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和平之窗還打得開嗎﹖

3月30日,總統蔡英文視察口罩國家隊熔噴不織布原料量產狀況,大讚國家隊表現「可圈可點」。(蕭靈璽攝)

掃描QR code 參與線上討論

民進黨內的「兩岸鴿派」終於出來說話了。繼許信良在3月19日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舉行的論壇上表示「疫情下兩岸應互助合作」之後,3月31日許信良、洪其昌又藉英系背景的兩岸政策協會舉辦的記者會,再次向大陸表達合作的意願,並呼籲蔡政府不宜再堅持使用「武漢肺炎」稱呼。

這股聲音在民進黨內部到底有多大的代表性?外人不得而知。畢竟長期以來在高漲的臺獨、反中民粹下,兩岸關係理性務實的聲音在民進黨內處於非主流。無論是早期許信良「大膽西進」、謝長廷提出「一國兩市」,還是後來謝系推動「憲法各表」、柯建銘拋出「凍獨」提案,民進黨內兩岸論述的溫和聲音總是一閃即逝、曇花一現。

但不可否認,希望兩岸務實交流合作、要求兩岸關係穩定、別玩過火的聲音,在民進黨內部絕不是少數。只是出於各種各樣的政治考量、基本盤壓力,這些人往往淪爲「沉默的螺旋」,少說爲妙,能不說就不說,有的人甚至一下子走到對立面,從「鴿派」跳到「鷹派」。

不過,從此次許信良、洪其昌不顧目前日益高漲的民粹壓力,在短短十多天內密集發聲,擔憂兩岸對抗惡化的言論來看,真的說明民進黨內不少人急了!雖然仍是「老面孔」,但作爲綠營大老,他們身分上壓的住,並藉助官方背景的亞太基金會、英系背景的兩岸政策協會發聲,背後的政治意涵不言自明。

結果呢?就在許信良、洪其昌呼籲蔡政府不再堅持「武漢肺炎」次日,蔡總統的敞廳談話還是用了「武漢肺炎」,在提及臺灣可對外援助口罩時,亦閉口不談大陸,也未見對禁止口罩出口大陸做出任何解釋。這一現象說明,或許民進黨內已經涌起一股希望改善兩岸關係的力量,或許蔡總統本人也希望兩岸關係維持穩定,但身處目前民意結構、權力結構中的蔡總統,想在兩岸關係上轉身,談何容易?

平心而論,陸方對蔡總統、對520新政府還是「留了一扇窗」的。即便此次肺炎疫情已經讓兩岸「仇陸vs.反臺」民意升到最高點,但陸方國臺辦、官媒都始終未點名批蔡,連對賴清德準副總統也比較客氣,而是把輿論炮火對準蘇貞昌陳建仁這些「舊人」,即便曾指名批判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也對主委陳明通有所分寸。這說明,大陸的做法很有技巧,保留了兩岸關係轉圜的空間。

那麼,球又回到了蔡總統手中。目前的問題在於,即便蔡本人有意緩解兩岸對撞危機、民進黨內溫和派也有意促成兩岸破冰,但總統身邊那一衆生龍活虎的中青年幕僚卻無意和大陸改善關係。畢竟,蔡總統之所以能在2020年「逆襲」贏得選舉、獲得青年人追捧,完全依賴於這些熟稔網路生態的中青年幕僚,而這羣人正是反中民粹的操盤手,也是對總統影響最大、最深的人。可見,蔡總統的難題不僅僅是蘇貞昌這種民粹政客,「紅牆之內」的阻礙纔是改善兩岸關係的真正困難。

既然如此,兩岸關係真的沒有希望了嗎?未必。歸根到底,穩定兩岸關係、扭轉兩岸對抗的關鍵角色,還是有賴於最高領導人的決斷。以中美關係爲例,早在2015年美國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察覺到中美關係到達「臨界點」後,美國朝野政壇、主流輿論、社會民意的反華意識就逐漸成爲主流,以至於這兩年出現「新冷戰」的共識。

微妙的是,川普雖然一心要藉貿易戰敲打大陸,但他並沒有很重的意識形態包袱,在他眼裡大陸只不過是一個「佔了美國人太多便宜的傢伙」,而非傳統右翼政客眼中和蘇聯一樣的強大敵人。因此,儘管近期美國政壇對大陸的不友善氛圍已經超過了1989年,但川普還是與習近平「哥倆好」,維持良好私交與暢通管道。而習近平早就把「元首外交」視爲穩定中美關係的重要支柱,故中美關係仍可以維持鬥而不破、競合併行的局面,關鍵角色就是習、川兩位領袖。

同理,兩岸領導人應該思考,兩岸關係已經糟到如此田地,如果能夠以現有的高度、威望,扭轉兩岸對撞的態勢,大開大合地走出一條兩岸和平之路,必然是臺灣之幸、中華民族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