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有“超能力”

無人機在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成吉思汗鎮繁榮村中草藥種植地施肥。  韓穎羣攝(人民圖片)

翠綠的麥田上,黑色的無人機盤旋,均勻噴灑霧狀農藥――在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水稻進入病蟲害防治關鍵期,爲推動農藥減量增效,碧江區農業農村局在全區範圍內使用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隨着無人機技術進步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無人機越來越多地融入生產生活。

行業發展快

航拍、表演、送快遞、噴灑農藥、應急救援……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浪潮中,無人機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加深。

“與傳統手動揹負式高杆噴霧器作業相比,無人機自動定航、定速、噴霧,精準打藥,可以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碧江區農業農村局植保站站長劉泉說。如今,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大顯身手。全國農技中心的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僅病蟲害專業防治服務組織的植保無人機就已超12萬架,作業面積突破10.7億畝次。航空植保統防統治效果比農民自防效果提高10%至20%,農藥利用率提高10%以上。

隨着人工智能、傳感器、通信、航空運力等技術不斷成熟,中國無人機行業快速發展。民航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行業無人機擁有者註冊用戶達78.1萬個,全行業註冊無人機共83.2萬架。

無人機應用領域日益多元化。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由2022架無人機組成的無人機集羣給人們帶來了燈光視覺盛宴;在西藏山南雅魯藏布江畔,工作人員利用無人機採集圖像,準確分析拉林鐵路隧道進出口的圖像數據,有效降低了汛期出巡檢查工作強度,防洪安全也更有保障;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40個管護站配備50臺巡護無人機,開啓“空中”巡護監測模式

疫情防控期間,無人機也發揮着重要作用。今年4月,上海實現了第一單“無人機配藥”。從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至高新區,原本需要半個小時車程的配送,改由無人機運輸僅需15分鐘,不僅省時省力,還降低了志願者交叉感染的風險。

巡航線路

進入7月,浙江杭州連續發佈高溫橙色預警,保障供電安全穩定成爲重中之重。在餘杭西部的瓶窯地區,山水相連河塘密佈,近1000公里的供電線路巡視工作一度是個不小的難題。今年夏天,浙江省首個AI無人機智能巡檢中心在餘杭正式啓用,供電線路巡檢有了一雙“智慧之眼”。該中心負責人介紹,通過巡檢中心的“飛控平臺”,可同時操縱多架次無人機執行任務,並進行系統化安全監控和航線管理,“飛控平臺”還能智能識別安全隱患,並自主傳回後臺,正確率達90%以上。架空線路巡檢進入“AI智能時代”,大大降低巡檢的難度和成本,提升了電力的安全和效率。

無人機是傳統航空與新興電子及通信技術結合的成果,行業發展主要靠技術驅動。隨着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無人機被賦予更多“超能力”。

今年6月,爲加強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空中巡航感知能力,南京聯通利用5G低空智聯網,助力南京海事局完成基於5G的無人機遠程起降飛行,首次實現全轄區長距離巡航和高清視頻實時回傳。此次飛行任務覆蓋了南京江心洲至興隆洲長50公里的區域,突破傳統無人機通信及續航能力的侷限。

在黑龍江省北安市趙光農場,無人機、北斗導航、遙感、大數據等技術等融合應用,通過指揮中心的5G信號彙集至北大荒智慧農服平臺,實現“一張網、一鍵通”的數字管理新模式。國家精準農業航空施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蘭玉彬表示,無人機通過與物聯網、大數據及雲計算等現代技術密切結合,目前已在遙感監測、精準植保、智能撒播等方面進行了大規模應用,在農業人工智能發展中呈現“頭雁效應”,有力推動了智慧農業發展。

市場需求大

民航局日前印發的《“十四五”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規劃》提出,拓展無人機應用領域,引導建立市場化、社會化服務保障體系,大力發展新型智能無人駕駛航空器驅動的低空新經濟,明確表示將支持無人機應用服務拓展,深化農業服務,拓展工業應用,支持物流配送,推動跨界融合。

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創會會長楊金才表示,在低空開放、法規不斷完善的情況下,無人機產業發展潮頭正勁。預計今年國內無人機行業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保持30%的高速增長。中國科學院無人機應用與管控研究中心秘書長譚翔表示,隨着低空空域改革走向深入,低空經濟也將得以高速發展,包括無人機以及基於統一施工的無人體系等迎來巨大商機。

目前,四川、湖南、海南、江西等多省正在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以無人機爲代表的低空經濟被視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成都工業學院無人機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嚴月浩認爲,數字經濟時代,無人機企業既有機遇,也面臨着挑戰。相關企業應與時俱進,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技術進行結構調整和優化,謀劃高質量發展戰略,拓展航空拍攝、國土測繪、應急救援、農林植保、物流運輸等領域無人機應用場景,構建多領域、多維度、多要素深度融合場景體系。

專家指出,作爲一項新興產業,無人機行業發展還需要技術和法律的雙重護航。應不斷提升信息技術的監管手段,同時明確不同部門之間的監管職責、形成監管合力,助力無人機產業和應用市場實現規範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