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景欽/【司法調查之人民不滿職業法官】親近司法哪親近了

▲由臺灣法學領航協會所做的司法議題調查,支持陪審或國民法官比例皆超過七成,這很明顯反應人民對於現行專職法官審判的不滿。(圖/視覺中國CFP)

由臺灣法學領航協會委託世新大學民意調查中心,針對民衆對司法議題的認知進行調查,並於10月25日公佈調查結果。其中,兩年多前的司改國是會議裡被認爲最重要的議題,即是建立參與、透明與親近的司法,其中對於法院全力推動的國民法官,經此次調查結果,竟然有超過六成的國人完全沒聽過。至於對國民法官具有認知者,如對國民法官的組成人數、有無表決權等之瞭解,竟然僅有百分之六的比率。如此的調查,實在很難想像,這是每年花費數千萬元預算,以及全國各地方法院已進行兩輪模擬審判的結果?更讓人懷疑,號稱國民法官的審判制度,與民衆的距離真的夠親近嗎?

在此次民意調查中,支持實施陪審或國民法官的比例皆超過七成,這很明顯反應人民對於現行由專職法官審判的不滿,致亟需引入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來解決。只是陪審贊成的比例,要高過國民法官一個百分點,這雖在誤差範圍內,但在民衆對國民法官,是由3位法官與6位平民所組成這點,未必清楚認知下,就有很大的可能會與在美國電影所看到的陪審制度劃上等號。

如果考量司法院對國民法官的宣傳所投入的龐大資源,相對於民間,如臺灣陪審團協會所推動的12名陪審員決定有罪與否、法官單獨量刑的陪審制度,是在資源極不對等的情況,竟出現這麼相近、甚至略高的支持度,恐是對主事者的一大警訊

更令人驚訝的是,民意對觀審制的支持度竟是最高的(約佔七成五),這已經超出誤差的範圍。所謂觀審制是人民雖然參與審判,但其評議與評決僅供法官參考而無任何拘束力。這種只觀不決的模式,實非屬人民參與審判,卻可以得到最高支持度,就明顯反應出,民衆雖對司法不滿,但要自己擔起判決重責,似乎有所遲疑。

尤其在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無論是陪審或參審仍模糊不清的狀態下,更對自己作主的審判模式,或多或少產生畏懼,因此寧願採取較保守的觀審制度。只是此種制度,早在馬英九總統時代的末期,就爲司法院所捨棄,未來也不可能成爲人民參與審判的選項之一。若果如此,就更凸顯司法院對於推動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不僅難有進展,甚至出現了倒退的現象。

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也納入了網路輿情的部分,即藉由各種社羣對於人民參與審判制度,尤其是國民法官的討論,觀察民衆對於新制度推動的理解程度。但可悲的是,對於此等制度的討論,竟然不到一成的比例,也就是說,對於涉及國家百年大計的制度,於網路世界是相當陌生的。這又凸顯司法院的宣傳手法,恐還是停留於傳統模式,很難打入網路年輕世代。

在面對此次最新調查的民意結果,已完全證實了所謂親民司法,卻一點也不親民,似又回到司法菁英決定的老路。也因此,司法院恐不能再一意孤行的採行國民法官,而應是在模擬與試驗階段,讓各法院分別模擬陪審或參審制,讓民衆瞭解兩者的優缺。

同時,所謂的模擬法庭不僅應該於臉書或YouTube公開直播,並請法律專家與網紅搭配報導,以來引發話題與討論。再者,隨着近年來法律戲劇、電影的流行,更應與民間合作,以現實案例改編來拍成戲劇作品,將人民參與審判制度於其中顯現。甚且,爲了吸引年輕世代的注意,更可學習如日本逆轉裁判之類的電子遊戲,並以陪審或參審制度置入其中,藉由有趣的遊戲瞭解未來的新制度。

凡此種種,都是配合時代脈動所應有的作爲,若不思及此,仍是以傳統的紙本或拍攝出相當制式、保守的影片,就算投入的資源龐大,所欲達到的宣傳效果肯定是相當有限,致有虛擲民膏民脂之嫌。

好文推薦

吳景欽/【陳同佳案】送中變送臺,其中必有詐?

吳景欽/刑後強制治療的違憲危機

吳景欽/韓劇《信號》兇手原型——華城連續殺人魔捉到了?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法稅改革聯盟發起人及超徵還財於民公投提案領銜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