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實戰數據 只能作二軍

(圖/本報系資料照)

新冠疫情國際經驗來看,唯一根本解決的方案就是廣泛施打疫苗,達到羣體免疫,纔有可能恢復正常生活

回頭審視政府的疫苗政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總共準備了1981萬支進口疫苗(AZ、莫德納、COVAX)。但以全國達到65~70%的羣體免疫,應準備3000~3200萬支疫苗,也就是說,政府早就把國產1000萬支疫苗算進去了。而高端第二期人體實驗是去年12月29日才通過進行,政府就已迫不及待把雞蛋放到籃子裡。所以有500萬民衆是早就被政府規畫要使用國產疫苗的?還是政府把臺灣人口數算錯了?「同島一命」這時聽起來格外諷刺!政府應公開會議紀錄,讓人民瞭解決策過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8月底會有1000萬劑疫苗,其中國產疫苗有100萬支,誰會是這首批要打的50萬人?剩下的450萬人又會是誰呢?志願還是抽籤?如果被分配到國產疫苗拒打,是否就沒有權利打進口疫苗?這些情形都會造成更多的混亂,疫苗施打率遲遲上不去,國內無法儘速達到羣體免疫。如果國產疫苗最後無法通過審覈,那1000萬支疫苗的備案又是什麼?

用舊思維抗疫,不願重新思考,只有讓自己越走向死衚衕。當臺灣疫情失控時,指揮中心就應主動與民間合作,積極尋找國際疫苗,不應繼續壓寶國產疫苗。如果最後國產疫苗的保護力不如理想,這羣注射的人很可能造成解封以後的二次爆發,那將是一場大災難。我們頂多能規畫5~10%的人民接受國產疫苗(150~300萬劑),前提是基於自願,也許還算是可接受的風險。國產疫苗在沒有實戰數據之前,僅能充當二軍的替代方案。

疫苗保護作用有3項:防感染、防重症、防傳播。這3個具體數據可不是從抗體的高低可以推導出來的。光有美國技術,而沒有在阿富汗實戰的防彈衣,可能只是個人的風險;但預備放大到500萬人使用的國產疫苗,對於整體防疫是有極大的系統性風險,這是臺版「國王新衣」。

國產疫苗缺少具體嚴重副作用及保護力的數據,如果國產疫苗不用強迫,滯銷是可以預期的,那到時備案又是什麼?國產疫苗最大的風險不是安全性,而是不確定性,也就是「人民捲起袖子意願」及「保護力的效果」。這段時間媒體沸沸揚揚的討論,已讓很多人心理上對國產疫苗產生不信任感,這是政府要處理的「信任危機」。

身爲國家領導者應該要公開宣佈現在「Taiwan needs help!」,邀請民間一起合作,不惜代價在8月底前向世界爭取或採購至少500~800萬劑國際認證疫苗;政府也應承諾國產疫苗沒有完成三期臨牀試驗期中報告審覈前,以免疫橋接評估覈准的國產疫苗EUA僅作爲進口疫苗缺口補充之需,給予所有人民有選擇疫苗的權利,才能夠讓1500萬人痛快地捲起袖子,一起打贏這一場戰爭,早日重返防疫優等生。 (作者爲退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