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必虎:大數據支持下的文旅大消費升級和精準創新

6月13日,由執惠主辦的第二屆CTCIS“中國旅大消費創新峰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本次峰會主題爲“破局·立勢”,大會爲期兩天。

峰會首日,參會觀衆達到1300+位,30+家企業參展、100+家投資機構到場,峰會從文旅全產業鏈視角“資源、產品、渠道、營銷互聯網、用戶、資本”七大維度,來深度挖掘文旅創新,捕捉行業發展風向標。

據瞭解,本次峰會將有62位文旅產業大咖進行現場分享,其中共設置6場圓桌研討,8家文旅大消費創新企業路演,2份行業權威報告發布。

以下內容由執惠根據現場演講及錄音整理而成,未經嘉賓確認。

大地風景首席科學家、北大教授吳必虎

大家早上好,我發現今天在場有很多的企業家,而且大多數是民企和創業型公司,因爲很多資源不在我們手裡面,所以更需要創新。今天我沒有穿西裝,原因是外面下雨,剛纔劉總說下雨在北京或者在中國都是好事,因爲北京有霧霾,下雨至少可以讓空氣乾淨一點,今天是一個好日子,也是一個可以讓思想得到滋潤的日子。

我的題目是“大數據支持下的文旅大消費的升級精準創新”,要在四十分鐘把這個題目講完是很難的,所以我會把主要的內容向大家做一個彙報。

整個行業要想發展創新,實際上和我們社會所處的階段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首先要提出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社會是怎樣一個社會,爲什麼出現了各種技術進步之後我們反而感到不安?實際上我們的社會處於一個轉型時期,過去改革開放近四十年,我們的社會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物質財富方面幾代人都是唯物主義,必須造出東西、生產糧食、挖出煤來、煉出鋼來,現在發現鋼、煤和糧食都過剩了,但土地制度還是什麼都不能減少。最近《土地管理法》有一個新的版本在徵求意見,仍然規定耕地用多少就復墾多少,需要不停地有糧食吃纔有安全感。其實這種觀念已經過時了,十八億畝耕地紅線是不存在的。中國的糧食是“四高”:高產量、高價格、高倉儲、高進口,總體來說中國過剩的經濟時代已經到來了,但是社會的法律制度觀念還是短缺經濟。原來是糧食不夠吃、沒有衣服穿,但是現在已經過剩了,所以已經開始了情感消費,原來物資短缺的時候根本沒有情感,忙的時候吃幹,閒的時候吃稀,不忙不閒的時候就是不幹不稀,這就是短缺思維。現在各種過剩經濟下出現了一些矛盾和機會,更多的是迷茫,迷茫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關鍵性的障礙。

改革開放時期很多改不動的事物都是利益機制決定的,克強總理不停地要求放權,但是最後又說不能放。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觀念問題,一直認爲中國社會短缺。每個行業的專家都爲自己的利益奔跑呼籲,農業專家說農業非常重要,土地專家說土地非常緊缺,住建專家說在土地緊缺的情況下我們不能蓋House,只能蓋Apartment,所以不能批准容積率小於1.0,這些制度規範都全部過時了。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地方在中國人口向沿海地區集中的情況下,我們的第一消費是住宅消費。住宅消費也是一種市場消費,完全可以把北京所有的農地全部變成住宅用地,就像東京洛杉磯一樣。現在北京住宅區的面積只有東京的五分之一,只有洛杉磯的六分之一,每家的House已經足夠了,因爲我們只佔百分之八,發達國家是佔到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如果把這些充分放開的話房價就會很低,大家就會有更多的精力創新。所以我認爲如果不讓這個觀念從短缺經濟進入過剩經濟的話就很難創新。

城鎮化率、第三產業比重增加、人均GDP的增長和中產階級的形成這些數據就不講了,要想創新觀念首先要轉變、制度要轉變、法律要轉變,否則我們是冒着違法的風險去創新。大陸的官員爲什麼什麼都不敢動?因爲被法律完全捆綁起來了,其實很多行業都是可以動的。大家可以看一看我虎說八道的公衆帳號,很多證據都表明中國的觀念可以放開。現在國家文物局已經在討論了,但是《文物法》還沒有改變,法律規定文物是不可以進行商業盈利的。所以觀念要改變、制度要改變、法律要改變,否則中國很難進步,很難和國際上的其它國家應徵。

在座很多都是做智慧旅遊或者和互聯網思維有關的行業,就是做大數據的指向,我更加強調精準的服務創新。大家知道,過去很多人都是靠腦子的判斷和直覺,隨着AI人工智能越來越厲害,所謂的大消費是指在人工智能或者技術的支持下大量的腦力勞動、智力勞動都不再需要大量的人蔘加,這是未來五到十年可能會發生的情況。我們都知道Alpha-Go把世界上的圍棋大師都打敗了,以後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Go。未來的基本架構就是休閒社會,大部分的活都是由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來乾的,這個時候人們做什麼、喜歡什麼確實是自己都不知道的,所以就需要創新,大數據時代之下的決策、研發、服務提供、精準管理、安全管控都是這樣。最近幾年或者未來幾年大數據支持的活動會有很大的發展,所以我們說大數據的支持和精準決策是政府部門,如果用大數據分析中國的糧食、中國的耕地系列的管理制度是有問題的,也是最低的效率,比如農民的宅基地不能進城或者進入市場,未來還會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人進城,這個時候鄉下的宅基地就會空置或者復墾,可以把很多舊房子用作鄉村度假或者復墾,這些糧食就賣不掉了,這就需要大數據的決策和支持。

剛纔有很多朋友跟我交換名片,精準化是一個好東西,也是一個壞東西。過去我們說資本主義壞的原因就是資本好像不幹活,天天追求最大的利潤,這是我們要小心的。我經常跟清華數學比較好的人講,資本投資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往哪裡投、投了會有多少好的、正面的影響。最近我也在跟一些資本合作和溝通,我感覺旅遊投資有點過熱,特色小鎮的投資更過熱,因爲那是發改委自己親自抓的。有時候政府創新不足,但能力很大,一旦他們插手就會過剩。如果是大家自己的錢一定要小心,不要亂投。現在如果沒有大數據的支持,設計策劃就會有危險,包括景區的管理、目的地的營銷,現在很多旅遊公司都在做營銷方案,數據掌握在企業手裡,聯邦、通信和移動三大公司各自獨立,所以各個地方的旅遊局要小心,單個數據是危險的,一定要多數據源,這個方面大家都在努力。

既然我們要研究大數據,中國旅遊投資者的基本數據在哪裡?最近幾年我們和中科院管理所和北大研究院合作做了一箇中國城市旅遊投資競爭力。一個縣的數據比較難獲得,如果以省爲單位又不靠譜,因爲省內的差異是很大的,蘇州和徐州南北差異就非常大。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在做這樣的努力,希望能夠爲投資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個公共的政策工具,就是投資競爭力。我們把旅遊城市作爲觀光城市,主要是和大自然歷史遺產有關,未來更多的是休閒。綜合競爭力就是觀光和休閒相結合。

什麼是旅遊投資競爭力?應該怎樣計算?起的作用多大?如果是大數據研究,結構和框架是非常重要的。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做區位的計算,因爲地理學的研究當中地理計算的技術我們多少年來不停地在摸索,最後提出把景區的資源稟賦、自然資源、投資競爭力、交通氣候等等數據,這些參數的準確性和模型的持續性非常重要,有了這些數據以後我們才得出不同參數的標準。比如拿氣候來講,舒適度在不同的約束是變化的,爲什麼有些動物很難過長江?因爲它們依賴於這樣的氣候特徵,再就是市場區位是由很多條件決定的,比如交通的便捷性連貫性,包括互聯網的角度,整個基礎設施、設備設施、旅遊方面的政策、衛星指數、網絡海關和污染等等,這些基礎數據可以給大家提供一種精準的服務創新。

我個人是非常鼓勵服務業對未來中國城鎮化的推動作用,過去我們都是工業主導型,未來中國的社會是服務業驅動型的城鎮化道路。在這個大的背景下中國的中產階級逐步形成,他們比較依賴於情感消費,情感消費又在於客戶爲先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理論分析。大家千萬不要以爲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兩個都很重要,短缺經濟是唯物主義重要,過剩經濟的時候唯心主義或者情感消費更重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這個市場,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