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拜會 美方退讓臺灣的條件

(資料照/新華社)

在中方楊潔篪與美方蘇利文舉行6小時會談後,美方資深官員表示,兩國元首將在年底前舉行一場「線上峰會」,美方很期待兩人會面,「即便只能透過視訊」。美方顯然是失望的,因爲拜登期待能與習近平10月底在羅馬舉行G20峰會時有一場兩人面對面的元首峰會。拜登的高度期待,是他能與習近平有一個寬裕的時間,面對面地討論美方關注的重大問題。

重大問題是什麼?讓我們先看場景一。在中美雙方持續強化武力展示、臺海情勢急遽升溫之際,美方從國務卿布林肯到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三番五次對共機擾臺表達嚴重關切,並一再強調,美方對臺承諾「堅如磐石」;與此同時,蔡英文罕見地在美媒《外交事務》發表文章,強調「若臺灣淪陷,將是區域和平及民主聯盟體系的災難」,又說,臺灣「遇到壓迫不屈服,得到國際支持也不冒進」。這些信息,加上下文的拜登講話,均有強烈的針對性,絕非無的放矢。

場景二。拜登日前表示,他曾與習近平論及臺灣,兩人都同意恪守「臺灣協議」(Taiwan agreement),「我認爲他除了遵守協議外,不應該再做其他任何事情。」兩人何時論及臺灣,一般認爲,應是在9月10日兩人電話溝通之中,那次電話,既是拜登主動,也是拜登對10月底習拜峰會的高度期待。既如此,當然迴避不了臺灣問題。

依拜登表述,「兩人都同意」恪守「臺灣協議」,這即表示所謂的「臺灣協議」指的是中美之間的三個聯合公報,不可能包括美國單方面宣示的「反對以非和平手段解決臺灣未來的《臺灣關係法》」及所謂的「六項保證」。果真如此,這就寓示了美方做出了重大讓步,已不期待北京絕對不動用武力,而只能期待或接受北京「以和平手段爲優先」,但不承諾絕不使用武力的立場。

美國爲何有此退讓,一方面是無奈地面對了現實,現實是北京果真以武力處理臺灣問題,美方也只能坐視而無可奈何,既如此,繼續強調《臺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到時豈不成了對美國最大的反諷?所以拜登只能退到「雙方都同意」的三個公報,並做出道德訴求:「我認爲他不應該做出恪守協議外的任何事情」。至於「任何事情」何所指,一般心知肚明。美方與拜登所以做出如此退讓,當然與拜登心繫的10月底能舉行的兩國元首面對面的峰會有關,美國有太多重要的議題要與中國討論,其中不乏有求於中國者。

必須看到,美方的退讓並未獲中方同意。中方同意的還只是一場「線上峰會」,且時間也不是10月底,而是「年底前」。這就意味着美方還必須以更多的努力與中國磋商,中方的迴應則視美方的退讓或交換條件而定。

這是目前中美關係發展的主戲或主旋律。至於其他如美國貿易代表或商務部長的放話等等都是配戲,都是跟着主旋律的變化而變化的,猶如中、美兩國纔是主角,日本、澳洲、英國或許再加上臺灣,都只是配角一樣。

(作者爲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