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鄉村學校變了樣

2月23日一大早,沉寂了月餘將臺堡鎮第一小學迎接“神獸歸籠”,校園頓時熱鬧起來——教室書聲琅琅塑膠操場孩子打籃球踢足球、跑動嬉戲。

西海固鄉村學校變化翻天覆地,硬件一點不比城裡學校差。”有着25年鄉村從教經歷的將臺堡鎮中心小學校長蒙屹峰感慨地說。

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西吉海原同心等9個貧困縣(區)的統稱,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廣受好評的電視劇山海情》講述的就是這裡羣衆擺脫貧困的故事。

劇中,鄉村教師“白老師”始終惦記着修一修“坑坑窪窪的操場”,不讓“學生吃土”。福建幹部“吳主任”回憶自己初到西海固,看到“老師蹲在地上,拿樹枝來教學生識字”“學生坐在沒有門窗教室裡瑟瑟發抖”時眼淚直流

劇本並未誇張。記者這些年在西海固採訪時,就曾看到很多鄉村學校的操場都十分簡陋,黃土和碎石子混雜其中,加上簡單的籃球架颳風天全塵土下雨天則泥濘不堪。在寒冷的冬季,教室裡燒的是煤爐子,不少學生手腳長凍瘡……

如今,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西海固鄉村學校已變了模樣,不僅全部結束了火爐取暖、土操場上體育課的歷史,還校校接通了寬帶網班班配備了數字化教學設備

將臺堡鎮隸屬於寧夏固原市西吉縣,蒙屹峰2009年到此擔任小學校長。這些年,他見證了學校“一天一個樣”,有了三層的教學樓、四層的學生宿舍標準足球場。去年,他們還修了標準塑膠跑道籃球場。 “操場上不再塵土滿天飛,娃娃們打球、運動也更安全、方便了。”蒙屹峰說。

寬敞明亮的教室裡配備了最先進的一體機,鄉村老師們再不用僅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來向從未走出大山的學生解釋大海有多大、高鐵有多快……2018年從縣城學校調任西吉縣興隆鎮中心小學校長的馬麒說,他一到學校看到配備的居然是一體機,感到很“震驚”,畢竟當時縣城小學都沒這麼好的配置。

看到附近小學有如此好的足球場,復旦大學第二十屆支教團隊員阿卜杜米吉提·艾麥提在將臺中學支教一年間,組建了男子、女子足球隊,爲很多山裡娃帶來了快樂和夢想。他還利用一體機在課堂上播放英語動畫片紀錄片,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硬件強了,軟件更不能“掉鏈子”。

在《山海情》中,“白老師”“嫌棄”支教的“郭老師”,因爲他要的是“來了就不走的老師”。

近年來,寧夏通過事業單位特崗教師招聘、公費師範生培養等渠道年均補充教師近3000人。其中,“特崗計劃”自2006年實施以來,就爲鄉村學校補充了教師2.55萬人,實現了鄉村教師的“大換血”。同時,寧夏還通過生活補貼到位、職稱傾斜到位、榮譽激勵到位、素質提升到位,確保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年輕教師多了,鄉村小學課程也更加豐富。“我們開設有舞蹈、鋼琴、葫蘆絲等特色課,孩子們可自由選擇。”馬麒說。

“90後”大學生楊柳通過“特崗計劃”成爲馬麒管轄的興隆鎮公易村公易小學首位專業音樂老師。他組建起一支“夢想合唱隊”,帶着孩子們用歌聲唱出對遠方的渴望。2020年,楊柳服務期滿,面對多所縣城學校拋來的“橄欖枝”,他最終選擇堅守。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數據顯示,寧夏特崗教師3年服務期間留任率達87.2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蒙屹峰說,學校硬件強、管理好,教師水平高是吸引生源的最大原因。近些年,在進城讀書潮的衝擊下,將臺堡鎮第一小學學生數量“不降反升”,從他剛來時的七八百人增加到現在的2000多人。

“教育扶貧是真正的扶貧,山裡孩子需要走出大山,鄉村教師要給孩子打好基礎,把他們送得更遠。”他說。