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國》以「民族共識」重啓談判

(圖/達志影像

美國總統拜登就職滿月之際,清晰地表達他將遵守「一箇中國原則」與中美之間三個公報,還有《臺灣關係法》的規定,制定他的中國與兩岸政策。他也在G7峰會上公開宣示,美國將揚棄「美國優先」的做法,與西方盟國站在一起,面對來自中國全方位嚴峻的挑戰。可以預期一個「合縱抗中」的新局面即將成型,至於最後成效如何,還得持續觀察,才能知曉。

只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種彼此利益錯綜複雜的合縱,基本的凝聚力約束力薄弱,而在各自國家本位主義主導的情況下,合縱之勢難免「雷聲大雨點小」,隨時可以削弱、甚至瓦解,這種結果並不令人錯愕。畢竟以今日中國大陸實力,透過外交與經濟途徑,一一解體合縱陣營,絕不困難,美國的如意算盤,最終恐將落空

在中美之間既強烈競爭高度合作的關係影響下,臺灣的兩岸政策勢必遭受牽連,而有來自拜登政府關切,必要改弦易轍的壓力。換句話說,美國政府極有可能要求民進黨政府必須在符合美國的中國政策之前提下,纔會給予臺灣一定支持的承諾。或許這纔是蔡英文改組國安團隊苦衷。也唯有在新人事的主導下,方有醞釀兩岸關係新發展與突破的可能。

目前在美國堅持承認「一箇中國原則」,而蔡英文又連「九二共識」都不能承認的僵持下,如何能以一個新的論述或共識,取得兩岸關係的政治認知,將是未來新國安團隊的重要課題,有待努力。

陳水扁在2000年執政後,由於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可以做爲兩岸談判協商議題,而非前提的主張下,爲了尋求政治上的突破,特別組織了一個「跨黨派小組」,經過多次會議的研商後,提出以「憲法一中」做爲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與共識。只可惜那時大陸當局對民進黨政府缺乏接觸與瞭解,只能以「聽其言、觀其行」6字箴言護身符情形下,坐視兩岸關係持續的僵持不下,最後在陳水扁8年總統任內,兩岸關係進展有限,留下許多的遺憾。

如今經歷近20年的變化,面對實力早非吳下阿蒙的中國大陸,連美國都要格外謹慎應對,臺灣自是不可等閒視之,須以新的思維開展兩岸關係新的境界

既然要以新的論述、新的共識打破兩岸關係的僵局,重啓兩岸談判,又鑑於政治共識難以同時爲雙方接受,倒不如從倫理血緣這些具有可以客觀認定特色的角度切入,以兩岸人民同宗同源,同爲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這種不容否定的事實着手,建立同胞意識、手足情懷爲基礎的「民族共識」,強調臺灣人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並在此共識下,重啓兩岸談判協商。相信這樣溫暖的共識,大陸當局應很難拒絕,也與大陸領導人所倡導的「兩岸一家親理念不謀而合,也許這就是兩岸關係的東風雨露,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爲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