遠行。而旅行團的費用已經交付,無法退還。後來,經過協商,破例答應可以由他人代遊。經過姨媽們一番商議,決定我是最佳人選,理由是一路上我不僅可以充當攝影師,更是一個好勞力!

就這樣,我「臨危受命」。下午兩點機場集合,早上八點半我纔得到通知。我一點遠行的準備也沒有,真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趕緊打點行囊。慌亂中突然想起,曾老師有發微博提到,此期間應在上海復旦大學訪學。爲了確認,趕忙拿起手機用微博私信聯繫曾老師。

「曾老師,您好!麻煩問下,您16號還在上海嗎?」

「在的。」

「太好啦!原定老媽和幾位姨媽,今天出發,華東五市六日遊。可是,大姨昨晚失眠,今早血壓升高,不能遠行,由我代遊。我剛剛得到通知,具體的行程目前還不清楚,只知道16號下午會到上海,17號上午離開。會在上海停留一晚。正好有個機會,想與您見個面。不知您是否有空?」

「好的,很期待!」

爲了方便聯繫又加了曾老師的微信。可是,爲曾老師準備伴手禮,卻令我發愁不已。瀋陽故宮、張氏帥府(東北王張作霖、少帥張學良父子的府邸)、北陵(即清昭陵,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的陵寢)、東陵(即清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寢)等地的紀念品雖好,可這些景區與我家有段距離,臨時接到旅行通知,時間上來不及,無法前往。

另外,香腸等熟食,東北白酒、葡萄酒,東北大米,等等,又不適合長途旅行攜帶。思來想去,最後選定了羊肝羹。羊肝羹具有補肝、養血、明目、清熱等保健功效,並且住家附近的超市就有銷售。於是趕到超市,將多種口味羊肝羹,各選幾盒裝入行囊。

沒想到,小小的羊肝羹,卻引發了曾老師的好奇,品嚐之餘,還特在報刊上刊出〈羊羹,何須舍中文就日文!〉一文。拜讀後才令我瞭解到羊肝羹的前世今生。原來,羊羹源於我們中國,並非爲日本的點心。「現在的羊羹,大約是在南宋時由佛教禪宗的僧人傳入日本,由於佛教嚴禁殺生,動物膠以赤小豆或其他成分取代,漸漸演變成現在這個果凍狀的豆製品甜食。」

記得,那天抵達上海已是傍晚時分。跟導遊妹妹請了幾個小時的假,便去拜會曾老師。事先早與曾老師定好,在徐家彙地鐵14號出口處見面

我在中華藝術宮(原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下了旅行團大巴車,轉乘地鐵前往目的地。第一次到上海,很是擔心會聽不懂軟軟糯糯、清潤玲瓏的上海話,沒想到地鐵裡的工作人員,卻講了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並且耐心詳細地告訴我:「你在中華藝術館站乘坐地鐵8號線,開往市光路站方向,到陸家浜站下車;再換乘地鐵9號線,開往松江南站方向,到徐家彙站即可。」

出了地鐵,蜿蜒曲折,竟走了好久才找到徐家彙14號出口。當我乘坐扶梯走出地鐵口時,便看到一個高大的身影,老早就站在約定地點。我趕忙上前打招呼:「曾老師您好,我是您的粉絲朱同慶。」

「你好你好!」曾老師露出笑容,向我打招呼。

曾老師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便是和藹可親,一點不擺教授的架子。剛見面,便關心我有沒有吃晚飯,要不要去吃些點心。我受寵若驚,連忙回答,在車上吃了些,還不餓。其實,由於旅途顛簸,肚子老早就唱起了「空城計」,可因告假而出,時間受限,不敢耽擱,便言語搪塞。

曾老師本人要比手機裡的照片帥氣好多,個子高高的,「白天一米八一,晚上一米八零。」曾老師詼諧地說。那天,曾老師穿的是一件淺色棉麻的休閒襯衫,墨綠色的休閒褲溫文儒雅,散發着濃濃的書卷氣

我倆坐在路旁的休息椅上聊天。「曾老師,您去過瀋陽嗎?」我問道。

「去過的,不過是在多年以前了,跟着旅行團遊東北。瀋陽、長春、哈爾濱都去過。」曾老師回答道。

曾老師知道我平時喜愛閱讀,也喜歡塗鴉小文,便鼓勵我不要考慮那麼多,寫就是了,要多多投稿。

曾老師對我說:「你可以試試投稿臺灣的旺報『兩岸徵文版面,只要是關於兩岸的文章,都可以投稿。編輯老師更是非常認真負責。」

「那我寫些什麼呢?」我的大腦空空如也。

「你可以試試『大陸人看臺灣』版面,」曾老師說,「你也可以寫寫你身邊臺灣人啊,比如說我啦!」

「好的好的。」我滿口應承。

走筆至此,的確要跟曾老師道個歉。雖然,信心滿滿答應下來,卻遲遲未敢動筆,就連塗鴉此篇小文,竟也刪刪改改,打磨了近二個多月的工夫。我確實存有顧慮,很是擔心自己的拙詞爛筆,不能真切描繪出曾老師在我心目中的真實形象。

一點不誇張地講,曾老師在我心目中可謂臺灣人好品質的典範。那次與曾老師見面時,一個小細節令我記憶猶新。曾老師欲打噴嚏,趕忙先從褲兜裡掏出手帕來捂口,打過噴嚏,再用手帕揩試。咦,手帕!現在誰還會用啊,紙巾多麼方便,用過瀟灑一扔,「方便快捷」!

隨兜揣手帕對於曾老師來講,不足爲奇。曾老師有一條微博,竟莞爾道,自己的撞「包」率爲零。原來,曾老師的書包已經用了近二十年,書包上的破洞早已補了又補,縫過再縫。

曾老師每逢到上海,定會去光顧一家修鞋攤,還自稱是「小皮匠」的老主顧。曾老師有幾雙特別喜歡穿的鞋子,均已穿了一紀之久,定期總是要縫線、黏膠保養一番。曾老師稱,這位上海皮匠,不僅手藝精湛,價格也很公道。故此,來上海總會順便帶幾雙鞋子過來做保養。

曾老師洞察力極強,總能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早在2015年,曾老師到上海過暑假,爲皮匠拍攝的照片,還獲得2016年上海《新民晚報》的街拍獎哩!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曾老師常常如是說。其實,曾老師的衣褲,何止要穿九年!曾老師有條常穿的戶外休閒褲子,竟是2007年買的。原本是長褲,由於穿的時間過長,破洞處不計其數,經過多次縫補,依舊照穿不誤。後來,破洞實在過多,心靈手巧的師母,竟把它裁成了短褲。「我覺得挺有特色的。人家的破褲子是刻意設計,我的是渾然天成。 」曾老師風趣地說。

曾老師有件Polo衫,是1990年代中在美國讀博時買的。曾老師對這件衣服格外偏愛:「面料、顏色統統喜歡,這一穿就穿了近三十年,如今依舊再穿。」

有粉絲留言,曾老師您也太節省了吧!曾老師回覆:「合理的節儉,加上真心的喜歡!」

有的粉絲則讚許道:「您是我見過的最樸素的老師,沒有之一。」曾老師卻謙虛地回覆:「不會吧?很多老師都既樸素又刻苦呢,我只是個普通人罷了!」

可當有粉絲稱,曾老師是在踐行節儉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時,曾老師卻當仁不讓道:「我也是光盤行動的實踐者,不浪費食物!」

其實,生活中的曾老師,並非一味節儉,在購買書籍上卻毫不吝嗇。在曾老師的書齋「不知漢齋」,也就是曾老師的辦公室裡,林林總總的書籍,堆得滿坑滿谷。其中,鎮齋之寶還要數擺在書櫃顯眼處,一整套原版的《牛津英語詞典》第二版。1989年出版,裝幀精美,價格不菲,難怪曾老師稱其爲自己的寶貝!

而曾老師珍藏了三十多年的一套《放眼中國》,使我羨慕不已。我照樣到處尋找,始終未果。

難逢此等寶貴機會,便趁機向曾老師請教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

「生活中有許多小物、瑣事,只要能夠細心觀察品味,就能散發出光芒。張開眼睛,打開心扉!」曾老師如是說。

有了曾老師的指導與鼓勵,我便勇於塗鴉投稿。偶有小拙文刊出,便會第一時間與曾老師分享。「恭喜!繼續體驗,繼續寫!」曾老師總會給予一番鼓勵,卻又不忘叮囑,「文章最好多點感情,不要爲寫而寫。」

約莫着時間差不多了,曾老師便招呼我到徐家彙天橋上,欣賞一下絕美的上海夜景,並向我講述了徐家彙名字的由來。

離別時,曾老師還特別送我一個杯子留作紀念。杯子不僅別緻,更有個好聽的名字:「還原燒」。手工製作,泥土本色,溫潤質樸,使我愛不釋手。捨不得拿來用,一直襬放在書櫃裡與書爲伴。(朱同慶/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