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汽車探訪記: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原標題:五菱汽車探訪記: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1000多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官終柳州刺史時,曾在詩中勾勒出這樣一副柳州景象。

柳州,以江爲軸,被後者分隔成南北兩半。其間,蜿蜒曲折的柳江自西向東,流經白露、白沙、河東、靜蘭等江岸線。

作爲當地的龍頭企業之一,五菱汽車的四大製造基地,沿江而落。由西邊的河西基地(河西工業園)、河西基地(潭中西路),到中部的五菱柳機發動機生產基地,再到柳東乘用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串聯起屬於這座山水之城特有的五菱印記

五菱汽車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

而至今屹立在小城一隅的那座建於1958年的五菱汽車廠門,更是時刻提醒着人們,這座城市所擁有的工業底蘊。門右邊“艱苦創業,自強不息”八個大字,是其企業文化,更是其對造車和擁躉者最長情的告白。

五菱的“自強”,在2020年,再一次折射在資本市場上。

今年以來,汽車股行情火爆,五菱汽車(00305.HK)更是炙手可熱。

截至11月30日,五菱汽車從年初至今的股價漲幅超310%,股價由年初的0.26港元/股,翻了超三倍,漲至如今的1.07港元/股,掙脫“仙股”魔咒,市值也漲超26億港元。

從五菱汽車的股價走勢可見,其今年出現多次漲勢高潮。其中,股價日漲幅最大分別出現6月3日、4日,以及10月15日,股價分別日漲53.27%、63.93%和42.42%。

追溯背後原因,6月3日的漲勢,主要受益於五菱榮光地攤概念售貨車翼開啓;10月15日的漲勢,主要得益於新能源車五菱宏光MINIEV。

具體來看,今年6月,趕上“地攤經濟”的風口,五菱汽車一波“神操作”,不僅將旗下售貨車翼開啓送上熱搜,還反手在資本市場帶了一波節奏

從6月3日的股價漲勢來看,五菱汽車盤中大漲126.13%,市值一度由前一日的6.12億港元飆漲至近14億港元,之後回落,最終收漲53.27%報0.305港元,總市值達9.38億港元。

而這波至少值3個億的神操作,主要源於其6月2日在旗下“五菱專用車”公衆號發佈文章《五菱翼開啓售貨車——地攤經濟的正規主力軍!》,自薦旗下翼開啓售貨車,宣稱打開車廂即可賣貨。

五菱汽車工廠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該文章一出,閱讀量迅速攀漲至10萬+,並引發業界大調侃:“國產神車新高度,白天貨拉拉,晚上地攤經濟”、“開啓正確的自駕遊模式,旅遊到哪裡,生意做到哪裡”,“壓垮房東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許就是五菱神車”。

10月中旬,五菱汽車又因作爲五菱宏光爆款新能源車MINIEV的股東方和供應商,股價再度暴漲。10月15日,港股五菱汽車(00305.HK)盤中一度暴漲超60%,最終收盤大漲42.42%,報0.47港元,市值達到14.45億港元,日內增幅達4.3億港元。

今年以來,五菱汽車堪稱“網紅”般的存在。從年初的五菱牌口罩被盛讚爲中國速度,到地攤神車、“汽車下鄉版”榮光新卡等,五菱在一次又一次踩中市場、營銷節奏中,成功“火出圈”。

人前看起來毫不費力,必須人後非常努力。

五菱今年以來多次一夜爆紅、迎來高光時刻,背後是其多年來在經營理念和製造領域的厚積薄發。

首先,從口罩到地攤車再到零件供應五菱宏光MINIEV,均是對“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經營理念的實力踐行。

“機會往往留給有準備的人。”據五菱汽車工業有關負責人對時代財經透露,該售貨車此前實際已籌備一年多時間,今年藉着地攤經濟的風口上市,迎來了不可多得的市場引爆點。

以上述火遍全網的五菱榮光地攤概念售貨車翼開啓爲例,據悉,該車的底盤雖爲上汽通用五菱所屬,但設計、改裝、銷售產品公告都由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簡稱“五菱汽車工業”)負責。

時代財經查閱官方資料獲悉,五菱工業成立於2007年,由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原柳州五菱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整合原有汽車零部件、發動機、專用車業務,與香港上市公司五菱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共同設立的大型中外合資企業。

目前,該公司具備汽車零部件超200萬臺套、汽車發動機80萬臺、專用車10萬輛的年生產能力,已形成柳州、青島、重慶、貴陽等南北聯動的製造基地,並揚帆出海,在印尼、印度建立了公司海外零部件製造基地。

在五菱汽車11月27日舉辦的,以“零距離接觸——神車轉型新機遇”爲題的調研活動中,時代財經也實地探訪了五菱柳州基地近年來的技術儲備和實力。

五菱汽車調研活動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據悉,五菱柳州基地主要包括河西基地(河西工業園)、河西基地(潭中西路),柳機發動機生產基地、柳東乘用車零部件生產基地四大主要製造基地,以及廣西威翔、五達部件等所屬公司。

在調研活動中,時代財經瞭解到,目前,在零部件業務,五菱已成功從微車零部件轉型到高價值乘用車零部件,乘用車零部件配套佔比達70%,形成了與整車企業同步開發能力。而如今備受市場熱捧的宏光MINI EV,便是由五菱汽車工業爲其獨家供應電驅動橋,及部分塑料件和鈑金件產品。

發動機業務方面,五菱可生產涵蓋1.0~3.7L排量的各種類型發動機,爲乘用車、商用車、新能源車提供動力。與此同時,五菱柳機汽油機增程器平臺,包含L2、L3兩種汽油機增程器,最大功率可覆蓋25~40Kw,基本滿足A0級~B級增程式電動汽車的需求。

汽油機增程器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值得關注的是,在政策面,增程式汽車近期迎來利好,被明確納入到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中。11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到,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爲“三縱”,佈局整車技術創新鏈。而繼理想汽車之後,東風嵐圖、寶能、天際等也在暗暗佈局。後續,隨着政策和業界共謀,該市場或有望迎來騰飛

此外,五菱汽車也在積極推動智能製造建設,據悉,其“輕量化汽車底盤關鍵零部件智能工廠新模式”成功入圍國家工信部智能製造項目,將建成廣西乘用車底盤智能示範性工廠。

儘管擁有較爲齊全的產業鏈和前瞻佈局,但從上半年業績來看,受疫情影響,五菱汽車工業也難獨善其身。據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五菱汽車總收入爲57.09億元,同比下降7.11%;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爲1.99億元。

不過,逆勢下,五菱汽車核心業務表現亮眼。據今年中報顯示,報告期內,僅發動機業務,五菱汽車向核心客戶上汽通用五菱的銷售共計約爲人民幣6.13億元,較2019年同期上升66.2%,主要銷售產品爲排量1.8L車型所用的NP18型號發動機。

而對於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整體市場情況,廣西汽車集團總裁、五菱汽車董事會主席袁智軍充滿信心,他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稱,今年受疫情影響,該公司上半年開工不足,導致盈利水平出現下降,上半年出現虧損。但在疫情期間,公司調整了組織機構及運營模式,爲明年提升盈利能力已做好準備。“6月份之後,隨着市場復甦,公司也推出了很多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產能已逐步回覆正常產能利用水平,甚至還出現產能不足的情況,經營情況持續向好。”

股價、業績上的觸底反彈,凸顯了這家老牌製造企業在應對車市變局時的企業韌性。而翻開五菱汽車的歷史發展卷軸,時代沉浮,更是將其“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企業精神,印記在每一代五菱人的血液中。

五菱汽車的前身爲1958年成立的柳州動力機械廠,該廠最初主要是生產柴油機,不過,在隨後的行業變局中,五菱幾經沉浮,在一次次“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憑藉着不屈的韌性,迎來了一次次“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實上,在五菱汽車過去60多年的崢嶸歲月中,按發展階段可分爲三大時期,分別爲拖拉機時期、微車時期及集團化運作時期。

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70年代,憑藉豐收37型拖拉機的成功試製,柳州動力機械廠改名爲柳州拖拉機廠,以年產量5000輛的成績一躍成爲全國八大拖拉機廠之一,開啓了“柳拖”時代。

然而,由於1980年代中國農村推行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五菱拖拉機大幅滯銷,在企業岌岌可危時,五菱轉而通過測繪、仿製日本三菱的L100汽車,成功試製微車,並逐漸掌握汽車設計和製造工藝,成爲中國四大微車定點生產廠家之一。公開數據顯示,1998年,五菱實現產銷10萬輛,取得彼時國內微車行業產銷第一的位置。

不過,伴隨微車市場競爭加劇,以及中國汽車產業合資化風潮席捲而來,2002年,五菱再一次應勢而動,與上汽集團、美國通用汽車達成合作,成立三方合資公司,這也使得上汽通用五菱從昌河、大發、哈飛這些微車製造商中脫穎而出,併爲其後續銷量騰飛埋下伏筆。

五菱汽車工廠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在剝離全部微型汽車整車資源後,2007年,五菱再次出發,以存續的汽車零部件、發動機和專用車業務與香港上市公司合資,成立了中外合資企業“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成功實現主業境外上市,這不僅是該集團繼2002年三方合作之後的又一次重要資產重組,也是廣西國資首次進入香港資本市場的重大實踐。

而如今,在全球智電化浪潮席捲下,行業競爭賽道切換升級,轉型已迫在眉睫,五菱再一次“轉身”。據五菱汽車方面稱,近幾年,傳統汽車行業面臨轉型和發展的巨大挑戰,五菱汽車一直在爲轉型尋求機會及佈局,瞄準新能源市場進行轉型。從零部件到整車,從產品開發到製造能力,其都進行了儲備和構建,包括從動力系統的傳統發動機到如今的新能源車電機、電控,從傳統的機械操作到如今的智能網聯繫統。

直面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袁智軍坦言,五菱在智電化轉型過程中,研發方面的挑戰比較大,動力總成系統,智能駕駛的系統,都需要比較大的研發投入。“這些新能源所具備的核心技術,目前在整個行業內都是起步階段。尤其是智能駕駛方面,智能網聯領域如何投入才能滿足最貼切市場的需求,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與此同時,在前瞻佈局上,目前五菱已在柳州東部,計劃投入24.5億建設新能源車生產基地,產能規模是20萬輛/年,明年底即可投產。據五菱方面透露,初期預計有10億的產品開發投入,主要面向商用領域的物流,未來也將規劃涉足準乘用領域的產品。

“明年是十四五規劃的第一年,五菱汽車希望能把經營工作做得更加紮實穩健,同時做好市值管理工作,爲十四五起一個好頭,實現公司價值、股東利益最大化。”站在新一輪轉型變革潮流下,袁智軍向時代財經如此表示。

戰鬥機展示 圖片來源:時代財經攝

事實上,五菱汽車的歷史,上可追溯至1928年修建的柳州機械廠,彼時,這家生於動盪年代的企業,不僅造過步槍、手榴彈,造不燒油的木炭車,還造過廣西第一臺戰鬥機……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工業浪潮中,五菱汽車親歷新中國汽車工業的起步、合資以及自主的崛起,在時代的變奏中,幾度起伏沉浮,當下智電化浪潮已至,五菱汽車再度乘風破浪。

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