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怎麼愛用無人機? 計算實際成本就知
烏克蘭的蜘蛛網行動,創下了「最小的飛機」擊毀「最大的飛機」之壯舉,這在戰爭史上,必然留下最新的篇章。(圖/烏克蘭安全局)
隨着與俄羅斯的戰爭進入第四年,烏克蘭國防軍最倚重的裝備就是無人機,在戰爭初期還需要倚重進口貨,但如今已經完成國產化,而且從最便宜的FPV無人機(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到可以打擊敵後目標的的長程巡飛彈,都能夠自行製作。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烏克蘭國防工業人士和軍方官員,最近爲提振烏蘭軍民士氣的信心,主動披露的無人棧系統的成本和能力,強調即使在戰時壓力下,烏克蘭無人機生產系統仍然表現成熟與堅韌,不用擔心烏克蘭無武器可用。
第一種投入實戰的是FPV 無人機,成本僅400 美元(約1.1萬新臺幣)。它們最早是民用航拍之用,然而在開戰之後,烏克蘭前線士兵發現FPV無人機的視野與情報效果非常好,民用電波也比想象中的更好用,於是大量應用於戰術前線行動,之後又在無人機上加裝炸彈,具備「察打一體」的效果。
這些廉價的系統,已成爲烏克蘭不對稱策略的關鍵組成部分,特別是用於攻擊裝甲目標和步兵陣地。
下一階的是固定翼無人機,通常爲後置引擎,以螺旋槳爲推進。它的飛行速度快,航程也遠,能夠攜帶更重的炸彈,甚至是投放式的火箭彈、機槍等。烏克蘭軍事專家奇穆特(Taras Chmut)稱,這些型固定翼攔截機每架造價約5000美元(14.5萬)。
固定翼無人機的功能最廣,環境巡邏,定點偵察不在話下,更多時候是遠航深入俄羅斯腹地進行空襲。烏克蘭甚至已做出操作套件,可以將操作套件,安裝運動型輕航機上,立即搖身一變成爲大型的遠程攻擊無人機。原本載人的空間安裝等重的炸彈,雖然飛行速度慢,但是俄羅斯空防漏洞很多,無人機可以找到的疏漏的地方飛入,專門攻擊彈藥庫、軍事工廠、煉油廠等關鍵與要害設施。
奇穆特還表示,現在固定翼無人機還試着擔任「無人機攔截機」,應對包括敵方無人機的來襲威脅,代表烏克蘭防空創新的一大進步。
烏克蘭研製的無人運輸車,中間的貨物區可以放補給品。(圖/TENCORE)
烏克蘭利用無人車後送傷兵,這是非常冒險的做法,但當時也沒有別招了。(圖/Brave1)
在地面無人車(UGV)方面,烏克蘭的研發工作也持續推進,它們的價格比較貴, Termit UGV的生產商,公司執行長瓦西連科(Maksym Vasylenko)表示,一輛無人車的平均成本約爲1.2萬美元(約34萬新臺幣)。
他進一步解釋,指出定價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配置,而通訊模組、額外的電池組和特定任務的升級可能會大幅增加成本。
無人車現在主要是擔任戰場運輸任務,運送彈藥、裝備,甚至是急救用品,包括止血帶、繃帶、血漿、抗生素、止痛針等。
更特殊的是戰場後送。今年6月,烏克蘭前線部隊首次派出由Brave1 國防技術團隊所開發的「阿爾達」無人車(Ardal UGV),將在前線陣地受傷的士兵,隱密的後送到安全地方。操作「阿爾達」的第 20 獨立無人系統指揮官維雷斯( Kyrylo Veres)稱,無人車成功接回4名受傷軍人。
維雷斯說:「4天,救回4條生命。他們是與我們並肩作戰的步兵和突擊部隊的戰友,每一位都值得營救。」
烏克蘭的圓麪包無人機,採用噴射引擎,與巡弋飛彈的差別很小了。(圖/烏克蘭軍方)
下一種戰略打擊型無人機,它們是更大型的固定翼無人機,採用噴射推進,其實已經與巡弋飛彈差別不大了。根據商業內幕《Insider》的報道導,此類無人機的價格因射程與有效載荷有所不同,價格區間在11萬美元(約319萬新臺幣)至30萬美元(約870萬新臺幣)之間。
然後是海軍的無人艇,過去幾年,烏克蘭研發了整整一代的的海基無人平臺。這些平臺包括神風無人艇、配備火箭的打擊無人艇,還有安裝防空飛彈的無人艇,甚至還有能夠發小型無人機的海上無人艇,這或許可以算做「無人機的航空母艦」。
烏克蘭無人艇加裝飛彈,在今年創下了擊落直升機,後又擊落戰鬥機的紀錄。(圖/HUR MO))
被稱爲「海上寶貝」的海軍無人艇的平均價格約爲 30 萬美元,(約870萬新臺幣)但成本會根據系統複雜性和任務概況而有所不同。
一位烏克蘭國防官員私下指出:「這些無人艇不僅僅是武器,它們還是偵察與通訊的工具。」
烏克蘭無人機艦隊的演變,表現了戰爭往數位轉型的趨勢,無人機具有成本效益高,應用範圍大,還能表現出重創傳統武力的顯著優勢。對基輔而言,戰爭的未來不僅取決於坦克與火砲,還取決於無人機系統的速度、精確度和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