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離開中國供應商,現代汽車呼籲美國放鬆管控

離不開中國供應鏈的韓國汽車製造商無力承壓美國對華的限制規定,請求美方對石墨等關鍵材料放鬆管控。

據韓國《中央日報》近日報道,現代汽車集團請求美國爲“不切實際”的《通脹削減法》提供豁免。該公司呼籲美國不要將從中國採購的關鍵材料,例如石墨,排除在補貼發放對象之外,並表示目前不從中國採購原材料是不現實的。

石墨是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成分之一。現代汽車在聲明中稱,到2022年中國提煉並生產出全球100%的球形石墨和69%的合成石墨,短期內其他國家不太可能取代中國。

其餘韓國電池公司也表達了不滿。LG新能源、SK On、三星和韓國電池產業協會已經向美方反映其所面臨的困境,並提出設寬限期等建議。

此前,美國進一步收緊相關法案,規定美國生產的電動汽車中如果包含中國等國家制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將不再有資格享受高達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

去年現代汽車在美累計銷售165萬輛,排名第四。但兩位數的增長勢頭能否延續尚未可知。

事實上,規定落地後能夠獲得這項稅收抵免的電動車型從43款減少至19款,且全部爲美國本土品牌,韓國製造商的相關車型均被排除在外。

美國本土品牌也將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當前,市場份額佔比16.5%的通用汽車是美國最暢銷的汽車公司,其供應商中約有13%爲中國企業。這一數字在更早時候引起了美方警惕,去年四名議員敦促該公司削弱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尤其是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

在持續對華施壓的背景下,福特汽車與中國供應商寧德時代合作建設美國電池工廠的相關事宜也風波不斷。美方認爲,這項合作可能導致政府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補貼資金迴流到中方企業。

相比轉型過程中的燃油品牌,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需要應對的局面可能更復雜。日本數據分析機構去年8月的報告顯示,特斯拉一萬多家供應商內中國企業佔比高達17%,僅次於美國公司的22%。

具體來看,中國企業在蓄電池領域的比例高達39%。不包括鋁精煉有色金屬加工製造業務中,中國公司佔據四成。這兩項數據按照國家和地區來看均位列第一。

不久前,由於新款電動汽車Cybertruck的電池量產陷入僵局,特斯拉還曾緊急求助中國製造商,希望獲得電池零部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