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明訂碳定價 恐衝擊產業競爭力

圖爲2018年臺中反空污大遊行,上千民衆手舉各式標語、道具等,要求政府儘速改善空污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甫結束,《格拉斯哥氣候協議》成爲史上首次明確承諾減少使用煤炭的計劃。綠色和平組織表示,國際間的氣候治理重點早已從「2050淨零排放」轉移到更近期的「2030年減排目標」,反觀臺灣仍抱着2050年淨零排放口號,臺灣未訂明碳定價,恐斷送產業競爭力。

綠色和平組織表示,零碳經濟幾年內將成爲世界主流,本次COP26大致奠定全球氣候政策走向,包含大幅提升2030年減碳目標,及大手筆挹注氣候基金。透過經濟手段驅動減碳已是全球不可迴避的共識。

例如巴西及南韓分別將2030年減排目標提升至50%及40%;逾100個國家簽署2030年終結濫伐及限制甲烷排放;200家航運業者承諾2030年之前實現零碳船舶,促進供應鏈零碳化等,但唯獨臺灣對2030年減排工作仍停滯不前。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專案主任鄭楚忻表示,國際間的氣候治理重點早已從「2050淨零排放」轉移到更近期的「2030年減排目標」,反觀臺灣仍抱着2050年淨零排放口號,面對2030年減排目標,牽動產業的碳定價制度卻無聲無息。他並表示,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應明訂碳定價從300元起課徵,並設定逐年調升機制,以因應更高的減碳目標與國際趨勢。

綠色和平全球執行長珍妮佛‧摩根(Jennifer Morgan)指出,已開發國家終於開始迴應發展中國家對抗升溫的資金、資源需求,並認知脆弱國家正苦於氣候帶來的損失,但現有承諾仍不足夠,這個問題將是埃及舉辦下次COP的首要議題。

環保署尚未訂出碳定價。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表示,《氣候變遷因應法》正預告修法,其中第26條規定,將分階段向直接或間接排放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徵收碳費,仍在討論收費對象和費率,希望碳費將外部成本內部化的過程中,不會過多衝擊產業,目前已和各個產業舉辦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