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上廣當“老漂”:7口人擠90平房子

(原標題:我在北上廣當“老漂”:7口人擠90平房子

有這麼一羣老人,他們在本該享受安逸暮年的年齡跟隨子女去到一個陌生的大城市

當子女在外謀生奔波時,他們在家裡孩子家務,一切從頭開始學習,試着融入新環境。

與“北漂”、“滬漂”等各種“漂”相對應的,他們也形成了自己的羣體“老漂”。

老家親友看來,“老漂”們生活在傳說中的大城市,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吃香的喝辣的。

可是對“老漂”們自己來說,生活更多的是侷限於家庭,遠離故土和老親舊友,大城市再好也是異鄉。

本期故事講述了三位在一線城市的“老漂”,他們之中:

有的夫妻關係不睦,老家回不去,一個人在兒女身邊卻越發艱難;

有的和子女小家庭界限不清,經常爆發矛盾,兩代人關係淡漠僵化;

有的很享受大城市的各種新鮮便利,家庭關係和諧和睦,但還是想擁有獨立的一片小天地

以下是關於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羅安琪

編輯 | 清淮

北京10年沒去過天安門

七口人擠一屋,和親家母睡一張牀

紀大媽63歲 老家陝西

我今年63歲,來北京快十年了,主要是來幫女兒照顧孩子。

這十年,我和老伴分居兩地,他獨自留在陝西老家,我跟着女兒女婿一塊生活,白天接送外孫上下學,晚上還要給全家人做晚飯

我於1957年出生在陝西的一個小縣城,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以及國企改制。

當時我沒有收入,我丈夫也不管事、摳門,把錢看得比他的命還重要,寧願讓我帶女兒去挨家挨戶找親戚借錢,也不肯給我們生活費。

好在我女兒很爭氣,從一個普通二本考上了人民大學研究生,一畢業就去了北京的大銀行,一個月比我過去兩三年賺的都多。

女兒懂事,知道這麼多年來我過得不容易,所以在她結婚之前就和對象說明白未來要帶着我一起過。

幸好男孩也很明事理,一口答應,還主動在房本上加上了女兒的名字,房子是他爸媽出的首付,裝修也由親家一力承擔。

結婚後,看到女兒女婿工作這麼忙,平時我就幫他們做做家務,自從外孫出生後,我的任務又多了帶孩子這一項。

來北京這麼多年,我幾乎沒怎麼出去玩過,甚至連天安門都沒去過。我女兒家住在北六環外,離地鐵站遠,離北京那些有名的景點更遠。

我又不太會搗鼓手機,所以白天孩子上學了我也只能在家裡看電視、刷手機,頂多是過年、小長假時,纔有機會跟着女兒一家出去逛逛。

在這的日子過得乏味又孤獨,我也想過回老家,畢竟我現在年紀大了,帶小孩做家務身體已經不如往常那樣吃得消。

但是,一來女兒不讓,說不喜歡和公婆住在一起、不自在。二來我回家就要和老伴一起過日子,他又會搞什麼水電費分開算的混賬主意。

我老了,懶得算計這些,只想過幾天安生日子。但安生日子哪兒有那麼容易呢?

我睡眠很淺,夜裡更是經常整夜整夜的失眠。女兒心疼我,讓我住進了主臥,女婿人好,也沒說什麼。

平時都好說,最怕親家說想孫子,要一起來家裡住。我女兒這套房也就是個90平的大兩居,他們一來,家裡就亂套了。

剛開始,親家母還和我一起睡在主臥大牀上,後面因爲我睡覺太輕,有時候她動靜大了些,我被驚醒後一夜都睡不着了。

所以,現在親家母就在我的牀邊搭了個簡易摺疊牀睡、親家公就在客廳沙發上睡,早上7點以前起牀收拾好。

我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也知廉恥,這房子畢竟大部分都是親家出的,我這樣佔着主臥,心裡着實過意不去,我就讓女兒把公積金取出來幫忙換了一部分房貸。

我現在還是經常失眠,有時候想不開就去找女兒傾訴。

剛開始她還會認真聽並且安慰我,後面我說的多了女兒就不耐煩了,她說:“有問題就去醫院檢查治療,沒問題就不要胡思亂想。”

我知道她工作忙,精力有限,大多數時候也就是給老家親戚打電話發發牢騷。

但親戚們離得遠,且各家有各家的煩心事,誰會有閒工夫理我呢?

在老家的親戚朋友們看來,我跟着女兒在繁華的首都定居,應該是過盡了好日子,領略遍現代大都市的風光,但這裡面的孤單和寂寞也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窮了一輩子累了一輩子,就是這幾年跟着女兒在北京,又有了退休工資,才過的舒心一些。

我現在就希望儘快把身體調理好,和前半生吃過的苦徹底告別,好好地在女兒這裡安度晚年

幫女兒和女婿“幹架

沒想到卻和他們關係越來越僵

老全68歲 老家安徽

我是64歲那年和老伴一塊來廣州定居,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幫忙帶外孫女。

女兒工作清閒,有時間就帶我們出去吃飯,開車帶我們去順德嚐鮮,每次去餐廳都會起碼花上好幾百。

我沒事喜歡喝兩杯小酒,女兒就成箱成箱的往家裡買酒,都還是一百多一瓶的。

廣州塔、白雲山、中山紀念堂、北京路這些原來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景點,女兒也帶我們也去了不止一次。

我們的日子看起來滋潤,但誰家還沒點糟心事兒呢?女兒和女婿都是公務員,但說實話,我對女婿不是特別滿意。

我女兒是博士,女婿只是本科;我們老倆口有退休工資,女婿家是農村的,父母都是農民,養老都還是個問題。

此外,我們和女婿生活習慣差異太大,摩擦難免。

我和老伴都愛乾淨,經常把房間收拾得亮亮堂堂的,女婿就不怎麼收拾,我老伴性子又急,看不順眼就直接說出來。

可能是覺得傷着自尊,慢慢地,女婿也不怎麼跟我們說話,甚至工作回到家碰了面連招呼都不打了。

這擱當父母的誰受得了?

我們一把年紀了,爲了你們這個小家,放棄了在老家原本過得好好的生活,大老遠來給你們當保姆,搞衛生帶小孩做飯...

什麼髒活累活都包了,結果還要小心翼翼地看女婿臉色,說不理睬就不理睬。

跟女婿談這個事情時,女婿說我們想多了,他是怕說錯話惹我們生氣,有什麼需要和困難都可以直接跟他說。

女兒也說只要我們帶好寶寶就可以了,其他不用管。

可是住在一起天天擡頭不見低頭見,怎麼可能做到不管呢?

女婿家裡負擔那麼重,肯定會偷偷給父母拿錢,這樣一來吃虧的不還是女兒嗎?

我們就擔心女兒天性老實單純,萬一被女婿欺負怎麼辦?

印象裡吵得最兇的一次是在過年期間,當時寶寶還不到一歲,親家公親家母來廣州一起過年。

原本我們生活習慣就不一致,那段時間過得磕磕絆絆的,老伴咽不下這口氣,就跟女兒傾訴。

女兒護她媽,女婿護他爸媽,就這樣,女兒女婿吵了起來,當時我們不在家,倆親家竟在旁邊就看着他們吵,也不勸架。

直到女兒抱着小孩哭着跟我們打電話,我一聽就火了,衝到家裡跟女婿討說法,我氣到摔杯子,甚至想奔到女婿單位投訴他。

我們老兩口也想過結束這種雞飛狗跳的日子,回老家算了,這樣大家都輕鬆。

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了南方的氣候,鄰居親友也都知道我們跟着女兒在南方定居過冬了,要是還待在老家指定被人笑話,所以還是妥協了,繼續住在一起。

只是,我們現在也會考慮不讓女兒夾在中間爲難,平日裡有什麼摩擦也都儘量大事化小

如今我們住在市中心,除了接送孫女上下學,還可以經常出去走走逛逛,去公園和鄰居唱唱歌什麼的。

日子比以前太平了許多。

我很喜歡在大城市的生活

但我更想要屬於自己的一個空間

羅阿姨72歲 老家湖北

二十年前,我跟我愛人從老家湖北一起到了上海定居。

我就這麼個兒子,90年代末,他從復旦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去了500外企,收入很高,事業穩定後,兒子很快就結了婚,對象是老師。

當時的上海的房價還沒現在這麼瘋狂,兒子省吃儉用了兩年,加上我們老兩口拿出了畢生積蓄,還把老家房子賣了。

這麼東拼西湊的,終於交上首付,房子買在楊浦區復旦大學附近,有100多平。

買完房子、兒媳生了小孩後,我們老夫妻就辦了內退,來上海照顧他們了。

2007年,兒媳回家隨口一提,說是學校有最後一批分房指標,如果買房就有補貼,不買以後就沒機會了。

當時剛買了第一套房子,小孩出生也不久,手裡頭也沒存多少錢,兒子兒媳就沒把這個消息當回事,但我卻上了心。

從小我就特別喜歡上海,能在上海多買一套房子,成了我的新目標。

我向兒子兒媳表達了我的想法,他們也很支持,但是他們有自己的工作要忙,還要照看小孩,實在沒精力再去看這套所謂的房子。

於是,這項大事兒就全權由我來跟進。

我讓兒媳把購房要求拿回家,趁着他們晚上在家照顧小孩的時候慢慢研究,看不懂的名詞我就試着上網查找。

就這樣,我慢慢摸清楚了購房資格、購房方式等等一系列瑣事的門道。

沒多久,我們挑了個天氣不錯的週末,一家人去福利房片區踩點,主要是看看交通、超市、菜場、公園這些生活便利設施。

算下來,從兒媳回家說起福利房這件事,到我們交上首期款,也不過半年時間,連兒媳都驕傲地跟同事說我辦事利索果斷,是個有效率的老人家。

我不僅雷厲風行,搞社交也有一套。

2015年,我一來兒子這裡就和幾個小區同齡人成了好朋友。

我們的一天基本安排得滿滿當當:

早上6點,我們幾個老姐妹約着去附近公園一起跳舞;跳完舞回家做早飯,等兒子兒媳上班後,我就去菜市場買菜;下午休息好了就開始準備晚飯;吃完飯兒子兒媳收拾碗筷,我們老兩口可以出去散散步

我們還參加了我們縣的老三屆上海同鄉會,每年大家聚上一兩次,回憶往事,唱唱歌,拍拍照片,老年的生活充實又清閒。

我知道兒子他們時間精力都有限,所以特別注意兩件事:一是保護好身體,不給他們增加負擔,二是努力學習新事物,這樣才能更好地在大城市生活。

現在我已經會用手機支付、網購、拿快遞、處理照片,平時去醫院網上掛號、現場自助報到什麼的,都難不倒我。

有時候夜裡睡不着,我也會想念老家,想我去世的父親母親,想我那些慢慢變老的親朋好友。

但我一次都沒回去過了,畢竟我年紀大了,經不起旅途奔波,再說兒子這也離不開人。

倒是兄弟姐妹們現在條件都不錯,隔個半年一年的他們會來看看我,順便逛逛大上海。

和兒子兒媳一起住了10多年,偶爾也會有矛盾,但我們都知道,下一輩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我們也不會過分參與他們的事情。

這樣的對我們來說,已經很知足了。

本文系本站新聞•本站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簽約賬號【顯微故事】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END

故事徵集

我們關注大時代的小人物故事、各行業的一線故事。

如您有合適的作品,可將稿件直接發給fangyuanjing2019@163.com

稿件一經採用發佈,即刻支付稿費。

往 期 推 薦

━━━━━━━━━━━━━━━━━━━━

顯微故事合作媒體平臺

騰訊科技 | 36氪 | 虎嗅 | 鈦媒體 | 界面新聞

Pingwest品玩 | 第一財經CBNData | 百家號 | 鳳凰新聞

ZAKER | 企鵝號 | 今日頭條 | 知乎 | 微博頭條

創業邦 | 澎湃 | 新浪創事記 | 前瞻網 | 本站科技

━━━━━━━━━━━━━━━━━━━━

大時代下,

每個小人物都值得被看到。

歡迎關注顯微故事

原標題:《我在北上廣當“老漂”:7口人擠90平房子,來北京10年沒去過天安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