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疼痛跛行竟是「半月板破裂」 手術助矯正不用換人工關節

病患吳家麟(右)主任建議下,接受高位脛骨截骨手術,術後順利擺脫疼痛,行動自如。(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很多膝蓋疼痛的患者會害怕要換人工關節,其實近期已經有不少技術朝向「保膝」方向發展。一名50多歲女性,因爲膝蓋內側半月板后角破裂,讓膝蓋持續疼痛跛行,後來採取高位脛骨截骨手術來矯正膝蓋骨關節,讓她在不用置換關節的情況下順利擺脫疼痛,行動自如。

收治個案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運動醫學科主任吳家麟表示,該名女性先前已經因爲膝蓋疼痛就醫,治療後仍未改善,後來轉往北醫附醫就診確認因爲膝蓋內側半月板后角破裂,膝蓋缺少緩衝,上下樓梯、曲膝蹲下等動作不斷衝擊,導致膝蓋越來越痛。

▲病患因膝蓋內側半月板后角破裂軟骨間幾乎沒有間隙,缺乏緩衝。(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許多民衆對於內側半月板后角破裂相當陌生,吳家麟解釋,半月板是由纖維軟骨組成,分爲外側、內側半月板,主要作爲緩衝的介面,吸收運動帶來的震盪,保護膝蓋。

半月板后角破裂通常與半月板退化有關,以中年女性常見,發生率約佔內側半月板破裂20-30%,有些年輕病患因前或後十字韌帶斷裂或撕裂性骨折外傷造成,而多數的病患先前沒有明顯的創傷病史,或只是輕微的創傷性運動,例如蹲下、上下樓梯、上下公車時,膝關節過度彎曲,突然聽到膝關節後側有「啪」一聲,關節馬上腫起來,短時間無法行走,之後膝關節就持續腫痛

▲北醫附醫主任吳家麟表示,內側半月板(手指處)可吸收運動帶來的震盪,保護膝蓋。內側半月板后角一旦破裂,無法發揮緩衝功能,會直接增加軟骨的壓力,可能導致早期退化性關節炎。(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內側半月板后角一旦破裂,半月板不再附著於軟骨併產生位移,無法發揮緩衝功能,若未充分治療,會直接增加軟骨的壓力,可能導致早期退化性關節炎,且如果延誤治療,最終恐須置換人工關節。

然而半月板后角破裂的臨牀症狀及初步X光檢查和退化性關節炎很類似,病患常被當成退化性關節炎治療,服藥、打針只能緩解症狀,不僅無法痊癒,也會造成惡化;他建議,若關節持續積水不消、關節線壓痛、疼痛跛行、夜痛、不走也痛、行走有卡住症狀或異音出現,最好及早就醫,核磁共振造影(MRI)是診斷的首選方式

▲病患接受高位脛骨截骨手術,在小腿脛骨截出一段缺口,再把骨頭撐開,加上固定骨板予以矯正,讓內側關節壓力減低。(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吳家麟也提到,換關節是許多膝蓋疼痛患者的惡夢,甚至只要一聽到「手術」就以爲是換關節,影響治療意願。近年來臨牀技術已朝向「保膝」的方向發展,以內側半月板破裂爲例,包括部份半月板切除術、經脛骨骨隧道縫合手術、高位脛骨截骨手術及單關節置換術等四種手術都能作到「保膝不換膝」,若無法接受保膝手術,再考慮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